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关爱的教育导致悲剧 华人教育敲响警钟

缺乏关爱的教育导致悲剧 华人教育敲响警钟 Sat, 07/07/2018 - 08:50
【本报综合报导】近日,微博博主“还是一碗汤面”曝出一个这样的故事——一个老艺术家,对自己的独女要求特别严苛,后来她女儿读到了常青藤博士,她去美国看女儿,但不知为何就指责起来了……她女儿问:“我是不是永远都没办法让你满意?”她回了句:“你觉得自己做的很好么?”女儿一听,翻身就跳下阳台,没救回来。

(Fotolia)
(Fotolia)

 
故事的背后是多少  中国式父母秉持的错误观念
 
一句话能有多重?能就这样杀死了一条生命?
 
其实,这个故事的背后,是多少中国式父母秉持的错误观念——“否定成才”。很多中国父母都有这样一种观念:“只要我对孩子一直不满意不赞美,孩子就会一直无止境的超越自己……”
 
据博文称,这位母亲在外人面前都很自豪的夸自己女儿,但在女儿面前,她却固执地一句赞美之言也说不出口……
 
他们把所有的梦想都寄托到下一代身上,不惜代价送孩子上好的学校甚至花大把钱早早的把孩子送出国留学。希望孩子从起跑线开始就不能输,至少不能输太多,而每个父母在逼迫孩子一定要怎样去做时,都美其名曰:“我是为了你好!”。其实,父母可能根本不了解孩子。
 
华裔中产家庭教育悲剧:从南加大学霸到黑帮成员
 
美国南加州大学华裔学生华一鸿的故事,就是华裔中产家庭失败教育的悲剧之一。
 
据“北美报告”报道,华一鸿出生在一个富足的精英中产家庭,妈妈是分子生物博士,在南加大从事创伤治疗研究;父亲毕业于电子工程专业,拥有一家小型企业从事房地产中介服务。
 
他曾是家族的骄傲
 
华一鸿,从小成绩优异,曾多次代表学校出战全国性的学术比赛,获得多个冠军:包括一次全美科学奥赛冠军,两次全美学生工程比赛冠军,还有数不清的各种奖牌。
 
优异的成绩让华一鸿顺利进入国际预科班,随后被南加州大学录取,攻读电子工程专业。从小成绩优异、就读重点中学、收割学术竞赛奖杯奖牌,提前被常青藤录取……
 
华一鸿学霸的标准人生路线,让兢兢业业赚钱为家庭提供优裕生活的华一鸿父母倍感骄傲。
 
美好生活戛然而止
 
然而这一切美好在2006年戛然而止。
 
2006年的一天,正忙于工作的华妈妈突然接到来电,告知自己儿子涉嫌黑帮枪杀案被美国警方逮捕。一时之间,华妈妈没反应过来,以为这又是一道诈骗电话,自己品学兼优的儿子怎么会是黑帮成员?还参与械斗?!
 
然而医院里华一鸿奄奄一息的样子,将这对沉浸在骄傲中的夫妻彻底打醒……原来,华一鸿在入学不久就瞒着家里人加入了学校兄弟会组织,再通过朋友的介绍,逐渐深入接触华人黑帮,渐渐身陷其中,成为其中一名“资深”犯罪份子。
 
案发的当天,华一鸿接到一个“帮忙催款”的电话就出门了,等他去到那才知道这是一场报复行动——有人抢了华一鸿所在帮派的毒品,于是帮派对其进行报复,其中包括持枪对峙等危险行动。在混乱中,双方开枪射击,华一鸿被重击昏迷,逃过一死。
 
随后华一鸿被指控三项罪名:意图谋杀,入室抢劫,故意伤害。最后被判了11年。
 
学霸成长中的烦恼
 
11年后,华一鸿出狱,他在一场演讲中,细细剖析当年的自己为何会从品学兼优沦落到黑帮小弟。
 
华一鸿表示,父母常年忙于工作,每次关心他的时候,就是询问成绩,似乎除了成绩,华一鸿就没有任何可以吸引父母的话题。常年优异的成绩,成为同学们妒忌的对象,校园霸凌成为华一鸿高中的噩梦。
 
当华一鸿尝试和家长讨论自己在学校被欺凌的情况,只获得了一句严厉的指责“你的爸爸妈妈从中国千里迢迢移民到这里,最终能在一个陌生的国度站稳脚跟,都是靠着自己去解决一个又一个难题,那么你也不该这么软弱,而应自己克服困难!”
 
绝望的华一鸿无法从家里获得帮助,只能寻求别的渠道。进入大学后,他在黑帮“兄弟会”找到了所谓的认同和支持。
 
华人教育的迷津
 
华一鸿回忆自己当年在黑帮时,曾在网上发布过超募成员的消息,短短数日,就有300多名年轻人登记参加,当天到场的学生,华人竟占了5/6,其中不乏中国留学生。
 
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很多华人家长对孩子的期望总是很高,希望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孩子能替自己做到。然而孩子心里想什么?家长们并不在意,总认为孩子能遇到什么事,再困难能比家长在外打拼困难?
 
然而,孩子们与父母的隔阂就是从这些“无所谓”中,慢慢累积成一道道城墙,父母无法理解孩子的脆弱,孩子也无法理解父母的艰辛。
 
华一鸿妈妈承认,自己不是个完美的母亲,有虚荣心,会喜欢和别人攀比,会将自己没能够实现的心愿强加在孩子身上。
 
她说,如果有机会可以重来,她会选择做孩子的好朋友,倾听他的每一句心声、每一丝烦恼,努力构建孩子与父母之间的信任与关怀。
 
不论你是否将孩子送出国留学,竞争是一直存在的。作为父母,在孩子需要时给予支持,重要的是,让他能够选择并且有能力成为他自己想要的样子,而不是用责骂与干涉把他变成父母想象的样子。
 
指责与否定也许能在短时间起到一定鞭策的作用,但成年累月没有鼓励与赞美,就将成为一种折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