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文史

看文史 Tue, 04/18/2017 - 23:52

“戏剧天才”曹禺的人生悲歌

“戏剧天才”曹禺的人生悲歌 Wed, 04/19/2017 - 01:04
曹禺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维基百科)
曹禺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维基百科)

文/美慧
 
曹禺,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是中国现代戏剧史上备受尊崇的天才剧作家。他的每一部剧作都以巨大的艺术感染力打动着读者和观众。
 
戏剧界的天才
 
曹禺(1910-1996),本名万家宝,出生于官宦家庭,幼年时的他跟着大人去看戏曲,这为他日后演戏和写戏埋下了深深的种子。1922年曹禺进入南开中学。1925年(15岁)加入南开新剧团,先后参加了多场戏剧的演出。他在这时期阅读了很多外国剧本,当时南开中学的校长张彭春,对曹禺的戏剧影响深远。
 
1936年,曹禺的首部剧作《雷雨》搬上了舞台,一发表便在上海造成轰动,观众们连夜排队买票,甚至从外地闻讯赶来,京剧家梅兰芳也观看了演出。
 
后来,他的新作《日出》发表时,天津《大公报》的副刊编辑邀请了当时文坛上几乎所有的文学大家,进行了两次集体的讨论,可说是盛况空前。
 
曹禺于是被称为中国戏剧界的“天才”,而他的巨著《雷雨》迄今还被称为“百年一戏”。
 
“诛心”的伤痛
 
好景不长,1940年,中共开始了“延安整风”,对知识分子发起“诛身”、“诛心”运动。1942年,毛泽东发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从此,敢讲真话的作家就会遭受残酷的迫害。
 
更可怕的是,中共要求作家必须使用工农兵的大白话进行创作。曹禺自幼家学修养深厚,练就的是古朴典雅、含蓄蕴藉的语言风格,因而,在他的笔下却怎么都流不出通俗的文字。
 
荒诞的是,在中共发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要求对《雷雨》进行改写,要采取阶级分析的方法为《雷雨》中的人物重新编排,至于舞台上的演员也被要求要带着“阶级感情”去表现所饰演的角色。
 
当文革的风暴席卷了各地,曹禺当时任职于北京人艺院长,他家的大门上,也被贴了一条怵目惊心的大标语:“打倒反动权威、反革命文人曹禺!”
曹禺在文革期间还被迫写一些表态文章,他不得不从《红旗》杂志上抄口号,把自己骂得不是人才算过场,但回到家里却难受得直抽自己嘴巴。
 
经过文革的十年浩劫,晚年的曹禺犹如断臂之人,用他自己的话说是“精神残废”了。
 
多年后,曹禺对采访他的记者说:“他们逼着你招供,供了以后不但别人相信,甚至连你自己也相信。觉得自己是个大坏蛋,不能生存于这个世界……这种思想上的折磨比打死人还厉害。”
 
他曾经很羡慕在胡同里遇见的一个扫地的老太太,可以苟全性命。他说:“我羡慕那一字不识的人,没有一点文化的人,他们真幸福。他们仍然能过着人的生活,没有被辱骂、被抄家、被夺去一切做人应有的自由和权利。”
 
精神残废的晚年
 
曹禺女儿、著名编剧万方曾表示:“我父亲被扭曲了。一直到死,他都没能真正恢复到他写《雷雨》时那个自由自在的灵魂。”写作的渴望与不能自由创作的矛盾,成为曹禺晚年最大的痛苦。
 
晚年的曹禺患有严重的神经官能症,睡眠时必须依赖安眠药。有一天清早醒来,他满脸是血,玻璃渣子插在头发里,模样骇人。原来是在药物的作用下,他夜里昏昏沉沉地,一头撞上书橱,自己却浑然不觉。
 
吃药后的他,有时会将潜意识里的话语一一浮现出来:
 
“我痛苦,我太不快乐了,我老觉着我现在被包围着,做人真难哪!”
 
