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务部吁民众储粮 引发各方猜想 (图)
商务部发出通知,鼓励每一个家庭 “ 根据需要储存一定数量的生活必需品 ”,应对 “ 突发情况 ”,还要求大型连锁商贸企业保障在重要时段和紧急情况下正常运营。对于当局罕见的举动,有人猜测与疫情有关,也有的说是 “ 为战争作准备 ”。
中国商务部本周二(11月1日)晚下发《关于做好今冬明春蔬菜等生活必需品市场保供稳价工作的通知》中提到,“ 鼓励家庭根据需要储存一定数量的生活必需品,满足日常生活和突发情况的需要 ”。这一罕见的《通知》已经引起网民各种猜疑及议论。有网民希望政府解释何为突发情况,究竟发生了何事。
中国商务部发通知呼吁民众储粮,引发各方猜想。(图片来源:STR/AFP via Getty Images)
武汉居民张先生周三接受自由亚洲电台采访时说,他认为官方所指的 “ 突发情况 ” 可能有两个,一个是疫情导致国内生活用品紧缺;一个是中美之间可能发生冲突,影响企业正常运作:
“ 是不是南海或者东海有点什么事要发生。现在我们国内的菜价涨了,涨价很厉害。包括肉类和鸡蛋都涨价了。青菜价格涨得非常高了,连萝卜都卖到三、四元一斤了。”
官媒急澄清商务部通知只是为疫情作准备
针对中国网民的各种财产,官媒《经济日报》周三解释,网友的密切关注可以理解,但如果因此过度猜测,累积焦虑,完全没有必要。《通知》的本意就是怕疫情散点突发让人们措手不及,大家想象力不要太丰富!事实上,通知中的这句话,主要是针对疫情防控,部分小区临时封控,可能造成生活不便。从长期看,也是倡导居民提高应急管理意识,增加必要家庭应急商品储备,作为国家应急体系的必要补充。
不过,网民反问官方为何不说明原因而仅仅用 “ 满足突发情况的需要 ”,要求居民家庭存储生活必需品。新浪网民 “ 智泉古道 ” 留言,只有战备情况下,才储存生活必需品。还有人联想到台海局势,觉得是要打仗。有网民建议把储存大米放在首位,其次是油盐酱醋药品、方便面等。也有人批评当局发文含糊其辞,刻意制造恐慌。
评论 : 北京与远邦和近邻关系差令局势绷紧
江苏宜兴评论人士张建平对自由亚洲电台说,中国与世界不少国家的关系紧张,才会造成国内居民部分生活必需品短缺。他对自由亚洲电台说:
“ 如果说国际关系好的话,不应该存在这些问题。这么多年过来了,我们的农产品供给还是非常充足的。商务部突然间发出这条通知,无非两个原因。一是现在的国际关系很紧张,作为农产品进口的世界第一大国,搞好国际关系很重要;第二现在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也似乎很紧张,是不是这些因素,还有待观察。”
该《通知》称,各地要支持鼓励大型农产品流通企业与蔬菜、粮油、畜禽养殖等农产品生产基地建立紧密合作关系,签订长期供销协议;耐储蔬菜要提前采购,锁定货源,做好本地菜与客菜之间,北菜与南菜之间、设施菜与露天菜之间的梯次轮换和衔接供应;健全完备本地肉类储备规模及管理制度;北方省份要按时完成本年度冬春蔬菜储备计划,南方省份要根据自身情况建立完善蔬菜储备;及时投放肉类、蔬菜等生活必需品储备,补充市场供应。
中国海关总署近日发布公告,自12月1日起,对输往欧盟成员国、英国、加拿大、土耳其、乌克兰和列支敦士登等已不再给予中国普惠制关税优惠待遇国家的货物,海关不再签发普惠制原产地证书。有分析认为,欧盟取消从中国进口商品的关税优惠待遇,表明进口欧洲货物将全面涨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