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文史

看文史 Tue, 12/05/2017 - 21:20

三十六计之二十二 关门捉贼

三十六计之二十二 关门捉贼 Tue, 12/05/2017 - 21:25
“关门捉贼”是三十六计的第二十二计。原文为:“小敌困之。剥,不利有攸往。”意思是对弱小的敌人,要设法去围困歼灭。就像广袤的大地在吞没高山一样,对小股敌人就要即时围困消灭,而不利于去追击或者远袭。此计用于军事是指:利用敌人的弱小和孤立,或者引诱他进入我方圈套,发挥自己的优势,断敌人所有的后路,四面包围、聚而歼之的谋略。如果此计运用得当,甚至可以围歼敌方主力。
 
下面就给大家举个例子。
 
长平之战
 
公元前261年,秦国攻打赵国。缑氏、纶、上党相继被秦军攻陷,赵国名将廉颇奉命领兵二十万支援前线。根据秦强赵弱的基本形势,廉颇令赵军依托当地山崖地形构筑三层壁垒阻挡秦军。七月,秦军强攻赵军构筑的长壁垒阵地,夺取了西垒壁。赵军战败向东退入故关,依托百里石长城居高临下坚壁固守。石长城面向秦军的南坡山势陡峻,虽秦军百般挑衅,赵军却拒不出战。在失去重重天险后,赵军终于以坚壁成功遏制了秦军攻势。于是秦赵战事陷入僵局。
 
之后不久,秦王派人到赵国散布流言,用离间法让赵王怀疑廉颇,赵王本已恼怒廉颇数次战败,又怯战不出,如今更是怀疑,于是命赵国名将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替代廉颇,于公元前260年夏,再领二十万赵军到长平与秦军决战。赵括到达后,改变廉颇原有的防守战略部署,撤换将领,收缩兵力,准备主动出击。而秦国得知消息后秘密派遣武安君白起为上将军指挥秦军,并严令军中,“有敢泄武安君为将者斩!”
 
白起根据形势,也调整了部署:左侧依托长平关,沿丹河东岸的天然高岗构筑起长达十八公里的壁垒,准备引诱赵军主力来攻打;同时命一支2.5万人的军队迂回到赵军主力后面,切断其退路;又命另一支赵军5千骑兵切断赵军粮草、给养及与其后方往来通讯。
 
而此时的赵括在对秦军所知甚少的情况下,指挥主力开始进攻故关前秦军营寨。秦军节节败退,赵军步步紧追,就这样秦军把赵军主力引诱到自己精心构筑的壁垒前。赵括不知中计,指挥全军猛攻,秦军顽强抵抗,赵军无法攻破秦军营垒。与此同时受命于白起的两支秦军按照原计划行动了,于是赵军主力退路、粮草都被切断,百里石长城留守的赵军空守粮草辎重不敢增援,赵括决定向通往晋阳的主要隘口长平关突围。秦军乘势攻击,赵军主力被压缩到秦军防御壁垒所在的将军岭与韩王山之间狭小的低凹山谷——泫氏谷。
 
面对险恶战局,赵括下令原地筑壁坚守待援。秦军乘势合围赵军于谷地。公元前260年九月,赵军主力已经被困、断粮四十六天,士兵们相互残杀为食,弓箭兵器损坏也无法补充。赵括决定突围,他将剩余的赵军分成四队,冲击四、五次均未成功。于是,赵括亲率精锐强行突围,结果被秦军乱箭射死。主将已死,剩余赵军伤病饿殍无法再战,向秦军投降。最终赵军阵亡20余万人,被俘20余万人,随后20余万降兵被白起下令全部坑杀,只有240名年少的赵兵被放回赵国。
 
长平之战,秦将白起运用“关门捉贼”之计,使赵国45万大军损失殆尽,从此一蹶不振。


 

千古明君 唐太宗李世民 (1)