女儿万方说,她亲眼看到父亲的晚年被一种痛苦持续不断地困扰,他很想重新获得写作的力量,但是他就是回不到原来的那个能够自由创作的曹禺了。1996年,这位中国戏剧界的天才在饱受身心的折磨下黯然离世……


 

《西游记》的惊奇与玄机

《西游记》的惊奇与玄机 Tue, 04/18/2017 - 23:54
图/网络图片
《西游记》的绘画

文/清风
 
《西游记》是家喻户晓的古典小说。最近,巡回世界各地,推广传统中华文化的“神韵艺术团”,也把《西游记》搬上了舞台,受到了观众的欢迎与喜爱。这个节目不仅热闹有趣,其中寓教于乐的故事更是发人深省,启迪人心。
 
那么节目的出处——吴承恩的原著《西游记》究竟是一部怎样的书?这部书在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为何能占据如此重要的位置呢?让我们一探究竟吧。
 
唐玄奘的真实事迹
 
唐僧取经,在历史上实有其事。唐僧,号玄奘,俗姓陈,名祎(yī)。洛州缑氏(今河南偃师)人,出生于隋文帝仁寿二年(602年),十一岁出家,年轻时就以其神悟,成为名满京城、蜀中的名僧。
 
玄奘有感于当时中土的佛法纷乱难明,于唐贞观三年(629年),从长安出发,前往印度取经。途径今天的新疆、中亚地区,历时十七年,跋涉五万余里,于贞观十九年(645年)回到长安,取回梵文佛经六百五十七部。
 
其后玄奘组织译经,共译出经、论七十五部,凡一千三百三十五卷。玄奘促使了佛法在东土的流传,其成就与贡献是划时代的。
 
唐代以后,玄奘西行故事广泛流传于民间,逐渐变得亦真亦幻、丰富离奇。明代中期成书的《西游记》以玄奘求法故事为基础,增加了大量的人物和奇幻多姿、趣味横生的情节。
 
《西游记》一出,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三借芭蕉扇”等故事也因脍炙人口、引人入胜而流传甚广。
 
取经缘起
 
《西游记》的取经故事,缘起于如来佛的一念。如来看四大部洲,只有南赡部洲,“贪淫乐祸,多杀多争,正所谓口舌凶场,是非恶海”,于是动念要寻找一个大根器之人,让他经历千辛万苦,到西天“求取真经,永传东土,劝化众生”。
 
观音菩萨于是领命东来,正是唐贞观十三年。唐太宗李世民召开水陆大会,请有道高僧,讲经说法,那高僧正是众望所归的玄奘和尚。观音菩萨化身成一个癞头和尚,点化了玄奘,要他去西天天竺国大雷音寺我佛如来处,求取大乘佛法。于是太宗与玄奘结为兄弟,派遣玄奘去西天取经。
 
玄奘沿途收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为徒,西海龙王敖闰之子小白龙也化作一匹白马,充作唐僧的脚力。师徒五人,同心戮力,征服重重艰险,经过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功德圆满。
 
《西游记》境界之奇
 
《西游记》之奇,奇在境界。《西游记》的故事跨越四大部洲、十方世界,不管是玉皇大帝的凌霄宝殿、还是我佛如来的雷音宝刹;不管是四海龙宫,还是幽冥地府;不管是波涛滚滚的通天河,还是烈焰腾腾的火焰山;不管是女儿国,还是朱紫国,都成为取经者表演的舞台。其它雄奇、婉约、幽僻、险怪,种种境界,固无论矣。
 
《西游记》情节之奇
 
《西游记》之奇,奇在情节。石猴本是吸收了天真地秀、日精月华的一块山石,说起出身,已然奇了。
 
更奇的是,这石猴不满足于在花果山称王的荣华、水帘洞的无拘无束,竟然发心修道。等他学会七十二般变化,一个跟头十万八千里的筋斗云,又在东海龙王的龙宫里取得可以如意变化的定海神珍铁,在太上老君的炼丹炉里面炼出火眼金睛,可以钻天入地、呼风唤雨,已然奇了。
 
更奇的是,纵然这猴头神通广大,仍然逃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美猴王有真假、唐僧有真假、雷音寺有真假,已然奇了。
 
更奇的是,连在西天极乐世界求取的佛经也有真有假。其它车迟国斗法、五庄观窃参、子母河怀胎、木仙庵谈诗,种种奇情壮采、妙想天外,固无论矣。
 
《西游记》之玄机妙理
 
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一般读者欣赏的是《西游记》情节的热闹离奇,人物、语言的诙谐风趣,但了解中国修炼文化的读者就不难发现,作为一部以修炼为主题的小说,《西游记》处处充满玄机妙理。
 
