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计之三十六 走为上计

三十六计之三十六 走为上计 Wed, 03/28/2018 - 20:16
 “走为上计”是三十六计的第三十六计。原文为“全师避敌。左次无咎,未失常也。”意思是全军退却,避开强敌。军队在左边或右边扎营,依时情而定,不违背行军常道,并没有危险。
 
走为上,指敌我力量悬殊的不利形势下,敌方已占优势,我方不能战胜它,为了避免与敌人决战,采取有计划的主动撤退,避开强敌,还可以诱敌、调动敌人,寻找战机,以退为进,最后抓住有利的战机,转败为胜。下面举一例。

描写城濮之战的绘画,晋军将虎皮披在战马上,使得楚国联军的战马受惊而大乱。
描写城濮之战的绘画,晋军将虎皮披在战马上,使得楚国联军的战马受惊而大乱。

 
城濮之战
 
春秋时期,晋国内乱,公子重耳出逃。他到了楚国时,楚成王热情招待他。闲谈中,成王问他:“你将来回到晋国做国君时,如何来酬谢我?”重耳说:“像财宝这些东西,你们楚国都有的,如果我真能得返晋国,做了晋国君,若我们两国不幸要打仗的话,那我就退避你三舍。” 
 
后来,重耳在秦国的帮助下,果真回到了晋国,做了国君,史称晋文公。之后不久,楚国发兵进攻宋国,宋国派人向晋国求救。楚成王见晋欲去救宋,便叫其大将子玉不要去逼近晋军,与晋军开战。楚成王对子玉说重耳在外面逃亡了十九年,才回到了晋国,什么危险他都经历过,人情世故他都明白,像这样的人是不能和他打仗的。
 
可是子玉却不肯听,仍要和晋人打仗。子玉联合陈、蔡、郑、许四个小国军队一起,五国联军进逼晋军。
 
晋文公分析了形势。他对这次战争的胜败没有把握,楚强晋弱,其势汹汹,他决定暂时后退,避其锋芒。便叫晋军向后退却,为此,一些将领很不满,说我们是国君率领军队,他们是臣子作帅,现在君避臣,不是太丢脸了吗?而晋军将军狐偃说“出兵要理直,气才会盛的。理亏气就会衰。我们国君曾受过楚君的恩惠,也曾说过要退三舍以避之。若我们忘恩失信,那就是理亏,他们就理直,士气就会高。如果我们退了以后,他们仍不撤兵,那就是他们理亏。”于是晋军退了三舍(九十里)。来到晋国边界城濮,仗着临黄河,靠太行山,严阵以待楚军。
 
子玉率部紧追到城濮。晋文公探知楚国左、中、右三军,以右军最薄弱,右军前头为陈、蔡士兵,他们是被胁迫而来,并无斗志。于是命晋军以上军、中军、下军与之对垒。
 
随后两军开战,楚国大将子玉命令左右军先进,之后中军再进。楚右军直扑晋军,晋军忽然又撤退,陈、蔡军的将官以为晋军惧怕,又要逃跑,就紧追不舍。忽然晋军中杀出一支军队,驾车的马都蒙上虎皮。陈、蔡军以为是真虎,惊骇逃散,无法控制。楚右军大败。子玉见右军溃败,加强对晋中军和上军右翼的攻势。晋右翼上军执将、佐二面旗帜后退,引诱楚军,晋下军车辆曳树枝,来往奔跑,故意弄得烟尘蔽日,制造假象伪装后退。楚子玉见到晋军后方烟尘蔽天以为晋右翼败退,再次上当,令楚左军追击,所以对陈、蔡及楚军右翼军溃败并未理会。楚左军追击晋上军(右翼)时,侧翼暴露,晋中军拦腰截击,晋上军乘机夹攻楚左军,楚左军溃败。楚子玉见左、右军皆败,于是下令中军停止进攻。最后子玉率残兵退出战场,晋军进占楚军营地。
 
城濮一战,晋国大胜,晋文公建立了霸权,中原诸侯无不朝宗晋国。而楚国大将子玉则羞愤自杀。
 
这个故事中晋文公的几次撤退,都不是消极逃跑,而是主动退却,寻找或制造战机,是为“走为上”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