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品金融的国际背景和趋势(上)

艺术品金融的国际背景和趋势(上) Wed, 03/28/2018 - 20:23
随着艺术市场逐渐受到重视与普及,艺术品金融这个概念目前已经渐渐进入不少业内人员的话题,成为一种令人展望的前沿。近日,亚洲艺术品金融商学院(AIAF)举办了《艺术投资与财富管理趋势》主题沙龙,下面是此次沙龙内容的梳理。 

香港苏富比拍卖期间展出的字画(AFP/Getty Images)
香港苏富比拍卖期间展出的字画(AFP/Getty Images)

 
艺术品金融的构成 
 
在讲座一开始,范勇院长就简单的为大家讲述了艺术品金融的概念。艺术品金融是一切围绕艺术市场主体所进行的资金融通和信用活动,它的意义在于运用金融资本的现代理念和运作方式,来推动艺术品产业的升级换代。由于金融的杠杆性质,在操作过程中可以大大提高艺术品市场的效率,同时有效地控制相关风险。 
 
基于“与艺术品相关”这样的性质,艺术品金融相比传统的金融服务,有一些转向特点:由“量入为出”转向为“量出为入”,比起根据收入的多少来决定开支的限度,它重视基金兑付,也在信用和风控有保证的情况下增加了更多的运作可能;由价格评估转向为风险评估,重视投资风控的判定;由买方鉴定思维转向卖方鉴定思维,重视预收购人的介入;由菁英消费转向大众消费,降低艺术品消费门槛;由理财金融转向服务金融,学习境外拍卖公司的金融服务。 
 
艺术品金融有7大主要形式:拍卖、质押、证券、保险、信托、基金和典当。在业务的操作环节里,“确权”总是第一件要做的事,紧接而来的是鉴定、评估、托管,最终实现变现。 
 
艺术品的“确权”、“评估”和“估值”已经成为公认的需要解决的重要环节。由于艺术品的生产过程是非透明的,非创作者不能直接接触,所以确权非常重要,流转过程中来源从哪里来,确定艺术品在法律上没有瑕疵是非常重要的。而且现在对于品质、真伪各方面做鉴定也同样重要;艺术品作为一种资产价值怎么衡量,这是需要有第三方机构进行一个规范过程的评估。
 
托管方面,艺术品作为可移动资产,要向大众募资,灭失风险比较高,所以做第三方托管是一个稳妥的选择。比如热爱艺术品的雷曼兄弟企业,在历史上面临多次危机与破产,但在破产之前,罗伯特•雷曼以信托的方式捐给大都会的3千件艺术藏品,包括20世纪欧洲绘画、装饰品、瓷器、家具,做到了对于艺术资产的保护。目前国内出现了很多的艺术保管库,但第三方专业的平台才是最好的选择,因为艺术品在物流和监管上需要特殊的保管条件。 
 
国际艺术品金融的背景 
 
艺术品金融在国际上拥有十分深厚的历史背景,世界最早的拍卖可追溯到古罗马时代。当时的罗马人把雕像、挂毯等当作拍卖品,不过这往往是买主与卖主之间的个体行为。最早的拍卖金融行为起源可以追溯到1744年英国伦敦的一个花菜蔬果市场里,一位叫山米尔•贝克的书商在那里举行了十天的书籍拍卖会,结果非常成功。由此,他创建了世界上最古老的拍卖行——苏富比,这是第一次拍卖者作为中介、拍卖官司作为一种职业在世界上出现。至一战结束之前,苏富比的拍卖项目已扩大到版画、钱币和勋章。
 
法国巴黎的熊皮基金(La peau de l'ours)是最早的艺术品专业基金,据说该名称的由来是因为这家基金公司的墙上挂了一张熊皮。1904年,法国金融家安德烈•列维尔(Andre Level)找到12个投资人,每人出价212法郎购买一批画作,其中包括毕加索、塞尚、马蒂斯这些现代大师的早期作品。
 
1914年,法国艺术市场上演飙升神话,他们购买的这些艺术品变得十分抢手,于是他们将这批画作送到法国拍卖公司德芙欧上拍卖。最终,他们购买的这批艺术品总额比原价上涨了近五倍,有的作品上涨幅度甚至达到十倍。 
 
而另一个更为大胆的基金投资,是1974年的英国铁路局退休基金。在当时,其负责人克里斯托弗•勒温目睹英国日益严重的通货膨胀,为了降低投资风险,决定从基金中拿出4千万英镑(约当今2亿英镑)投资艺术品,他一共购买了2425件艺术品,投资多种类型,以降低运作风险,其中不仅有古典大师的作品,还有中国的瓷器。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