唐僧收悟空为徒之后,遇到的第一难就是六个强盗,“一个唤作眼看喜,一个唤做耳听怒,一个唤做鼻嗅爱,一个唤作舌尝思,一个唤作意见欲,一个唤作身本忧”。这六个强盗,隐喻佛家所说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悟空打死六个强盗,意味着排除肉体感官给修炼人带来的干扰与烦恼。
 
西行路上陆续遇到的九九八十一难,每一难都对应着修炼人的执着心。破除这些关和难,不只是消灭有形的妖魔鬼怪,更是消除修炼人内心的魔障。
 
总而言之,《西游记》乃植根于中国传统的修炼文化,书中的情节、人物、对话、诗词,都大有深意。读者若有机会去观赏“神韵艺术团”的表演时,也可以重新体会一下,《西游记》这部中国古典小说中的瑰宝,所蕴藏的深深意涵!
 
(文章取材自“神韵艺术团”官网)


 

忆海钩沉 北京轶事和故事 (二)

忆海钩沉 北京轶事和故事 (二) Wed, 04/19/2017 - 10:30
北京正阳门城楼(123RF)
北京正阳门城楼(123RF)

(接上期)
文/园丁   

二、北京历代宫廷、城池建设及破坏
 
明朝北京皇城和紫禁城皇宫的建设,工程浩大,传说是由蒯祥主持施工。有人查阅历史资料证实,工程总设计师是蔡信,施工总指挥是吴中,材料加工总设计师是陆祥,他是一个技艺精湛的祖传石匠。木工项目总设计师是蒯祥。我认为这种说法比较客观,因为蒯祥的父亲曾是南京紫禁城的总设计师。至今北京长安街南面有个叫台基厂的地方,那里是北京市市政府和团中央所在地,清朝时是几个王府,明朝时就是个建筑工地的备料加工地方,台基厂,就是加工皇宫宫殿基础石料的工场。
 
元大都城是长方形,明朝北京城建成后,外形是凸字形。这凸字的上半部分就是内城,内城中有中城(皇城),中城内包容了北海,中南海以及紫禁城。中城的北门叫北安门,南门叫承天门。承天门南正对内城的正阳门。外城就是凸字形的下半部分,也就是说,外城在内城南面。明朝北京城建成后,城市的平面图是轴对称的,对称中心轴就是从北面的北安门向南画一条线,向南延伸至承天门、正阳门、永定门。需要说明的是,北安门就是明朝皇城的北门,建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清朝顺治十八年(1651年)改称地安门。到民国时地安门两侧的城墙被拆除,到中共统治北京后,在1954年这座皇城后门以及它附属的雁翅楼(皇城后卫哨所)就被全部拆除。因为地安门和天安门是北京的地理标志,近年来民众和学者怨声载道,要求恢复重建,当局已经在2013年重建此门和雁翅楼。明朝的承天门就是皇城的正门,清朝顺治八年改称天安门。
 
现在,我们把明朝北京的城门楼数小结一下,内城城门共有九座,北面城墙有德胜门、安定门;东面城墙有东直门、朝阳门;南面城墙有正阳门,其东面是崇文门,其西面是宣武门;西面城墙有阜成门、西直门。外城城墙共有七座城门,即:东便门、广渠门、左安门、永定门、右安门、广宁门、西便门。皇城有八座门,即:大明门、长安左门、长安右门、承天门、端门、东安门、西安门、厚载门。紫禁城四座城门,即:午门、玄武门、东华门、西华门。

图/网络图片
 
1644年明末李自成率农民起义军攻占北京时,北京的城池基本没有被破坏,但是不久李自成征讨吴三桂失利,吴三桂引清军追来,李自成起义军焚烧了皇宫,带上金银财物仓促退出了北京。清多尔衮率军入京后。决定在此建都,立即着手重建乾清宫。当年清顺治皇帝由沈阳来到北京,颁诏天下,定都北京。
 
