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铜鎏金 盘龙朱雀博山炉灯

西汉铜鎏金 盘龙朱雀博山炉灯 Tue, 10/10/2017 - 22:35
文/赵睿

文/赵睿
 
博山炉是香薰中的一个大类别,始于战国时期,完善于西汉,盛行于两汉宫廷贵族生活之中,是中国香文化发展的一个里程碑。
 
博山,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三座海上仙山蓬莱、博山和瀛洲之一。为追求长生不老,秦汉时的皇帝大都崇信方术方士,热衷于仙丹妙药的练制。方士称在仙山中修练可以成仙而长生,故香炉设计成仙山的造型,称之为博山炉。

中层莲瓣上的回首卧鹿及卷草纹
中层莲瓣上的回首卧鹿及卷草纹

上层莲瓣上的立鹿与卷草羽纹
上层莲瓣上的立鹿与卷草羽纹

 
这种追求长生的意愿,促使各种形态各异、巧夺天工的博山炉应运而生。博山炉盖多设计为仙山状,峰峦起伏,草木茂盛,各种飞禽走兽出没其间。当炉腹内焚香时,烟雾从缕空的炉盖孔中飘出,仙气缭绕,香气迷漫,给人以身置仙境的感觉。这类焚香器皿,最初多为铜质素面,西汉青铜铸造中失蜡法的成熟运用,使博山炉造型日趋繁复。除了仙山外,各种禽兽或者人物也融入博山炉的造型。随着工艺技术的发展,表面装潢也逐渐多样化,或鎏金、或错金银、或镶嵌宝石,不同工艺争奇斗艳,使博山炉更为精美,更具有艺术魅力。
 
本文介绍一件前所未见的西汉鎏金青铜盘龙朱雀博山炉。此器造型优美,气质高雅,金光灿灿,令人惊叹。博山炉高38cm,炉体与炉盖以失蜡法分铸,子母口相接。炉体座为一条盘龙,龙身及三肢盘踞以形成稳定的支撑,头颈部直立,鬃毛飘逸向下,终端卷起,龙口衔一圆柱以顶起半球形炉膛。龙左前腿上扬,与头颈部平行,以在视觉上达到平衡。龙盘着的三肢均为三爪,但仔细观察,上扬的左前肢则有六爪。龙周一身饰细密阴刻鳞片。炉体外为三层浮雕状仰莲瓣,底层莲瓣每个花瓣内以捶揲工艺饰阴刻草叶纹,中层莲瓣饰回首卧鹿及卷草纹,上层莲瓣饰立鹿与卷草羽纹。
 
博山炉盖形为层峦叠嶂的仙山,山上饰有浮雕灵候五只,姿态各异,或攀爬,或仰卧,铸工十分精美细腻。山峰上阴线草木茂密,飞禽走兽若隐若现。炉盖缕空,共有十二个孔,以供烟气逸出。炉顶端伫立一只朱雀,颔首翘尾,周身及尾部饰细密的阴线翎羽及羽毛。整件作品造型挺拔,气宇轩昂。
 
西汉时期的铜鎏金应用广泛,工艺日趋成熟。此博山炉通体鎏金,并以阴刻禽兽及草叶卷云纹作表面装饰。这种捶揲錾刻工艺在唐代金银器加工上十分盛行,多认为是沿丝绸之路传来的西域技术。本器上显示的錾刻工艺技术虽然在西汉青铜器表面装饰中尚不多见,但确是纯粹正统的本土工艺,比唐代金银捶揲工早了八百年。这说明唐朝金银加工技术是以中国传统工艺为主导而融合了西域风格技巧的艺术结晶。考虑到青铜器硬度远高于金银器,捶揲工艺的难度自然也高出许多。这件博山炉上的捶揲技艺精湛,线条流畅洗练,手法娴熟。特别是在每个莲瓣中刻出的立鹿与卧鹿,栩栩如生,廖廖几刀就活灵活现,加上卷草纹羽纹点缀,构图对称优美,方寸之间大气尽露。以錾刀作画达到这样高的水平,非大师而不能为。这件鎏金盘龙朱雀博山炉集精湛的青铜铸造工艺、华丽的鎏金装饰、炉火纯青的錾刻绘画艺术于一身,堪称国之瑰宝,实为西汉时期博山铜炉的巅峰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