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高层恩怨 牵前国家高层 现任举报前任 内蒙古或成一场反腐风暴的中心

发表:2018年11月02日
本报综合报导

近年内蒙古乳企巨头伊利集团因产品品质等问题为人诟病。日前,该企业公开举报集团前董事长伙同他人对“伊利”进行长期诬蔑造谣,要求中央撤查他及其“保护伞”。有评论认为,“伊利”造谣事件或涉及集团内部矛盾,甚至牵涉中央派别斗争。

在接受检查的伊利和蒙牛。(Getty Images)
在接受检查的伊利和蒙牛。(Getty Images)

伊利集团举报前掌门

伊利集团10月24日在其官方微博发文,实名举报前董事长郑俊怀(现黑龙江红星集团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因为背后有国家级前领导及多位省部级、厅局级官员充当保护伞,人为抹掉其挪用2.4亿元人民币公款,更动用最高检前高层施压,长期诬蔑造谣伊利,14年来无人敢处理,恳请中央彻查。据指伊利已经向中央巡视组递交了举报材料。

在此次“伊利”的举报信中,特别提到今年3月针对伊利的所谓“造谣案”,宣称伊利前董事长郑俊怀曾暗中操控刘成昆、邹光祥等人,以小说形式影射和发布不实报导。伊利称,刘成昆是受到郑俊怀有偿指使写报导抹黑,其原因是利益纠纷,打击报复。

目前,这起所谓“伊利造谣案”是否真是“谣言”,外界有不同说法。

伊利高层间的十几年恩怨

公开资料显示,自2002年12月起,一面为了和蒙牛争夺市场,一面为了夯实权力,郑俊怀私自动用上亿公款购买国债,通过购买的国债再抵押和回购收购伊利公司股份。一切都在悄悄进行中,却没想到导致了伊利当年出现近千万的亏损,也由此揭开了伊利内部“独董风波”的序幕。

2004年,伊利三位独立董事俞伯伟、郭晓川和王斌质疑,在没有经过董事会合理授权的情况下,伊利股份分数次投入了总计近3亿元的巨额资金买卖国债,而且买入时没有及时进行公告。

郑俊怀和伊利独董俞伯伟之间的矛盾随即爆发。

2004年,调查结果出炉,郑俊怀因涉嫌挪用伊利饲料公司和总公司巨额资金用于个人营利,与其他5名高层管理人员被刑事拘留。郑俊怀判入狱6年,服刑期间因为表现良好获得减刑两年半。刑满释放后,郑俊怀于2011年加入黑龙江红星集团食品有限公司,并于2015年1月出任公司董事长一直至今。

与此同时,2005年,35岁的潘刚全票当选为伊利集团董事长兼总裁,当年伊利业务收入突破百亿。

虽然已成为红星掌门,但郑俊怀与自己一手打造出的伊利依然剑拔弩张、藕断丝连。

到了今年,两方的争斗又有了新的发展。最为公众所熟知的,就是“伊利谣言案”。今年3月25日,刘成昆先后在公众号公开发表了两篇小说,被指影射伊利集团董事长潘刚涉及腐败问题及外逃,而遭内蒙警方以寻衅滋事、诽谤罪跨省抓捕。之后,另一名自媒体人邹光祥亦因为发布相关报道被抓。

就在伊利发表举报信同日,被指今在3月分别以小说形式影射和发布不实报道,造谣伊利现任董事长潘刚的自媒体人刘成昆、邹光祥,其被控涉嫌寻衅滋事罪作出宣判,两人罪行成立。其中刘成昆判刑8个月,邹光祥判囚1年,缓刑1年半。宣判后,刘成昆、邹光祥当庭表示要上诉。

有媒体统计过,伊利集团自2011年开始,先后有7名媒体人因批评“伊利”被抓,其中4人被内蒙当局判刑。

牵连哪个前国家领导人

伊利举报信中还反复提到最高检察院检某原副检察长以及多人的名字。这些级别如此高的领导,都是谁?激发了广大民众的好奇心。

有媒体猜测,举报信中提到的“原国家级领导”或是指中共前政治局常委刘云山。因为刘云山仕途起自内蒙古,内蒙被指是其家族的利益地盘。

2013年有自称中央办公厅官员撰写的《刘云山死都不知道是怎么死的》文章披露,刘云山20多年在内蒙官场混迹打下关系网,刘氏家族始终以内蒙为依托,大肆窃取国家财富,满足其无限贪欲。

文章称,“2004年前,刘氏家族已经暗中实际掌控了大象投资公司,并且操作了对内蒙伊利股份法人股的操控,股改后,其掌握的伊利法人股时值超过数亿元。同时还控股了另一家内蒙上市公司——金宇集团的大部分法人股。而且,在内蒙掌控了相当多的矿产资源的所有权,包括煤矿、钼矿等等。”

已退休2年内蒙古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邢云在10月25日被查,成为被拿下的内蒙古“第六虎”。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