千古明君 唐太宗李世民 (1) Tue, 12/05/2017 - 21:22
文/云中君
 
隋亡之后中原大地烽烟四起,全国各地的武装割据造成内战不息,导致国力大衰、民力枯竭。李世民横空出世,以他特有的英明神武平定四方,受封为“天策上将”;登基称帝之后又击败强敌突厥,受尊为“天可汗”,成就了前所未有的贞观之治。初唐时期的“贞观之治”在文化、经济、农业、手工业、商业、交通等各个方面,都远远的超越了以往的所有时代。
 
盛唐气象的名声也远播海外。当时,宇内诸国莫不知有唐,所以后来“唐”遂成了中国的同义语。时至今日,外国人犹呼华人为“唐人”,把海外华人聚居的地方称为“唐人街”,所穿服装为“唐装”。唐朝国力强盛,文化繁荣,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灿烂的时代。

唐太宗画像
唐太宗画像

 
李唐的家世 
 
唐高祖李渊出生于山西一个有着汉人与胡人混合血统的权贵之家,其祖父李虎是西魏的八柱国之一,封唐国公。父亲在北周时担任要职,其母家是独孤家族。因为独孤家族亦与宇文氏和杨家联姻,因此李渊与杨坚和北周明帝有着紧密的联系,其母独孤氏为隋文帝皇后的胞妹。 
 
李渊七岁时承袭了父亲的唐国公之职。《旧唐书》中说,长大后的李渊,倜傥豁达,任性真率,宽仁容众,因此不分贵贱都很喜欢他。当时有个会相面的人对李渊说:“公骨法非常,必为人主,愿自爱,勿忘鄙言。”李渊因而十分自负。隋朝时,李渊先后担任过太守,殿内少监和卫尉少卿。 
 
李渊平素对人讲恩德,更喜欢结纳豪杰,所以很多人依附他。这引起了喜好猜忌的隋炀帝杨广的疑惧。
 
有一次,隋炀帝召见李渊,李渊因为生病而没有去。当时李渊的外甥女王氏在后宫,隋炀帝便问道:“你的舅舅为什么迟到?”王氏说是因为生病的缘故。隋炀帝接着问:“可是要死了?”李渊听说后,十分恐惧,自此沉湎于酒色中,以避免引起隋炀帝的怀疑。 
 
李渊生有四个儿子: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李元霸,其中以次子李世民最为聪慧睿智,心胸宽广。李世民出生时,有二龙在房门外嬉戏,三日才离开。唐高祖李渊到岐州上任时,李世民只有四岁。有个善于相面的书生拜见高祖说:“公贵人也,且有贵子。”等到看见李世民,他又说:“龙凤之姿,天日之表,年将二十,必能济世安民矣。”高祖便采“济世安民”之义为其命名。 
 
太原起兵 
 
隋朝末年,由于隋炀帝的奢侈无度,纵容贪污,致使民不聊生。公元611年起,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各地豪强纷纷拥兵自立。其中势力比较强大的是河南瓦岗军、河北农民军和江淮农民军。 
 
根据《旧唐书•高祖本纪》记载,大业十三年(617),李渊被隋炀帝任命为太原留守,太原郡丞王威、武牙郎将高君雅为副留守。当时,天下起兵反隋的队伍蜂拥而起,隋炀帝所在的江都(今江苏扬州)被孤立了。生性猜忌的隋炀帝认为李渊镇压义军未尽全力,便下旨押李渊往江都治罪,但很快又改变主意赦免了他。隋炀帝此举令李渊与李世民意识到腹背受敌的可怕,他们将不是死于朝廷的猜忌,就是死于叛军的夹杀。在这种情况下,李世民就和晋阳县令刘文静首谋,劝举义兵。 
 
李世民知隋必亡,暗中结交豪杰,招纳逃亡之人,他先与晋阳县令刘文静谋举大事。起兵造反的计策确定之后,李渊还不知情。李世民想实情相告,又担心李渊不听。李渊当时还兼任隋炀帝的行宫——晋阳宫的长官,和李渊交往密切的裴寂担任副长官。李世民私下找到裴寂商议,裴寂就选了晋阳宫的几个美女,乘李渊喝醉酒之后,陪他过夜。然后,裴寂把李世民的谋划告诉了李渊,李渊大惊。裴寂说:“安排宫女侍奉,事情暴露后是要杀头的,我这么做就是为了要劝你下定决心起兵啊。”李世民乘机向李渊汇报了整个计划。李渊开始时不同意,还一度表示要把李世民送去报官。但是李渊思虑再三,最终还是答应了李世民的起兵计划。 
 
