阳光总在风雨后 走出癌症魔掌的原夜上海舞厅女老板(上)

阳光总在风雨后 走出癌症魔掌的原夜上海舞厅女老板(上) Sat, 04/26/2014 - 14:13
【记者杨天采访报导】走过了上山下乡艰辛,目睹了改革开放的弄潮,从本本分分的毛巾厂职工,到坐拥一家舞厅和一家KTV的夜上海女老板。经历感情波折后,只身来到法国,又为得到法国居留历尽曲折。当一切开始步向美好的时候,癌症却又从天而降。人生如此多舛,应以怎样的心态去面对?近日,本报记者采访了一位来自上海浦东的杨女士,了解了她旅法前后的辛酸,得知了她顽强战胜病魔的故事。在这里我们把它分享出来,希望能鼓励大家经受住风雨的考验,迎来属于自己的那片彩虹与阳光。
 
杨女士 (摄于2013年底)
 
从毛巾厂职工到娱乐产业女老板
1960年杨女士出生在大上海,经历过上海近郊插队的艰苦生活的历练之后,上调到了上海东海毛巾厂工作。她说:“在毛巾厂工作一段时间后我就有一个疑问,到底是员工养活老板还是老板养活员工?如果我真有能力就要去做老板。”于是她就辞去了相对稳定的工作,自己开起了一家加工和销售羊毛衫的门市店,一做就是十年。从起初的小门市店,做到一家有一定规模的工厂,期间杨女士作为一名女性商人,比普通创业者付出了更多的心血。由于这种服装加工生意,很多都要挂应收款的,资金流转常常出现问题,甚至经常有应收款项收不回来的事情发生。杨女士就考虑以后有机会就要做那种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没有应收款的生意。
 
90年代的浦东日新月异,各行各业都蓬勃发展,杨女士家住上海有名的红灯区附近,目睹了娱乐产业的生意红火,于是她就琢磨着开一家舞厅。杨女士说:“我想要开舞厅就必须学跳舞,当时老百姓还是觉得跳舞的不是好人,都是叛逆的人才去跳舞,但我自己却学的心安理得,自己心里有一把尺子就行。我一直有一个信念:对别人好更要对自己好,对别人投资更要对自己投资,做一个独立的女人。”
在朋友的投资帮助下,96年杨女士就开了一家舞厅。杨女士无奈的表示,进入娱乐圈之后,思想观念都得改变。多年的商战洗礼,也练就了杨女士左右逢源,随俗应酬的本领,所以杨女士的一家舞厅和一家KTV还是开的平平稳稳。
 
感情破裂 背井离乡
杨女士在生意场上取得成功的时候,感情方面却遭遇了滑铁卢。杨女士当时的丈夫是她的初恋情人,结婚十六年,是很多人所羡慕的那种从初恋走入婚礼殿堂的伴侣。她自己说道:“他是一个好人,只是没有拼搏的心,永远只是想吃着死工资过日子,而我呢,骨子里就流着不安分的血液。”当初从工厂辞职,再到开舞厅,她的丈夫一直反对。由于二人意见不合,最终导致了感情破裂,走上了离婚的末路。杨女士遗憾的说:“其实我是不想离婚,我对他说,‘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我当时让你和我一起做,你不愿意,我一个女人早出晚归,抛头露面在外也不容易,我说能不能看在孩子份上缓一下?’”但是丈夫还是决定要离婚。要强的杨女士没有再挽留,毅然同意了签字离婚,净身出户。
 
KTV、舞厅如雨后春笋般的在大上海这个花花都市落户。对杨女士的生意带来的冲击也是越来越明显,于是杨女士就思考着寻找新的项目投资。当时浦东有很多日本大公司进驻,松下、索尼等都在上海设立办事处。从做服装生意时就跟日本人打过交道的杨女士深知日本男人的习性。他们独身在中国工作,在结束工作之后很喜欢找地方喝喝酒,唱唱歌。但是当时并没有专门面向日本顾客的KTV等娱乐设施,于是杨女士就投资开了家专门有日本歌曲的KTV。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这次的投资以失败告终,亏了二十多万,这在当时算是很大的一笔数目了。再加上当时做舞厅生意也是整天提心吊胆的,杨女士说:“我做这个就是一只脚是在监狱门口,那时候还没有像现在这么开放,查的还是很严的,我怎么也要为儿子想想。”于是杨女士就结束了KTV和舞厅的生意。
 
一天,一位在法国发展的旧友联系到杨女士,并向她谈起了法国的情况。正好感情和事业都出现问题的杨女士决定离开上海,去全新的国度发展。于是就抱着试试的心态,她踏上了飞往了巴黎的航班。
 
1999年12月,杨女士站在陌生的巴黎戴高乐机场,看着周围金发碧眼的外国人,听着各式各样就是没有汉语的对话,她陷入了茫然之中。杨女士无奈的说:“一个朋友来机场接我,然后把我送到了Bobigny,收了200美金之后就走掉了,什么都不管。来到法国之后做什么都要和钱打交道。”好在有几个比她早来几个月的大陆同胞带她到巴黎的华人区美丽城(Belleville)买了一些必需的生活用品,就这样杨女士开始了在法国的谋生之路。
 
