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宗师 永兴公虞世南 (上) 【大唐英雄榜】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文学宗师 永兴公虞世南 (上) 【大唐英雄榜】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Fri, 05/11/2018 - 14:20
文/云中君
 
虞世南,字伯施,越州余姚人,隋朝内史侍郎虞世基之弟。他的祖父虞检,是梁代始兴王咨议。其父虞荔,是陈代太子中庶子,都有尊贵的名望。其叔父虞寄,是陈代中书侍郎,因为没有子嗣,就以世南为继嗣的后人,因此世南取字伯施。他自幼以文学著称,不仅是一代文学宗师,也是著名书法家。生性沉静寡欲,意志坚定,勤学苦读,年少时与兄长虞世基一起在著名文学家顾野王的门下读书,受学十多年。虞世南精思不懈,有时十多天不洗脸不梳头。他擅长写文章,曾师法著名文学家徐陵,徐陵认为虞世南得到了自己的真髓。他又与和尚智永同郡,智永是王羲之的七世孙,擅王羲之书法,虞世南拜智永为师,深得其精妙真传。他的书法继承二王(王羲之、王献之)传统,笔势圆融遒劲,外柔而内刚。论者以为如裙带飘扬,而束身矩步,有不可犯之色。 
 
据《全唐文》记载,虞世南“历官陈隋,复事窦建德。”陈朝灭亡后,虞世南与虞世基一起到隋朝京师长安,兄弟二人都名重一时,当时的人把他们比作西晋的陆机与其弟陆云。晋王杨广与秦王杨俊征召的文书一起送到,虞世南以母亲年老为借口坚决推辞,杨广就命令使者去追他们。

《南殿障子圣贤之图》中的虞世南画像
《南殿障子圣贤之图》中的虞世南画像 

虞世南《虞摹兰亭序》局部。此卷历经南宋高宗内府、元天历内府、明杨士述、吴治、董其昌、茅止生、杨宛、冯铨,清梁清标、安岐、乾隆内府等处收藏。
虞世南《虞摹兰亭序》局部。此卷历经南宋高宗内府、元天历内府、明杨士述、吴治、董其昌、茅止生、杨宛、冯铨,清梁清标、安岐、乾隆内府等处收藏。

 
隋大业元年(605年),虞世南接连被授为秘书郎,升迁为起居舍人,却清贫节俭,不改变自己的性情。唐武德二年(619年),宇文化及兵败被斩,随军的虞世南被窦建德抓获,窦建德任命他为黄门侍郎。武德四年(621年),秦王李世民灭窦建德后,虞世南被授任为秦王府参军,不久转任记室参军。十月,李世民被封为天策上将,并建立文学馆,虞世南被授为弘文馆学士,与房玄龄共掌诏告文翰,为“十八学士”之一。唐贞观七年(633年),虞世基转任秘书监。唐太宗曾令虞世南写《列女传》用来装屏风,当时没有底本,虞世南默记刻写没有错一个字。有一次太宗出行,有官员请示要将书籍、公文的副本装到车上带着。太宗说:“有虞世南在,就是此行的秘书。” 
 
虞世南文章婉缛,文辞婉曲繁富,其书法更堪称一代大师。唐太宗称他有五绝,五个天下第一。其中博学天下第一,品德天下第一,书法天下第一,文章天下第一,正直也是天下第一。唐太宗即位为帝时,虞世南已年近七十。当时他就请求告老还乡,未被批准。直到贞观十二年(638年)才同意他退下来,当年五月他就病死了,终年81岁。唐太宗得知他的死讯后“哭之甚恸”,让他陪葬昭陵,赠他礼部尚书,赐他谥号文懿,还把他列为24位开国功臣之一,其画像悬挂在凌烟阁之上。虞世南编有《北堂书钞》一百七十二卷,著《虞世南集》三十卷。 
 
命运坎坷恪守孝道 甘愿替死兄弟情深 
 
陈朝天嘉年间,虞世南的父亲虞荔去世。当时世南年幼,他因悲哀过度瘦损得几乎受不住丧服。陈文帝知道虞荔的两个儿子博学,常从宫廷中派出使者到他们家里去扶助卫护他们。世南居丧期满,被召为建安王法曹参军。他的叔父虞寄被陈宝应捕获,在闽、越一带,世南虽然已除去丧服,却还是布衣蔬食。到太建末年(582年),陈宝应战败,虞寄得以生还,才令世南脱去布衣吃肉食。 
 
至德初年(583年),陈朝灭亡,世南与世基一起到京都长安,那时隋炀帝杨广还在做晋王,听到了他们的名声,隋炀帝与秦王俊征召的文书一起送到,世南就以母亲年老为借口,坚决推辞了。杨广命令使者去追他们,大业初年虞世南接连被授为秘书郎,升迁为起居舍人。那时世基已经非常显贵,妻子穿衣都模仿王者,世南虽然同他们住在一起,却清贫节俭,不改变自己的性情。隋朝灭亡,宇文化及反叛杀君,世基由于任内史侍郎,也将被杀,世南抱持着世基痛号悲泣,请求让自己替兄受死。宇文化及不接受他的请求,世南因此悲哀得瘦损异常,形销骨立,当时的人们都称赞他的行为。世南后来随化及到聊城,又被窦建德抓获,授为黄门侍郎。 
 
李世民剿灭窦建德之后,世南被授为秦府参军,不久转任记室参军,授弘文馆学士,与房玄龄共同掌管诏告文翰。李世民正式被封为太子后,升任世南为太子中舍人。太宗即位之时,世南转任著作郎,兼弘文馆学士。当时世南年已衰老,上表请求辞官,太宗下诏不仅不许他辞官,反而升任他为太子右庶子,世南坚决推辞不受职,被授任为秘书少监。
 
贞观七年(633年),世南转任秘书监,赐爵永兴县子。太宗器重他的博识,常常在处理军政大事的间隙,召世南在一起谈经论史。世南虽然容貌柔弱得像是受不了衣衫,但志性却刚烈,每每谈到古时先代帝王为政的得失,必定诚心以正言相劝诫,对当时的政事多所补益。太宗曾对侍臣说:“朕借闲暇的时间与世南商讨古今政事,有一个字的差错,未尝不惆怅恼恨,他恳切诚挚到这种程度,朕用他用得好啊。群臣都像世南这样,天下还愁有什么不能治理。”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