此时,奉隋炀帝之命监视李渊的副太守高君雅和偏将王威想趁其到晋祠祈雨之际对他下毒手。李渊与李世民得知后,立即将二人斩首,同时宣告脱离隋室,起兵与群雄争锋。李渊自称大将军,并重新编排队伍,分成左右军:李建成为左军统帅,封陇西公;李世民为右军统帅,封敦煌公;李元吉为镇北将军,暂守太原。这时瓦岗军和河北农民军正在中原地区奋战,牵制了大量隋军,隋京都长安地区的防守力量很薄弱。 
 
公元617年6月,李建成与李世民俩兄弟合力领兵猛攻西河,二人身先士卒,军队士气高昂。军队沿途不干扰百姓,未得天下早已广施仁政,尽得人民支持。大军势如破竹,西河城一触即溃。入城后只杀掉了民愤极大的郡丞高德儒。李世民下令抚慰百姓,西河城顿时变得井井有条,李氏威望瞬间扩大传扬开去。李渊为此称赞年仅十八岁的李世民:“汝等如此带兵,可以横行天下。” 
 
同年7月,李渊连同左右俩军,共三万战士西进关中,与各地群雄争先攻占隋朝都城长安。当时正是秋雨时节,道路泥泞,军队进程受阻;又传来突厥联合马邑割据刘武周袭击太原。李渊担心李元吉有失,就考虑退兵,以策万全。李世民挺身反对班师,认为一则一旦兵退,隋军有可能从后杀上,军心紊乱,必然一败涂地;二则突厥与刘武周之突袭未必属实,也许只是隋军故弄玄虚;三则军队士气旺盛,大可一举破隋,日后良机难再;四则长安若被其他割据群雄首先攻占,半壁江山马上落入他人手中。
 
为了使李渊取消退兵决定,李世民连夜在李渊帐前大声痛哭。李渊将其召入帐中,问他为何而哭?李世民答道:“义军进必克,退必散。敌乘于后,死亡顷刻而至,怎能不悲?”李渊再三思考后,终于采纳了李世民的建议,决定全力出击,直指长安。由此可见李世民深远的谋略和超凡的胆色。
 
经过一番征战,李渊的军队十月攻陷了长乐官,十一月攻破了长安。李渊立隋代王杨侑为傀儡皇帝,尊隋炀帝为太上皇。李渊从宣布起义到攻入长安只用了一百二十多天时间,实是后发先至,快如雷电。攻打长安沿途有无数小规模的反隋力量归顺,李渊的军队也增加到了九万人。 
 
玄甲铁军  战功卓著 
 
唐朝初年的“天策玄甲军”是唐太宗李世民所创的精锐骑兵部队,冲击力大,是野战冲锋的主力,尤其在地域开阔的西域,有很大作战空间。
 
“玄甲军”由于战功卓著,位列中国古代著名精锐部队之一。根据《资治通鉴》的记载:“秦王世民选精锐千余骑,皆皂衣玄甲,分为左右队,使秦叔宝、程知节、尉迟敬德、翟长孙分将之。每战,世民亲被玄甲帅之为前锋,乘机进击,所向无不摧破,敌人畏之。行台仆射屈突通、赞皇公窦轨将兵按行营屯,猝与王世充遇,战不利。秦王世民帅玄甲救之,世充大败,获其骑将葛彦璋,俘斩六千余人,世充遁归。”这段文字虽然很短,但玄甲军的战斗力和作用可见一斑。李世民几乎每战都身先士卒,他自己一身玄甲,率领着骑兵如同黑云一般压向敌阵,声势迫人,加上玄甲军本身的精锐,几乎无坚不摧。 
 
