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计之二十三 远交近攻

三十六计之二十三 远交近攻 Thu, 12/14/2017 - 14:06
“远交近攻”是三十六计之第二十三计。原文为:“形禁势格,利从近取,害以远隔。上火下泽。”火向上烧,水往下流,是水火相克,两相离违。对敌人采取“远交近攻”的不同做法,使其相互矛盾、离违,而我正好各个击破。
 
远交近攻是战国时期的范睢说服秦王的一句名言。语出《战国策.秦策》:范睢曰:“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也。”远交近攻,是由范睢为秦国筹划的一种战略性谋略,旨在分化或防止敌人结成联盟,结交远离自己的国家,先攻打邻国,以便达到各个击破的目的。
 
军事战争中,面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敌人,如果先攻打远处的敌人,路途遥远,行军艰难,败多胜少;不如先与远方之敌握手言和,制造友好的假象,集中力量击败近处之敌以后再图远方之敌。消灭了近敌之后,远交之国也就成了近邻,又成为新的攻击对象了。“远交”的目的,实际上是为了避免树敌过多而采用的外交诱骗。
 
秦灭六国
 
战国时期,齐、楚、秦、燕、赵、魏、韩七国争霸。秦国经商鞅变法之后,使秦国走入军事强国。公元前270年,秦昭王意图独霸中原,准备兴兵伐齐。范睢此时向秦昭王献上“远交近攻”之策,阻秦国攻齐。他说:齐国势力强大,离秦国又很远,攻打齐国,部队要经过韩、魏两国。军队派少了,难以取胜;多派军队,打胜了也无法占有齐国土地。不如先攻打邻国韩、魏,逐步推进。为了防止齐国与韩、魏结盟,秦昭王派使者主动与齐国结盟。其后四十余年,秦始皇继续坚持“远交近攻”之策,远交齐楚,首先攻下韩、魏,然后攻破赵、燕,统一北方;之后攻破楚国,平定南方;最后于公元前221年,秦军进而围临淄灭齐,结束战国群雄割据。秦始皇征战十年.终于实现了统一中国的愿望。
 
郑庄公称霸
 
春秋初期,自周平王东迁后,周室衰弱,诸侯各国逐渐强大,各国之间纷争不断。在此混乱局势下,郑庄公以周朝卿士和诸侯国君的双重身份,凭借自己的智谋和权术,巧妙地运用“远交近攻”的策略,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
 
当时,郑国处于四战之地,南有蛮楚、北有强晋、西有东周,郑国无法与之争锋,只能向东发展,而东邻卫、曹、鲁、宋、陈、蔡诸国,宋国国大爵尊,在东方小国中很有号召力。郑国在诸侯中属于中等偏下,却与宋国、卫国积怨很深,矛盾十分尖锐,而且时刻都有被两国夹击的危险。于是郑国在外交上采取主动,接连与邾、鲁等诸国结盟,不久又与实力强大的齐国在石门签订盟约。
 
公元前714年,郑庄公以宋国不朝拜周天子为由,代周天子号令列国攻打宋国。郑、齐、鲁三国联军很快地攻占了宋国大片土地.宋、卫军队避开联军锋芒,乘虚攻入郑国。郑庄公把占领宋国的土地全部送与齐、鲁两国,迅速回兵,大败宋、卫大军。郑国乘胜追击,击败宋国,卫国被迫求和。事后还对不追随出兵的许、郧(今山东宁阳东北)小国以“抗命”的罪名予以教训,几乎灭掉许国。郑庄公势力扩张,霸主地位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