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政府将对中资收购拥有更大否决权

德政府将对中资收购拥有更大否决权 Thu, 02/08/2018 - 06:59
【记者黄兴义编译报导】随着中国资本2017年在德国收购企业的交易金额创下历史新高,针对高科技企业的收购案迅速增多,中国在欧洲敏感行业的投资正遭遇越来越大的保护主义反弹。为保有竞争力,德国联邦政府和法国、意大利政府联手,计划仿效美国,在欧盟层面推动更为严格的审查机制,帮助欧盟形成有效机制,保护欧盟具有战略意义的工业部门。
 
德国联邦经济部国务秘书(即副部长)马赫尼希(Matthias Machnig)在一月底接受《周日世界报》(Welt am Sonntag)采访时表示,为了有效遏制中资在欧洲非纯粹商业性的收购热潮,欧盟有必要在今年之内尽快出台相关的规定。

被中国美的收购的库卡公司生产的机器手臂在倒啤酒。(AFP/Getty Images)
被中国美的收购的库卡公司生产的机器手臂在倒啤酒。(AFP/Getty Images)

 
他强调,如果德国和欧洲在未来仍希望保持经济上的成功和创新,政府必须对那些受国家控制的、战略性的企业收购行为进行更仔细的审核,在紧急情况下应有权终止交易。
 
德国由于拥有最多全球性或区域性市场领导地位,产品市占率最高的中小型企业,再加上和美国相比,德国对外资并购本国企业的审查机制相对宽松,最初只有针对国防工业相关产业设有较为严格的审查机制,由于不必花大钱就能取得关键技术,德国成为中资企业近年在全球不断大肆收购最受青睐的国家。然而,德国公司若想在中国并购中国企业,却要面临中国政府严厉的审查。
 
2016年中国家电制造商美的(Midea)以40多亿欧元收购德国最大工业机器人制造商库卡(Kuka),创下当时中资在德国并购的最大单笔交易记录,德国政府才意识到,通过这类高科技公司收购案,德国虽然短期内获得了外国资金,但多年积累的创新技术却可能拱手让人,除此之外还有本国工作岗位流失的风险,长期看来得不偿失。
 
2017年11月库卡对外宣布将裁撤其集团子公司之一库卡系统(KUKA Systems)750个工作岗位中的250个。2017年3月被中国财团收购的世界顶尖照明设备公司欧司朗(Osram)前子公司Ledvance,也计划在2018年底之前,裁撤德国超过一半员工,共计1300人,以及关闭两家工厂。
 
库卡被收购后,德国政府除了持续修订法律,提高针对来自非欧盟国家资金的企业并购审查门槛,也在欧盟范围内,联合第二大与第三大经济体法国和意大利,起草一份法案,遏制外资通过企业收购之名,行削弱欧洲制造业竞争力之实。该草案目前正在欧洲议会审议阶段。
 
2017年12月,德国政府运用一项新法律,介入了中资对一家德国航天零组件制造商Cotesa的收购案。这家在15年前是一家濒临破产的跑车工厂,成功转型为拥有750员工的飞机部件制造商,客户中包含空客(Airbus)和波音(Boeing)等知名公司。由于业务成长迅速,该公司急需外来资金以扩充产能,但在欧洲范围内一直找不到投资者,最后是中国国有的中国钢研科技集团(CISRI)的一家子公司表达收购意愿。据德国媒体报道,收购价在1亿到2亿欧元之间。该交易目前被暂时搁置。
 
根据审计咨询公司安永(EY)近日发表的报告,2017年,中国投资者收购或参股的德国企业有54家,虽然从数量上看少于2016年创纪录的68家,但投资总金额高达137亿美元,比去年多出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