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思议 古代的 “ 随身听 ” 竟有通灵功效 (组图)

发表:2020年08月25日
宋徽宗赵佶《听琴图》局部。(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宋徽宗赵佶《听琴图》局部。(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在蓝牙耳机、智能手机普及的现代社会,我们可以随心所欲地在任何地方聆听音乐。其实,古人也有属于他们的 “ 随身听 ”。

礼记曰,君子无故玉不去身。玉的种类多样,十分美观,可以用作随身的装饰。据说玉还有通灵的功效,因此被帝王用作祭天的礼器。其实,玉在古代君子的日常生活中,还有着一种 “ 乐音随身听 ” 的非凡妙用。

自从西周建立、周公制礼作乐后,人们了解到道德礼乐对人心的教化远胜于苛政酷法,于是系统规范了各种礼仪,细致到日常的起居、言行,甚至举手投足间的分寸把握,都涵盖到了。接受过礼乐教化的君子,通体散发着高贵的学养气质和独特的东方内韵。

在这些细致的礼仪规范中,就有着对佩玉功能的解说。《礼记玉藻篇》中记载:“ 古之君子必佩玉,右征角,左宫羽,趋以《采齐》,行以《肆夏》⋯⋯ 进则揖之,退则扬之,然后玉锵鸣也。故君子在车,则闻鸾和之声,行则鸣佩玉,是以非辟之心,无自入也。”

这段话大意是:“ 古代君子佩玉,佩在左侧的玉会发出宫音和羽音,配在右侧的玉会发出征音和角音,快走时的节奏符合《采齐》之曲,慢行时的节奏符合《肆夏》之曲。⋯⋯ 进退时随着手的动作,玉也发出清脆的碰撞之声。所以,君子在车上时,可以听到鸾铃声响,行走时听见佩玉声响,这样持续聆听着五音的正声,邪僻的念头就不会产生了。”

战国 螭虎纹佩   (图片来源:国立故宫博物院)
战国 螭虎纹佩    (图片来源:国立故宫博物院)

由此可见,古人对自己内心的约束是多么严格,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又是多么高超!人在生活当中,常常会被各种负面情绪、信息所干扰。这时,正声雅乐可以帮助人们摆脱邪念,升起积极的向善之心。这样的一件 “ 随身听 ” 真是集价值、美观、实用于一身。

而古之厚德君子,行走时宽袍大袖迎风舞动、佩玉铿锵清脆悦耳,显露出文质彬彬的风度。无怪乎庄子曾言古有邯郸学步者,这样的一种行走的风姿,确实令人心生仰慕。

其实,邯郸学步者之所以不能成功,也许是因为他忘记了学习君子那一种通过修身养性得来的沈着安详。毕竟,佩玉碰撞的节奏是否准确、进退的仪态是否合宜,只是内心德行的一种外在投射而已。对于一个真正的君子来说,这些美妙的乐音,是不用刻意而为就能自然产生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