努力拼搏 不畏艰难
在美丽城,杨女士看到了一些招工的广告,有做餐馆的,有做保姆的。杨女士说:“我在国内怎么说也是做过老板的,来到这边要我去伺候别人。我转不过这个弯,这些都不是我应该做的工作。”但是不工作在法国就不能生存,她始终相信那句老话,自己有一门手艺到哪里都有饭吃,于是她就重操旧业,去学做衣服。
 
刚到法国,最关键的是语言,还好来时带了复读机和两本法语入门书,自己边做黑工,边自学,现在总算可以应付各种事情了。
 
杨女士说:“刚来的时候也哭过,也流过泪,累就是累。你想一天二十四个小时,我要做17个小时的工,而回报仅仅是35法郎。而我每天还要生活在担心警察来抓,害怕被遣送回国的恐惧里。因为我当时是商务考察,非法滞留在法国的,整天听到的都是谁谁被抓了,提心吊胆的,身心俱疲,真是苦不堪言。这里只要有居留就什么都好,但这毕竟是自己选择的路,就要走下去,做黑工也要做,能生活下去就好了。”就是这种担惊受怕的生活过了几个月后,身边认识的朋友逐渐多了,有朋友给杨女士出了一个主意,反正也是单身,不如找一个法国人嫁了。杨女士思前想后,权衡利弊之后就同意了,在朋友的介绍下,2000年杨女士就和现在的先生结了婚。但是事实总是事与愿违的,婚前杨女士并不知道先生只是十年居留,所以婚后杨女士并不能马上拿到居留。杨女士说:“我先生因为以前做工时发生事故而无法继续工作,所以我得必须做工。一个月能拿到2500法郎的收入,还好房子是先生自己的,住是不要花钱的。我想有个地方安定下来就好了,因为在法国住是第一大问题,比吃难,没钱也没居留,就只有睡马路的份儿了。”
 
婚后,杨女士在朋友的介绍下在18区租了一个房子用来做衣服。杨女士形容说:“这个房子就是巴黎最差最烂的房子,环境很差”这种条件下,杨女士没日没夜的高强度的工作,精神上也是因为害怕被抓而高度紧张,再加上做黑工的时候经常发生一些土耳其老板拖欠,甚至不交付工钱的事情。杨女士回忆说:“我当时初到法国,对法国的行情不了解。我希望那些现在还没有拿到居留,但是不幸面对同样问题的华人朋友能够不再选择忍气吞声,法国是一个很讲人权的国家,这种事情都是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的。”就这样做了一年之后,杨女士家所在的区政府重新规划这一片旧楼,由于杨女士和先生的房子很小,老公又是有十年居留的,政府就分给他们一套房子,日子总算安定下来。
 
傲然挺立 走向成功
杨女士说:“我当时是给一个土耳其人打工,在国内自己做老板,来这里混到一个三等公民都不如的地步了。我就得做什么都忍着,就是多帮人家一点,自己赚不赚不要紧,能吃能喝够花就可以了,我就想我现在赚的不多以后会赚的。别人不愿做的活我都做,老板需要帮忙的时候,我二话不说伸手就干,就当作是义务奉献了,也不会去问老板给我多少钱,就当义工。这样时间一长,自己在周围的圈子里就有了口碑,大家都认为这个中国人是值得信赖的。日积月累,给这个土耳其老板做了三年,他也帮助了我很多,我替他打黑工的时候,他也是担着被抓被罚的风险,有时也会帮我签一点点工单。说来我运气也算比较好,做了三年一直也没查过。”
 
2005年的时候,杨女士通过一个协会申请居留,结果得知了自己被诬告假结婚上了黑名单,一时难以相信,因为自己和老公虽说没有太深的感情,但是就像老来伴儿一样一直住在一起相互照应,经济方面也是联名报税的,她始终想不通怎么会被人举报呢?多方打听得知,正是那套政府拆迁房给杨女士带来了这个意想不到的大麻烦。她的房东其实是二房东,这次拆迁一点好处没有得到,出于嫉妒眼红就一封信告到警察局说杨女士是假结婚。得知是这个房东举报的自己,杨女士十分气愤,因为彼此之间是朋友,而且从前房东生病的时候,杨女士对她还悉心照料,没想到竟得到如此回报。
 
居留一时是拿不到了,但是日子还得过下去。不甘于平庸的杨女士开始琢磨怎么开自己的工厂,由于自己没有居留,在一个犹太会计的建议下,他用老公的名字开起了一家制衣工厂,自己在里面管理。两年的时间在杨女士的经营下,工厂发展到有不同国籍的16个工人,从刚来法国每天35法郎的收入到后来每天350欧元的收入,杨女士通过自己的吃苦耐劳,脚踏实地一步步的走向成功。杨女士自嘲道:“当时我所有的工人都有居留,有法籍,有十年的,就我这个当老板的没有居留,然而有的时候运气好起来了是挡也挡不的,2008年,我通过法律途径,请熟人证明我确实是真结婚,终于拿到了居留。”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