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走强 人民币何去何从?
【记者岳超报导】日前,中国大陆和美国的经济市场,可谓是冰火两重天。
据中国海关2月8日公布的数据:1月中国出口同比下滑3.3%,进口同比下滑19.9%,均不及市场预期,进口更是创2009年5月以来的最大跌幅。
外界认为,大陆1月出口下降,尤其是对欧洲和日本出口同比均为负增长,主要源于全球央行印钞放水,各国货币竞争性贬值,导致人民币汇率走高,商品成本上涨;而进口暴跌19.9%,则是因为大陆经济增速放缓,内需走低,即企业和老百姓购买力持续下降。
(Getty Image)
与此同时,大洋彼岸的美国也报出了经济数据:1月新增非农就业人口超预期,平均薪资也大幅上涨,增速创7年新高。业界普遍认为,该数据显示美国经济正在强劲复苏,美联储还可能考虑在今年晚些时候加息。
该数据报出后美元应声大涨,截止2月6日,欧元兑美元下跌1.4%,报1.13220,成为两周来最大单日跌幅;美元兑日元尾盘上扬1.13%,报118.845;美元兑瑞郎升0.45%,尾盘报0.92540。美元指数尾盘最终上扬1.15%,报94.640。美元继续一骑绝尘,成为目前仅有的继续走强的货币。
就在美元一路走强的同时,与美元绑定的人民币的趋势走向却显得扑朔迷离。
为刺激经济发展,大陆央行2月4日宣布:自2015年2月5日起降低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后简称“降准”),释放了约6300亿流动资金进入市场,帮助缓解资金面的紧张状况。“降准”消息发布后许多股民陷入狂喜,认为央行此举是在给市场“发红包”,会对股市起到托底作用;有分析师甚至大胆预测,市场将再掀一次“旱地拔葱”行情。然而实际的结果却令人大跌眼镜,大陆股市对此次“降准”并不买账,2月5日当天上证指数高开低走,最终收盘时跌幅超过1%,2月6日更是大跌近2%。
在人民币利率方面,继2月4日大陆央行“降准”并释放宽松信号之后,人民币两分钟内瞬间贬值100多个基点,从6.2491一度上行至接近6.2600的水平。另据报道,就在1月26日至2月2日这8天内,人民币汇率已经跌停了5次,贬值趋势已经十分明显。
此外,境内外人民币套利风潮再起,推动人民币持续下跌。据华尔街见闻报道,一家香港银行外汇交易员坦言:随着近期美元强势升值与中国经济增速放缓,2月以来“人民币每天基本会有80多个基点的汇差收益”,这意味着一家企业若投入1亿美元资金参与套利操作,每天至少能创造约80万人民币收益。目前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参与这种套利交易,无疑会进一步推动人民币贬值。
为了防止人民币贬值幅度过大,大陆央行再度出手,于2月6日大幅上调人民币对美元的中间价至两周来最高值至6.1261,以遏制降准后人民币继续走低。
然而央行调高人民币汇率并未降低投资者对中国大陆经济的担忧。据麦肯锡全球研究院近期发布的报告称,金融危机后中国大陆整体债务水平翻了四倍,引发部分投资者担忧。该报告称,2014年中期,中国的债务负担巨大,占到GDP的282%,其中包括政府债务、银行债务、公司债务和家庭债务。这远高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也高于澳大利亚、美国、德国和加拿大等发达国家的水平。
分析人士认为,人民币未来走向,最终还是由市场来决定的。如果市场认为未来人民币会继续贬值,那么将会出现更多资本流出中国大陆。因为市场对大陆经济和人民币没有信心,投资者会纷纷利用央行维系的高中间价,用人民币购买美元避险并撤出大陆市场,一旦资金外流和人民币贬值恶化,将导致大陆金融市场流动资金短缺,迫使央行继续降准,并导致恶性循环,届时大陆央行会面临更大的压力。
人民币后续走向如何?大陆央行如何控制资金外流?各界将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