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文化

看文化 Fri, 11/17/2017 - 23:31

《围炉夜话》名言数则

《围炉夜话》名言数则 Fri, 11/17/2017 - 23:32
文/秦山整理 
 
《围炉夜话》的作者是王永彬,字宜山,人称宜山先生,清代学者,一生经历了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五个时期。《围炉夜话》“书于桥西馆”的“一经堂”,成书于清咸丰甲寅二月。作者虚拟了一个冬日拥着火炉,与至交亲友畅谈人生的情境,此书语言亲切、自然、易读。
 
《围炉夜话》分为221则,以“安身立业”为总话题,分别从道德、修身、读书、安贫乐道、教子、忠孝、勤俭等多个方面进行论述。自面世以来,一直盛传不衰,成为很多读书人案头的必备之书。以下从《围炉夜话》中摘选数则,以飨读者。

图/网络图片
 
 
原文:行善济人,人遂得以安全,即在我亦为快意;逞奸谋事,事难必其稳重,可惜他徒自坏心。
[参考译文] 做好事帮助他人,他人因此而得到平安保全,自己也会感到十分愉快。使用奸计,费尽心力去图谋,事情未必就能稳当便利,只可惜他奸计不成,徒然拥有坏心肠。
 
原文:名利之不宜得者竟得之,福终为祸;困穷之最难耐者能耐之,苦定回甘。生资之高在忠信,非关机巧;学业之美在德行,不仅文章。
[参考译文] 得到不该得的名声和利益,当初以为是幸运,终究会成为灾害。最难以忍耐的贫穷和困厄,若能咬紧牙关忍耐度过,最后一定会苦尽甘来。人的资质高低,在于对任何事是否尽心而有信用,并不在于善用机变与心思巧妙。读书读得好的人,也不仅在于文章美妙,而主要在于他的道德高尚,品行美好。
 
原文:观朱霞,悟其明丽;观白云,悟其卷舒;观山岳,悟得灵奇;观河海,悟其浩瀚,则俯仰间皆文章也。对绿竹得其虚心;对黄华得其晚节;对松柏得其本性;对芝兰得其幽芳,则游览处皆师友也。
[参考译文] 观赏红霞时,领悟到它明亮而又灿烂的生命;观赏白云时,欣赏它卷舒自如的曼妙姿态;观赏山岳时,体认到空灵高拔的气概;观看大海时,领悟到它的广大无际。因此,只要用心体会,那么,天地之间无处不是好文章。面对绿竹时,能学习到待人应虚心有礼;面对菊花时,能学习到处乱世应有高风亮节;面对松柏时,能学习到处逆境应有坚韧不拔的精神;而在面对芷兰香草时,能学习到人的品格应芬芳幽远,那么在游玩与观赏之中,没有一个地方不值得我们学习,处处皆是良师益友。
 
原文:伐字从戈,矜字从矛,自伐自矜者,可为大戒;仁字从人,義(义)字从我,讲人讲义者,不必远求。
[参考译文] 伐字的右边是“戈”,矜字的左边是“矛”,戈、矛都是兵器,有杀伤之意;从这两个字,自夸自大的人可以得到极大的警惕。仁字在旁边的“人”,义字的下面是“我”,可见得要讲仁义,并不在远处,只要有人有我的地方,就可以实行。
 
原文:气性不和平,则文章事功,俱无足取;语言多矫饰,则人品心术,尽属可疑。
[参考译文] 如果一个人不能平心静气地处世待人,那么,就可以断定他在学问和做事上,都不可能有什么值得效法之处。一个人的言语如果虚伪不实,那么,无论他在人品或是心性上表现得多崇高,一样令人怀疑。
 
原文:意趣清高,利禄不能动也;志量远大,富贵不能淫也。
[参考译文] 心意志趣清雅高尚的人,金钱和禄位是无法变易其心志的,志气广阔高远的人,即使身在富贵也不会迷乱心志而隐溺其中。
 
原文:有守虽无所展布,而其节不挠,故与有猷有为而并重;立言即未经起行,而于人有益,故与立功立德而并传。
[参考译文] 能谨守道义而不变节,虽然对道义并无推展之功,却有守节不屈之志,所以和有贡献有作为是同等重要的。在文字上宣扬道理,虽然并未以行动来加以表现,但是已使闻而信者得到裨益,因此和直接建立事业与功德是同样不朽而为人所传颂的。
 
原文:习读书之业,便当知读书之乐;存为善之心,不必邀为善之名。
[参考译文] 把读书当作是终生事业的人,就该懂得由读书中得到乐趣。抱着做善事之心的人,不必要求得“善人”的名声。
 
