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座跨海石桥——泉州“洛阳桥”

中国第一座跨海石桥——泉州“洛阳桥” Sat, 04/14/2018 - 08:27
已有一千七百多年的历史文化名城——“泉州”,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唐宋时期,也是东方重要的通商港口,与当时的埃及亚历山大港并称为“世界最大的贸易港”,世界各国的人们纷至沓来,因此给泉州城留下许多珍贵的历史遗迹。 

左图:洛阳桥的船形桥墩;上图:洛阳桥(123RF)
左图:洛阳桥的船形桥墩;上图:洛阳桥(123RF)

 
跨海石桥“洛阳桥” 
 
“洛阳桥”是中国现存第一座跨海石桥,位于泉州城东北13公里处,横架与惠安县分界的洛阳江之上,桥以江为名。其建筑方式透露出古代科技文明的先进。因洛阳江位于入海处,江阔水深、浪急潮怒,在如此艰险的环境中飞虹跨江建造桥梁,实为当时的桥梁工程创了奇迹,故有“洛阳之桥天下奇”之赞誉。 
 
洛阳桥的前身是“万安桥”,兴建于唐朝大中年间。一百多年后,万安桥于洪水中冲毁。而洛阳江,上连溪,下接海,若遇到涨潮时江阔流急,波涛汹涌;而退潮时水势湍急,暗礁密布,根本无法通行。 
 
据《泉州府志》中记载,旧万安桥是北宋庆历初郡人李宠首先“甃(音zhòu,堆砌的意思)石建造浮桥”,后来由郡守蔡襄主持改建成石桥。根据主持此建桥工程的宋代泉州太守蔡襄所撰写的《万安桥记》中记载:“泉州万安渡石桥,始创于皇右五年四月庚寅,以嘉右四年十二月辛未讫立。”即公元1053到1059年,前后花了6年8个月的时间,耗资一万四千多两银钱,才完成这座跨江接海、南北跨向的大石桥,距今已近千年历史。 
 
洛阳桥包括两端桥堤,总桥长834米,宽7米。有46个船形桥墩,47个桥孔。桥身通体是以花岗岩石铺建而成,巨大的船形桥墩由一块块石头砌建,看起来就像一艘两头尖翘的石船驮负着石板。船形桥墩的建法也颇具特色,它有利于分水。 
 
据史料记载,初建时,桥长360丈,宽1丈5尺,两侧有500个石雕扶拦,28尊雕琢精致的石狮装饰,缀布7亭9塔,点缀其中,益增其美。其中一座婆罗门涂金塔,雕刻有《偈菩月经》及释迦像。桥堍上各有4尊武士石力神,守护着桥头。桥以江心岛中洲为界,分为南北两段,南北两侧还种植700棵松树。足见当时造桥工程规模之巨大,结构工艺技术之高超。 
 
桥之中亭林立着历代碑刻,有“万古安澜”等宋代摩崖石刻及石塔。桥北端有真身庵、昭惠庙等遗址,桥南端有蔡襄祠,祠内有蔡襄《万安桥记》的宋代碑刻立于祠内,此碑被誉为书法遒劲、撰文精妙、雕工精美“三绝”。整座桥梁不但秀丽多姿、气势磅礴、而且雄镇东南。宋代王十朋游洛阳桥时,不禁慨道:“北望中原万里遥,南来喜见洛阳桥。” 
 
洛阳桥的技术先进贡献大 
 
建桥近千年以来,先后修复十七次。现存的洛阳桥于清朝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兴建。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蔡延锴军长将桥改建成钢筋混凝土公路桥,并将桥面增高2米。但逢抗日战争遭受严重破坏。1993年3月至1996年10月,实施保护修复工程。故现桥长731.29米、宽4.5米、高7.3米,有44座船形桥墩、645个扶栏、104只石狮、1座石亭、7座石塔。 
 
因造桥处位于江海交汇之处,江阔水深又急,桥基屡屡被摧毁,建造工程艰巨。洛阳桥在整个建桥中创造了“筏型基础法”、“种蛎固基法”、“浮运架桥法”等等先进技术,对世界桥梁科学是一大贡献。 
 
早在北宋的先民,以无比的毅力和惊人的智慧,创造了一种直到现代才被人们所认识的新型桥基——“筏型基础法”,也是洛阳桥最著名的建筑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