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山玉器鉴定精要

红山玉器鉴定精要 Fri, 04/27/2018 - 01:42
图


文/玉石才子(纽约古玉收藏协会会长)
 
红山玉器鉴定法着重于几方面;玉料、造型、工艺、皮壳、沁色。
 
玉料(本地区与外来料):玉料的出产地,及玉料氧化前后的物理成分:比重、硬度、颜色。
 
造型(写实与抽象并存,整体圆厚,边缘弧刃):时代风格、前后时代的连接功能、种类。
 
工艺(工简细致,强调玉质的光感与造型神秘感):加工过程中所取用的方法与工具,包括切割、钻洞、雕刻碾磨、抛光等等方法。由以上方法而产生出来的加工痕迹,及其表现出来的艺术特点。
 
皮壳包浆(酥熟光滑,干净明亮):厚薄、形成时间长短、种类。
 
沁色(泥沁、水沁、沙土沁、褐红沁、皮色带沁):泥土矿物颜色、矿物化合物的颜色、有机物化合物的颜色、沁色的个性与原有皮色的区分。
 
以上每方面的鉴定方法,如果配合好望、闻、听,以及手感,原则上可判断玉器的真伪性。为尽量减少风险,加多些保险,所以常常多法并用。
 
但因鉴定环境不同,包括工具、光源、心情等等,所取用方法有所不同。如果忽略这点因子,往往会发生看走眼的情况,故鉴定者不得不知。特别注意:对红山玉器的投资与收藏有不同要求;投资要求玉料大开门,品相好,工艺精美,存世量少,流动交易方便。而收藏则以真品为重点。
 
鉴定无常法,看环境而决定。先决条件(conditions):好的光源、好工具、好的心情、好的知识与技术、心态平衡。
 
如果在条件方面有瑕疵,那鉴定出来的结果是存疑的。举几个例子:光源不够,看不清楚玉料玉性;没有放大镜,看不清楚抛光工具留下的痕迹,同时也看清楚系洞里面洞壁的痕迹变化;没有强光线,透视玉料本色时有难度。
 
对于研究来说,还是看重于数据与物理化学原理。在传统说法里,常常用到“温润”这字眼,对一个从来没有接触玉器的朋友,“温润”是陌生的,就好像说“家乡的水是甜的,邻居的饭是香的”。
 
从反面来看,不“温润”是啥样的感觉呢?自家的饭真的不香吗?这纯是一种逆向思维来思考常用的词汇的真实情况。在现实中,因掩埋环境的干燥,而引发各种不同干燥皮壳。所以说,“温润”是有条件针对性的。
 
红山玉器玉料
 
岫岩透闪石玉料与宽甸透闪石玉料。“老”岫岩玉,即岫岩透闪石玉料,也称河磨玉。正统色调以红山牛河梁遗址出土的浅黄绿色玉器为参考标准。这些玉料也可称为软玉,或将这些玉料理解为含有和田玉矿物成分的玉料。
 
岫岩玉有两类:一为老岫岩玉,二为蛇纹石的岫岩玉。脱水氧化作用引起皮壳发白,因此出现“鸡骨白”、“牙白”、“灰白”、“白雾”沁等等情况。经过数千年的掩埋,“老岫岩玉”与蛇纹石的皮壳变化是非常明显的。一些情况会发生在“老岫岩玉”身上,而不会出现在蛇纹石玉件的表面。同样,蛇纹石的脱水氧化特征也是不同于“老岫岩玉”。玉料的稳定性是由其成分结构、硬度、韧性、抗氧性等等因子所决定的。
 
玉器的阴阳面
 
常指一件玉器表皮呈现两种不同色泽或钙氧化色,即一面钙氧化比另一面严重一点,色泽有明显分别。
 
水分影响:

1.水分泥土对玉器有保护作用,在通常情况下,玉器下方接触水分比较多。因泥土含有水,当水分流动或蒸发后,首先接触到玉器的下方。例子:在大自然中,可看到河流里石头的上方位置白色钙氧化比底部来得严重。
2.泥土掩埋玉器,泥土隔绝空气/氧气的部位,即阻止玉器的氧化,起到了保护作用。
 
温度与水分互相影响,在正常情况下:
 
1.上方温度比下方高。温度加速表皮与空气中氧气的化学反应。
2.玉器本身质地含有水分子,水分子吸收能量后,运动量加大,当水分脱离后,玉器呈现白化状况。
3.上方的水分子脱离玉分子比下方来得容易。原因是上方的水分子直接蒸发,而在下方的水分子受玉器本身的阻止。根据以上三点原理,可以预知,玉器掩埋几千年后,玉器的上下表皮变化会出现明显的分歧。
 
出土的玉器是否全部都有阴阳面特征呢?不一定。如果掩埋环境干爽阴凉恒温,玉器具有均匀玉本皮色。如果非常干燥,温度高,出现整件钙化皮,或白化表皮。如果玉器出于潮湿坑或水坑,玉器整件铺满矿物色沁,或水雾沁。这些状况由玉料的质量来决定的。
 
标准型器特征
 
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单种特性或多种特性:龟裂纹、收缩纹、氧化溶洞、气洞、内外冰裂纹、众多白化开片纹、白化放电网纹、白雾沁和红褐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