武德三年七月,唐军在李世民的率领下,出关进攻王世充。王世充率精兵三万在慈涧扎阵,李世民用轻骑兵引逗他。当时众寡不敌,李世民陷入重围,左右的人都非常恐惧。李世民命令左右的人先行归营,独自一人率军在最后。王世充的勇将单雄信率数百骑兵夹道进逼,争先进攻。李世民张弓搭箭,左右射敌,贼众一个个应弦而倒,李世民俘虏了王世充的大将燕颀。 
  
李世民率军进驻青城宫。营垒尚未建立,王世充的军队二万余人从方诸门面临谷水扎阵。李世民以精锐骑兵在北邙山扎阵,令屈突通率五千步兵渡水攻击王世充,并趁机告诫他说:“等到双方交战时就放烟,我当率骑兵南下。”双方军队刚接战,李世民用玄甲军冲锋,自己挺身冲锋在前,与屈突通里外呼应。贼众拚死作战,多次打散又多次聚合。从早晨七点一直战到下午一点,贼众才开始退却。李世民指挥兵士追击,一举俘获、斩首敌军共八千人。 
 
天策上将扫灭群雄 
 
此后,窦建德率兵十余万前来援救王世充,到达酸枣。李世民部将萧瑀、屈突通、封德彝都感到腹背受敌,请求李世民退师到谷州来观看形势。李世民说:“王世充粮食已尽,内外离心,我军不需攻击,可以坐收敌军破败之功。窦建德新近攻破孟海公,将官骄傲士兵怠惰,我军当进攻占据武关,扼守山川要冲。贼如果与我军争胜负,我必大破贼军。如果贼军不战,十日之间王世充当会自我崩溃。”  
 
窦建德排出阵势,从上午七点直到下午一点,兵士又饿又累,都坐在数组中,又争着饮水,顷刻间又收敛退却。李世民说:“可以攻击了!”亲自率领轻装的玄甲军追击引诱敌军,大军陆续赶到。窦建德回军扎阵,还来不及整顿数组,李世民先行攻击,攻击所向,敌军纷纷溃散。不久众军会合作战,尘土飞扬,呼叫四起。李世民率史大奈、程咬金、秦叔宝、宇文歆等挥动大旗冲入,直接突入到阵后,张挂唐军旗帜。敌军回头看见官军旗帜,全军崩溃。虎牢关一战,李世民以玄甲军为前锋,三千铁骑直捣敌营,大破窦建德十余万军队,生俘窦建德以下五万余人,王世充因此绝望投降,唐朝统一大业由此奠定。   
 
唐武德四年六月,李世民凯旋归朝,在太庙贡献俘虏的窦建德、王世充以及隋朝器物车乘。同年十月,李世民因此战功绩而被唐高祖加封为“天策上将”封号,位列众王之上。后世白居易有诗赞道:“太宗十八举义兵,白旄黄钺定两京。擒充戮窦四海清,二十有四功业成。” 
 
同年十二月,窦建德旧将刘黑闼举兵造反,李世民总统全军向东去讨伐他。武德五年(622)正月进军肥乡,分兵断绝他运粮的通道,双方对峙两个月。刘黑闼被迫急于求战,率领步兵、骑兵二万人迫近官军。李世民亲自率领精锐骑兵,首先攻破了他的骑兵,然后乘胜冲击践踏他的步兵,贼兵崩溃,斩首一万余人。先前李世民派人筑坝堵塞上流河水使水流变浅,让刘黑闼得已渡水。等到作战之时,才命令挖开拦河坝,大水冲到积水一丈多深。贼兵已经战败,逃到水中都淹死了。只剩下刘黑闼与二百多骑兵逃到突厥。 
 
李世民不仅在文治武功上卓有建树,在诗歌创作上也颇有成就。他所写的五言短排《还陕述怀》构思精缜,音韵铿锵,充满了浩然正气:“慨然抚长剑,济世岂邀名。星旗纷电举,日羽肃天行。遍野屯万骑,临原驻五营。登山麾武节,背水纵神兵。在昔戎戈动,今来宇宙平。”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