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陶瓷收藏 防6大误区

古陶瓷收藏 防6大误区 Fri, 11/17/2017 - 23:54
国内股市无力,大众转战藏市,具有民间基础的陶瓷收藏变得更加炙手可热。都幻想能逢上好运,从古董市场和拍卖中淘回一件价值连城的作品。但如果没有专业知识和交易经验就一头扎进古董圈,很容易上当受骗。古陶瓷投资收藏,要谨防六大误区:
 
1、越古越好
 
不少人认为,烧制年代越久远的陶瓷一定越值钱。不过,在专业收藏家的心里,这是非常错误的认识。哪怕假定这件古瓷是真品,其价格也未必一定很高。譬如,在陶瓷文化里边属于比较早期的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等,虽然老,但其工艺水平和观赏价值均与现代人的审美观念相差很远,因为来自这段时期的陶瓷制作工艺、造型和装饰实在过于粗糙和简单,难以获得市场的普遍认可。
 
2、以文物等级论价
 
把文物等同于可以用来投资的收藏品也是不对的。一件陶瓷,能够成为文物,不是因其市场价值决定的,而是其具有某种科学价值和历史研究的价值。
 
我国现存文物,是按其年份长短、艺术水平高低、学术价值、科学价值等不同情况,来划分标准的。有些陶瓷,譬如仰韶文化阶段的一些粗陶,在文物评定上达到了等级标准,但流通到市场上的价值却不见得很高。
 
3、越贵越好
 
不诚信的卖家有可能利用市场信息的不对称,高价转手一些没有价值或者价值不高的商品;另一方面,卖家本身对这件商品价值的认知能力也可能影响到其定价的标准,尤其是面对陶瓷古董这种非常特殊的商品,需要经过非常专业的鉴定才能认识其价值所在。遇到不懂装懂的卖家,他们常常会把一些赝品当成真品来卖。
 
此外,在缺少参照系或者足够市场竞争的情况下,交易价格也容易冒虚火。可见,遇到标价过高的陶瓷,我们反而要打起十二分精神。
 
4、凡稀则贵
 
认为“凡是存世稀少的陶瓷,市场价值必然很大”,与“越古越好”的认定标准犯的是同样的错误。影响一件陶瓷市场价值的因素很多,收藏古瓷器,其来自哪些重要的窑口?造型是否独特?纹饰是否精美?当这些不特定的条件均具备的前提下,这类作品的存世数量有多少,才会成为市场对其进行定价的重要参考。反之,如果其它必要条件均不具备,或者大部分不具备,那么这类陶瓷就算存世只有一件孤品,也不会有很高的市场价值。
 
5、完好无损
 
许多民间收藏者认为一件陶瓷只要有地方破损了,其价格就会大打折扣,甚至毫无收藏价值。实际上,这是一种吹毛求疵的标准。对于一些有着几百上千年的古陶瓷来说,其经历的天灾人祸、时代变迁就更多,能够流传至今已非常稀少,而能够保管得完好无损的就更是少之又少,哪怕在一些国家级的博物馆里边,我们看到的也多是一些带有各种瑕疵的残品。对于名窑精品陶瓷来说,即使是残片仍然价值不菲。
 
6、无款不好
 
有人认为只要是没款的瓷品,都不会有很高的市场价值。这也是不对的。在中国陶瓷史上的许多重要时期,官窑精品瓷品,也有没落款的。据考古研究,官窑款瓷器始于明永乐年,但因当时是专为皇帝定烧的,产量不多,存世量更是极少,市场上也难得一见。在整个明清两代,也存在大量无官窑款的瓷器,譬如空白期、泰昌、崇祯,尤其康熙前期,根本不允许使用本朝皇帝年号作为款识,这些无款瓷,同样有极高的市场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