原文:德泽太薄,家有好事,未必是好事,得意者何可自矜;天道最公,人能苦心,断不负苦心,为善者须当自信。
[参考译文] 自身的品德不高,恩泽不厚,即使家中有好事降临,未必真是幸运,得意的人哪里可以自认为了不起呢?上天是最公平的,人能尽心尽力,一定不会白费,做好事的人尤其要有自信。
 
原文:以直道教人,人即不从,而自反无愧,切勿曲以求容也;以诚心待人,人或不谅,而历久自明,不必急于求白也。
[参考译文] 以正直的道理去教导他人,即使他不听从,只要我问心无愧,千万不要委曲求全,于理有损。以诚恳的心对待他人,他人或者因为不能了解而有所误会,日子久了他自然会明白你的心意,不须急着去向他辩解。
 
原文:人称我善良,则喜;称我凶恶,则怒;此可见凶恶非美名也,即当立志为善良。我见人醇谨,则爱,见人浮躁,则恶;此可见浮躁非佳士也,何不反身为醇谨?
[参考译文] 别人说我善良,我就很喜欢,说我凶恶,我就很生气,由此可知凶恶不是美好的名声,所以我们应当立志做善良的人,我看到他人醇厚谨慎,就很喜爱他,见到他人心浮气躁,就很厌恶他,由此可见心浮气躁不是优良的人该有的毛病,何不让自己做一个醇厚谨慎的人呢?
 
原文:打算精明,自谓自计,然败祖父子家声者,必此人也;朴实浑厚,初无甚奇,然培子孙之元气者,必此人也。
[参考译文] 凡事都斤斤计较、毫不吃亏的人,自以为很成功,但是败坏祖宗的良好名声的,必定是这种人。诚实俭朴而又敦厚待人的人,刚开始虽然不见他有什么奇特的表现,然而使子孙能够有一种纯厚之气,历久不衰的,就是这种人。
 
原文:人之足传,在有德,不在有位;世所相信,在能行,不在能言。
[参考译文] 一个人值得为人所称道,在于他有高尚的德性,而不在于他有高贵的地位。世人所相信的,是那些凡事都能实践得很成功的人,并不是那些嘴里说得好听的人。
 
原文:和平处事,勿矫俗为高;正直居心,勿设机以为智。
[参考译文] 为人处世要心平气和,不要故意违背习俗,自鸣清高;平日存心要公正刚直,不要设计机巧,自认为聪明。
 
原文:富贵易生祸端,必忠厚谦恭,才无大患;衣禄原有定数,必节俭简省,乃可久延。
[参考译文] 财富与显贵,都容易招来祸害,一定要诚实宽厚地待人,谦虚恭敬地自处,才不会发生灾祸。个人一生的福禄都有定数,一定要节用俭省,才能使福禄更长久。
 
原文:义之中有利,而尚义之君子,初非计及于利也;利之中有害,而趋利之小人,并不愿其为害也。
[参考译文] 在义行之中也会得到利益,这个利益是重视义理的君子始料所不及的。在谋利中也会有不利的事发生,这是一心求利的小人不愿得却得到的。
 
原文:莫之大祸,起于须臾之不忍,不可不谨。
[参考译文] 再大的祸事,起因都是由于一时的不能忍耐,所以凡事不可不谨慎。
 
原文:桃实之肉暴于外,不自吝惜,人得取而食之;食之而种其核,犹饶生气焉,此可见积善者有余庆也。粟实之内秘于肉,深自防护,人乃剖而食之;食之而弃其壳,绝无生理矣,此可知多藏者必厚亡也。
[参考译文] 桃子的果肉暴露在外,毫不吝啬于给人食用,因此人们在取食之后,会将果核种入土中,使其生生不息,由此可见多做善事的人,自然会有遗及子孙的德泽。粟子的果肉深藏在壳内,好像尽力在保护一般,人们必须用刀剖开才能吃它,吃完了再将壳丢弃,因此无法生根发芽,由此亦可明白凡是吝于付出的人,往往是自取灭亡。


 

三十六计之十九 釜底抽薪

三十六计之十九 釜底抽薪 Fri, 11/17/2017 - 23:35
文/张玉兰
 
“釜底抽薪”是三十六计中的第十九计。原文:“不敌其力,而消其势,兑下干上之象。”也就是说用以柔克刚的办法转弱为强。  
 
釜底抽薪,意思是说水烧开了,再兑汤水进去是不能让水温降下来的,根本的办法是把火退掉,从锅底抽掉柴火,水温自然就降下来了。
 
军事战争中,面对强大的敌人不要采用正面作战取胜,而应该避其锋芒,削弱对方的气势,攻击敌人的弱点。釜底抽薪的寓意是指:预防事件爆发或爆发后寻求彻底解决问题的一种手段,其关键是在于抓住主要矛盾,利用时机,再乘机取胜的谋略。下面举两例。
 