清廷规定北京的驻军和旗人居民分城居住,八旗居住内城,正黄旗在德胜门内;镶黄旗在安定门内;正白旗在东直门内;镶白旗在朝阳门内;正黄旗在在西直门内;镶红旗在阜成门内;正蓝旗在崇文门内;镶蓝旗在西直门内。汉民等居住外城。
 
顺治八年(1651年)重修承天门竣工,改名天安门;改年将皇城北门北安门改名为地安门。这年还在明朝时坍塌的琼华岛广寒殿遗址建“白塔”。白塔顶是当时北京城内最高点。顺治十二年将紫禁城后山(煤山)赐名为景山,赐西华门外台为瀛台。顺治十三年,乾清宫、乾清门、坤宁宫、坤宁门、交泰殿、景仁宫、永寿宫、承干宫、翊(yi)坤宫、钟粹宫、储秀宫等竣工。

北京内城朝阳门旧貌
北京内城朝阳门旧貌

北京外城左安门旧貌
北京外城左安门旧貌

北京崇文门旧照 (维基百科)
北京崇文门旧照 (维基百科)
 
天安门外面的七座汉白玉石桥是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建的。1695年重修太和殿。1697年扩建坤宁宫,修了东西暖阁,重建了承干宫、永寿宫。随后又建了文渊阁、紫光阁前廊。康熙四十三年(1703年)开始修建承德避暑山庄。康熙在位期间还整修了什刹海,1708年在承德完成了行宫避暑山庄的建设,康熙帝亲自为山庄内三十六景题诗。在北京西北郊开始兴建圆明园。意大利传教士郎世宁,就是在康熙五十四年来到北京的,他得到康熙重用,担任宫廷画家和建筑师,他参与了圆明园的设计和修建。
 
乾隆十五年(1750年),修建清漪园(今颐和园),将瓮山改称万寿山,瓮山泊命名为昆明湖。乾隆十六年(1751年)在景山顶修建五个亭,就是周赏亭、观妙亭、万春亭、富览亭、辑芳亭。1756年在北海东岸建画舫斋、濠濮间,在瀛台及三海(北海、中海、南海)堆砌山石。
 
圆明三园是在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竣工的,这三园就是圆明园、长春园、万寿园。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紫禁城内的宁寿宫建成。1799年乾隆皇帝死于养心殿,嘉庆皇帝亲政。在嘉庆年间,乾清宫、交泰殿曾失火烧毁,又新建。嘉庆帝还重修了清漪园内的惠山园,改名为谐趣园。
 
清漪园在道光年间因国力衰竭而渐荒芜。后来在咸丰十年(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时,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咸丰皇帝率后妃宫眷及王公大臣从圆明园逃往热河。清漪园被英法联军抢掠并烧毁。圆明园内的文物、珍宝也被抢掠一空,圆明园附近的静明园、静宜园、畅春园也遭掠夺。这些皇家园林均被联军放火烧毁。这是世界文明史上极为罕见的暴行。
 
同治年间曾力图重修圆明园,开工后因国力不支,又停工。光绪十四年(1888年),帝下诏重修清漪园,并改名为颐和园。两年后御史吴兆泰奏请停修颐和园工程,这本来是利国利民之举,却遭到了惩处。光绪十七年(1891年),在慈禧太后操纵下,光绪皇帝决定颐和园用款由海军专款项下挪垫。并且还借用了外交出使费用来修颐和园。颐和园完工后,成为慈禧和光绪帝的游乐场所。在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时,慈禧和光绪向西逃亡到西安。当年,八国联军在北京城烧杀抢掠三日,李鸿章与联军议和,联军才退出北京。到1900年9月《辛丑条约》签订后,联军才全部撤出北京。
 
1900年以前,北京的城墙及城楼都是完整的。可是英法联军占领北京后,驻扎在天坛,联军为运输方便修铁路。英军扒开了永定门东侧外城城墙和天坛坛墙,将京奉铁路的终点站修到天坛。1901年又延至正阳门东,就是前门火车站。英军还将东便门南的外城东城墙扒开,修建了东便门至通州的铁路。从此开了人为的破坏北京古城墙的先例。
 
