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纪委插手国务院 习近平加速集权 (图)
中共总书记习近平和总理李克强进入第二任期以来,两人经济路线分歧越来越明显。近日,有外媒获悉中共内部文件显示,中纪委插手国务院事务,直接对地方政府 “ 复工 ” 提要求。分析认为,习近平不断减弱李克强的权力,习李之争,实际上是习近平加速集权的又一个体现。
2月21日,海外一中文媒体获得石家庄市纪检委于2020年5月25日发布的《关于传达中央纪委调研组有关意见的函》,文件对接对各级党委提要求:“ 各级党委在抓好规模企业的同时,要更多关注小微企业 ” “ 采取力度更大、更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 ”。
文件又对各地、各级部门提要求:“ 各级各部门要加大复工复产相关政策的宣传力度 ” “ 促进政策真正落地生效 ” “ 各地在抓好复工复产的同时,特别要抓好安全生产和产品质量方面的工作 ”。
2020年5月22日,李克强在人大开幕会上做工作报告。
观察人士认为,这个文件所涉及的要求本非中纪委管辖内容,应该是国务院、地方政府的职责。这是习近平安排中纪委在插手政府事务了。
时事评论员李林一评论说:“ 中共2022年会开二十大,习近平在为他将来执政在扫清路上障碍,在政治上,很难找出能够撼动中共的政敌,或说撼动习近平地位的政敌,现在他唯一担心的就是在经济上可能会出现问题,对未来经济出现问题要有个预案。”
李林一分析,党管经济就意味着,习近平可以让中纪委来管经济。“ 经济主体执行者还是李克强,但是可以叫中纪委去监督,比如抗疫,他下的通知里面说得很清楚,地方上要搞好安全生产,同时质量也要抓好,他在讲这话时,已经变成了一个双重的领导了。”
中纪委势力扩张,插手国务院事务,此前已有迹象。过去几年至少有五名中纪委副书记,出任国务院部门的 “ 一把手 ”。
此外,习近平在多个场合削减李克强权力。依照中共两会惯例,国务院总理首日参加的政协分组会,一定是经济界。不过,去年习近平打破惯例,去经济界讲话;北京于今年2月9日举办中共 ─ 中东欧国家领导人 “ 17+1 ” 视频峰会,当天习近平取代一直代表中共出席这一峰会的李克强。
让李克强失面子的,还有中共中央第六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罕见措辞尖锐地批评能源局。对此,李林一评论指,板子打到李克强下属的国家能源局,李有失面子,说明习李之间裂痕明显。
去年5月,李克强在中共两会上力推 “ 地摊经济 ”,一时间 “ 地摊、夜市 ” 经济成为民间与媒体热议的话题,大有 “ 全民练摊 ” 之势。却接连遭北京和官媒唱反调,称 “ 地摊不能乱摆 ”。据传中宣部还发文要求媒体删除过去报导。
央视发评论指,对于北京、上海和广州这种特大型城市而言,精细化管理才是正道,而各大一线城市并未 “ 盲目跟风 ”,若地摊经济一哄而起,各城市多年累积的精细化管理成将 “ 功亏一篑 ”。
去年6月1日,当李克强在山东访问时,再次推广地摊经济,说这是 “ 重要的就业来源 ”,是 “ 中国活力的一部分,就像大企业一样 ”。李克强所代表的新政策在中国的社交网络上非常火,十天内,网络上有关这一信息的阅读量就超过了16亿次。
但很快被党媒炮轰。法制日报在6月5日写道:2020年的新地摊经济不只是简单的倒退。人民日报6月6日则说,地摊经济是 “ 在不发烧的情况下让体温上升 ”。这正是习近平于3月31日在杭州视察时所说的意思。
习李两人经济路线矛盾不只一桩。李克强在去年两会闭幕时指中国仍有6亿人月收入仅人民币1000元,这和习近平强调要完成脱贫攻坚的论调明显不合;也让习近平经常吹嘘中国反贫困斗争取得 “ 史无前例的成就 ” 黯然失色。
同年7月6日,李克强在贵州铜仁视察时看见很多闲置厂房,呼吁多用一些农民工。有媒体解读认为李克强又说了大实话,证实疫情下中国经济恢复情况并不理想,这又与习近平提出的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相逆。
在7月1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强调,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做什么事情要尽力而为。这被认为是李克强意有所指,因为习近平自上台以来几乎每次出访都不顾中国依然有数量庞大的贫困人口,向全世界大撒币。
8月16日党媒刊发习近平的讲话,强调 “ 公有制主体地位不能动摇 ”。而李克强17日主持国务院会议时则表示,要确保对小微企业的政策资助。
习李再次各说各话,再次引发舆论关注。亲北京的香港《明报》8月19日发表题为《党内谁在反习?》的评论文章,外界就传出党内有势力 “ 倒习 ”,李克强被点名为代表人物之一,文章兜圈点题说:“ 以他(李克强)现时的影响力,若真存心振臂一呼,图反习上位,恐在党内和应者寡,最后不是变成林彪第二,就是变成赵紫阳第二。”
但对于习李斗一说,有香港党媒之称的凤凰网,原记者张真瑜,却有不同看法,他向《看中国》表示,李克强不可能跟习斗,但习确实需一个人为他背锅,这个人就是李克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