孔子离鲁
 
东周列国时的齐国与鲁国互为邻邦。当时,鲁国在孔子等大臣的辅佐下,国政大治,而齐国贤相晏婴却已去世,后继无人,齐景公深感忧虑和不安。
齐国大夫黎弥给景公献计说:“鲁国现在是国泰民安,和平已久,鲁定公好女色,如果我们献一批美女给他,他就会沉湎于美色之中,怠误国事,而孔子等人看不惯定公的行为,会离开鲁国的。”齐景公采纳黎弥的计策,派他在齐国精选八十位美女,又培训她们歌舞和妩媚仪态,之后敬献给鲁定公。美女一到鲁国国都,便引起了很大的轰动,鲁国相国季斯也为美女们的千姿百态而弄得神魂颠倒,鲁定公就把其中的三十位美女赏给了季斯。自此,鲁国君臣日夜沉湎于酒色中,不理朝政。
 
孔子听闻此事,凄然长叹,他的学生子路说:“鲁君已无可救药,我们走吧。”孔子说:“鲁国的郊祭就要到了,这是国家大事,定公如果连郊祭都忘了的话,我们再走。”郊祭这天,鲁定公虽然去了,却没有一点诚心,敷衍了事,就匆匆回宫同美女们享乐去了,连祭肉都顾不得分给臣下。孔子忍无可忍,便带着弟子们离开鲁国,周游列国了。由此,齐国用美女“抽薪”的计谋成功。
 
奇袭乌巢
 
东汉献帝建安五年(200年)八月,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袁绍军依沙堆为屯,东西数十里,兵力十万。曹操军立营与袁军对峙,兵力二万,形势绍强操弱。九月,曹军与袁军交战不利,退回营垒坚守。由于两军相持,双方粮草供给成了关键。
 
十月,袁绍派遣大将淳于琼率兵万余护送军粮,屯集于距袁绍大营四十里的乌巢。而此时曹军粮草将尽。曹操探听乌巢并无重兵防守,决定偷袭乌巢,断其供应。他亲自率领步骑五千人,冒用袁军旗号,携带柴草、引火之物,从小路夜行,急奔乌巢,纵火围攻。袁绍得知军情后,一方面派轻骑救援乌巢,另一方面命大将张、高览领重兵猛攻曹军大营。可曹营坚固,攻打不下。当袁绍援军迫近乌巢时,曹操激励将士死战,集中兵力,先斩淳于琼,后大破援军,将乌巢的袁军粮草全部焚毁。张、高览得知乌巢被破,自己又被人构陷,于是率部降曹。
 
自此,袁军内部分裂,军心动摇,阵脚大乱,曹操抓住战机、兵分八路大举进攻,袁军大败。此战袁军的主力几乎被消灭殆尽,袁绍仅余败兵八百退回河北,从此一蹶不振。


 

二十四孝之扇枕温衾

二十四孝之扇枕温衾 Fri, 11/17/2017 - 23:35
汉朝时候有个孝子叫黄香,字文强,是江夏地方的人。在他九岁的时候,母亲不幸病故了,黄香感到很哀伤,并且非常思念去世的母亲,整日都十分憔悴,乡里都称他孝顺至极。他的家里很贫穷,而且父亲身体不好。他决心要好好的照顾父亲,家里大大小小的事情,他都亲自去做。

图/网络图片

 
夏天时,天气很热。吃过晚饭后,邻居们都会搬出椅子坐在屋外乘凉聊天。小孩子这时总是会趁机要求大人们讲故事,要不就是追逐着在夜幕下玩耍。但是在这么多人中,却永远找不到黄香的影子。原来细心的小黄香,担心劳累一天的父亲因天太热睡不好觉,正拿着扇子在床边扇枕席。左手扇累了,换右手,右手酸了,再换左手。一直扇到席子已经暑气全消,黄香才会去请父亲上床睡觉。一夜、两夜……整整一个夏天都这样。
 
到了冬天的时候,天气很冷,黄香仍然有办法让父亲每天晚上睡得舒服。只要天一黑,黄香就会钻进父亲冰冷的被窝里,用自己的身体,把被子弄得暖烘烘的,然后再请父亲去睡,这样父亲就可以免去寒冷之苦了。父亲有了疾病,黄香会诚心诚意地照顾他。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黄香的孝行,传遍了左邻右舍,传遍了全县,也传遍了全国。九岁的孩童能这样懂得孝顺父亲,感动了太守刘护,他上书向朝廷申报,推举黄香为“孝廉”, 黄香由此成为一位孝敬长辈而名留千古的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