在北洋政府和民国政府时期,1924年日伪满政府在城墙上开辟了和平门;1937年开辟了建国门(启明门)、复兴门。这些门其实就是为交通方便在城墙上扒开的豁口,没有城门楼建筑。皇城城墙除了南面和西南保留了一段外,其余均被拆除。至今在北京还有东皇城根,西皇城根这两个街名,就是在当年东、西皇城城墙的跟前。
 
到中共掌权后,在五十年代外城城墙被彻底拆除。内城城墙自1953年开始被拆,到“文化大革命”后期,以修地铁为由,内城城墙被彻底拆除。
 
我记得在五十年代初期,北京城内有四牌楼,即:东四牌楼、西四牌楼、东单牌楼、西单牌楼。为什么叫四牌楼?就是在交叉的十字路口,每面路口都有一座可以通行的牌楼。紫禁城北门景山前街的中央军委驻地大高玄殿有三座琉璃牌楼。北海公园南门外的团城旁边,有汉白玉北海大桥,桥的东面、西面各有一座非常壮观的牌楼,东面叫金鳌,西面叫玉蝀,那时我上中学骑自行车天天路过这些地方,记忆尤深,现在“三座门”和金鳌、玉蝀(dōng)牌楼已全无踪影。
 
记得五十年代北京城墙上被开的豁口有:大雅宝胡同豁口、北门仓(今东四十条)豁口、鼓楼大街北豁口、新街口豁口、官园西豁口、松鹤庵胡同豁口等。
 
记得西四牌楼、东四牌楼是在1954年冬天被拆掉的。当年被拆的还有长安街牌楼、东交民巷牌楼、历代帝王庙的景德坊。1953年外城的左安门、右安门被拆。广渠门是1955年被拆的,永定门是1957年被拆的,朝阳门是1958年被拆的。自1965年到1969年内城的城门和城墙被陆续拆掉,城门楼也被拆,如阜成门、宣武门和东直门是1965年被拆的;崇文门是1966年被拆的;安定门、西直门和北京西南角箭楼是在1969年被拆的。内城护城河的东、西、南三面均被加上盖,改为暗沟了。老北京有好多地名,是根据历史功能或地理特点起的,比如积水潭、菜市口、国子监等。但是当年北京妇产医院地址在骑河楼。现在的北京人就会纳闷,这里哪有河?
 
其实早就时过境迁了。
 
(未完待续)
 

 

是这样的吗? 禅师轻描淡写的背后

是这样的吗? 禅师轻描淡写的背后 Wed, 04/19/2017 - 00:26
图片说明

文/林霜
 
白隐慧鹤,日本僧人、艺术家和作家。人们通常尊称其为“白隐禅师”,是佛教里临济宗的中兴祖师,被誉为“五百年间出的大德”,是日本佛教史上一位伟大的禅师。
 
白隐禅师曾外出托钵,来到一户人家的门口。但是,这家屋主拒绝供养,可是正在思考公案话头的白隐并未留意而依然呆立在门口,惹得屋主火冒三丈拿起扫帚猛打他一顿,让他当场便晕了过去。
 
我知道,白隐禅师是这样对待名声的。
 
一户开布店的人家,女儿未婚先孕,父母觉得很丢人,就逼问女儿这孩子的父亲究竟是谁。袒护男友的女儿念头一动,爸爸最尊敬白隐禅师了。她开口就说:“我肚子里的小孩是跟白隐禅师有的”。她父母就带着她去找白隐,白隐轻轻地说了句:“是这样的吗?”
 
小孩呱呱落地以后,女孩的父亲把小孩抱到寺院一掼,丢给白隐禅师说:“这就是你的孽种,还给你!”
 
此事传出后,舆论哗然,纷纷指责白隐禅师道貌岸然,是一匹披着羊皮的狼,名声从此扫地。
 
一年过后,女孩实在难以承受心灵的折磨与拷打,就对她的父母说出了事实真相。她父母听了后,心里感到无限的懊悔,立刻带着全家大小,向白隐禅师陪罪忏悔。
 
白隐禅师听了以后,只淡淡地说了句:“是这样的吗?”就将孩子还给了那位女孩。
 
所有这一切,都是痛苦的经历。这种经历,应该就是“修行”,或者叫“修炼”,而不是简单“大悟”两个字可以概括的,“一念之差”的选择也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