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忧心忡忡示警 经济早已不是一马平川 (图)

发表:2023年10月03日
记者:李正鑫综合报导

中国经济不断下滑已令各界由此共识,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坦言中国 “ 脚下的路不会是一马平川 ”,观察人士认为,在经济跟政治等多个领域,已遭遇严峻的内外挑战。

习近平示警:前路非一马平川

在日前举行的国宴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表情凝重、神色略显疲惫,讲话也令人感到其忧心忡忡,习近平强调 “ 脚下的路不会是一马平川 ”,透示着一股不寻常的信息。

在经济跟政治等多个领域,已遭遇严峻的内外挑战。
在经济跟政治等多个领域,已遭遇严峻的内外挑战。

政治观察人士注意到,作为最高领导人的习近平,通常逢五逢十才讲话,他在过去十年内总共两次演讲,其余都是前总理李克强讲话,这次现任总理李强未讲话,不知有无深意。并且从官媒披露的画面来看,有些迹象大概多少披露出习近平为何表情凝重,有些该出席的人消失了,比如他在中共二十大以后提拔的两位亲信,前外交部长秦刚,国防部长李尚福都缺席。李尚福的前任国防部长,首任火箭军司令魏凤和也缺席。

10月2日,法广RFI发表的文章分析认为,一些专家认为习近平的讲话是在 “ 示警 ”,显示他遭逢 “ 内忧外患 ” 的风险挑战,四顾茫然。国际上与美对峙经年,陷入困境;国内经济复苏乏力,青年失业率高居不下,房地产价格狂跌,百姓财富严重缩水;恒大许家印被抓,亦是最新的 “ 不祥之兆 ” 之一;而一批党政军高官接连失踪,显示习近平政权内部并不像外界想象的那样 “ 平稳 ”,习近平的权力并非想象的那么 “ 强大 ”。

在所有内忧外患中,分析人士普遍认为,经济复苏乏力是习近平政权眼前最大的难关。尤其在9月28日,中国房企巨头恒大集团发布公告证实,该公司董事会主席许家印 “ 因涉嫌违法犯罪,已被依法采取强制措施 ”。消息一出,恒大旗下多间子公司股价应声暴跌,被迫暂时停牌。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在中国监管机构介入之下,恒大恐面临遭拆分或清算的命运,这对其它处在破产边缘的房企和中国楼市来说,都是 “ 不祥之兆 ”,因为房地产业占中国经济比重高达四分之一。

中国今年的经济增长率无法达到北京预设的5%年度目标已是市场的共识。日本投行野村控股9月28日将今年中国GDP增长的预测由4.6%微微上调至4.8%,但2024年的增长预测仍维持在低档的3.9%,野村认为,在楼市持续恶化、出口疲软及民企信心减弱等冲击下,中国经济在未来数月将持续低迷、甚至恶化。

据台湾中央社的统计,至少76位国际财经专家和6家跨国投资机构的看法一致:中国2023年和2024年的经济成长率将低于预期。

据美国之音10月1日报道,位于台北的公民监督国会联盟执行长张宏林表示,在近几年经济疲软和 “ 钱变少 ” 的窘境下,习近平竟变本加厉紧缩社会管控,这恐迫使中国民众反思,在失去经济糖果的诱因后,是否该挺身找回应有的政治参与和民主言论权,甚至挑战习近平的治理正当性。

对于习近平所面临的内外挑战,位于台湾新北市的淡江大学两岸关系研究中心主任张五岳也说,从习近平7月24日主持聚焦当前经济情势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来看,他显然视经济问题为重中之重。

分析:不再一马平川 惊涛骇浪将至

海外智库 “ 天钧政经 ” 的研究员任重道指出,资金不断逃出中国已经是不争的事实,除了外资出逃,中国国内的资金也源源不断的流向海外。回顾官方数据,可以发现在2014-2016年、2020年-2022年,这两个时段都出现资金大规模外逃,每次都超过2万亿美元。以至于中共领导人习近平不断发声,要求各部门 “ 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

翻查中共党媒报道习近平历年 “ 关于金融工作的重要论述 ”,可以发现,习近平从要求 “ 坚决守住不发生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 慢慢的转变为 “ 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

习近平去年10月在作中共二十大报告时表示,要准备经受重大考验,“ 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 ”。

可见资金快速及大规模外逃,早已经威胁到了金融系统的安全,以至于习近平的言语和态度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另外,习近平也曾称,“ 我是一贯支持民营企业的,也是在民营经济比较发达的地方干过来的。”

任重道认为,实际上,习近平希望加强国有企业在经济中的地位,以更好地控制中国经济。不然他也不会说出:“ 国有企业是壮大国家综合实力…… 必须理直气壮做强做优做大 ”。

在习近平心中,政治稳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因此他试图通过强化国有企业的控制来保证政治的稳定,毕竟国有企业的干部也有行政级别,甚至要中共中央组织部任命。在习近平看来,这种策略是必要的,因为中国经济已经发展到了必须要更加 “ 统一 ” 和 “ 有序 ” 的阶段,以应对他所说的 “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

民营经济奄奄一息 中国前景一望可知

官方和经济学界普遍认为,中国经济中的民营经济具有 “ 56789 ” 的作用,即民营经济贡献了中国经济50%的税收、60%的GDP(国内生产总值)、70%的技术创新成果、80%的城镇劳动就业,还有90%的企业数量,同时还贡献了50%以上的工业、50%以上的投资、50%以上的进出口。

最近半年以来,中国官方及媒体不断吹捧民营经济。例如,中国官媒发表题为《民营经济、民营企业不容抹黑》社论称,中国经济行稳致远,离不开民营经济的持续发力,不要人为地制造公有经济和非公经济的对立。不能对于民营企业搞整体上的污名化,“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在制度和法律上,要落实对国企民企的平等对待。

海南省政府上半年出台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26条措施,明确提出 “ 对民营企业家涉案人员能不捕的不捕、能不诉的不诉、能不判实刑的不判实刑。”

英国《金融时报》指出,原因是在经济方面,北京当局主要目标是恢复中国放缓的经济重现增长、改善民生和稳定陷入困境的房地产市场,并想办法支撑数十个地方政府的财政与债务危机。

分析人士指出,本质上就是营商环境的不断恶化,尤其民营企业成为待宰羔羊。在地方政府招商引资时,承诺给民营企业提供了宽松的条件和环境。然而,一些企业投入巨资开始运营后,地方政府却往往以各种理由变脸甚至翻脸,原来的承诺成了空头支票,一些企业陷入困局。政府对法律太过儿戏,官员一句话法律就靠边站,必须要按照他们的要求做,违背了他的意思,可能就像孙大午一样被判重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