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机构改革暴露了习近平软肋 (图)

发表:2023年03月15日
来源: 美国之音 / 作者:平凡

中国刚刚结束的人大会议对一些国家机构进行了改革。最突出的改革就是习近平在2月28日举行的所谓 “ 民主协商会 ” 上提到的改革。习近平在讲话中主要指出了两个改革。一个是金融体制改革;另一个是科技工作体制改革。有关专家认为,这恰恰反映出习近平内心深处最大的担忧。

机构改革背后最大的担忧:安全

分析人士认为,尽管习近平近年来已经比历届中共领导人都拥有更多的权力,甚至超过了毛泽东,但是他仍然感到不够安全,仍然需要把更多的权力集中到他自己手中。普林斯顿中国学社执行主席,《纵览中国》网刊发行人兼主编陈奎德博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中国的这次机构改革突出了习近平心中的安全问题。

习近平
习近平

陈奎德说:“ 他反映了这种独裁统治者越是到了这个时候,就越是有不安全感,就像毛泽东的晚期一样。我想他已经进入那种心理状态。这次开 ‘ 两会 ’ 基本上就是要把他在 ‘ 二十大 ’ 他拿到的这个中共的控制性的权力,垄断性的,他一个人的控制权力落实到各个机构层面,而且我觉得他是有一个心理负担,他越是特别地好像是大权在握的时候,他越觉得自己的不安全感越强。”

陈奎德指出,习近平一直在内部强调安全问题,包括政治安全和各方面安全。尽管所谓的 “ 习李体制 ” 从来就没有形成,但是习近平仍然认为上一届总理李克强对他是一个制衡,是一个牵扯的力量。因此习近平的基本想法就是一定要在机构层面通过各种设计布局使他的整个权力能够稳稳妥妥地确定,以便使他的意志能够贯彻到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各个机构。

台湾国立政治大学政治系及东亚所特聘教授兼国际关系研究中心主任寇健文2023年3月9日接受法国广播公司采访时说到类似的观点。寇健文说:“ 安全议题对中共来说,是重中之重。二十大报告中提到安全这个名词的频率是91次!比过去任何时候都高。”

他说:“ 这次机构改革有一个背景。二十大的报告中提到了这个背景,也就是整个中国大陆,官方认为面对一个不安全或是正在转变中的国内外环境,面对比较大的挑战和机遇。面对这样一个不确定的外在环境,机构改革的方向选择了权力集中,也就是它的解决方案是权力集中。按照官方的说法,就是集中统一领导。目的就是要满足国家安全的需求。这是我对这次国务院机构改革内容的理解。这个大致方向也和过去十年来中国政治发展方向,比如个人集权、党委扩权、强国家弱社会等趋势相近。”

对金融安全的担忧

陈奎德指出,中国高层内部,习近平本人非常关注金融领域,主要原因在于,根据世界各国的经验,一个国家如果发生一般的经济危机、社会危机、社会骚乱,都不太可能影响到颠覆性的政治动乱。但是金融危机和其它的经济危机或者社会危机不大一样,因为金融涉及到一个国家的每一个人,因为每个人都在用钱。”

陈奎德说:“ 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就使得有一些政权被弄掉了,像印度尼西亚、泰国都发生了政权的转移。另外像1948年中国的国民政府,国民政府的时候后来在金元卷大金融危机的时候,也是中国当时国民党失败被逐出大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也就是说,金融太大了。如果是说一旦金融发生了重大的动乱,它会使得人心大大的摇动,不是一般的社会重量的这种摇动,而是因为涉及到每个人的身家性命的问题,每一个人天天都在用这个东西。如果天天像那个钞票一天涨几十倍或者怎么样,那怎么可能生活下去?所以必须活不下去了,必须造反。”

寇健文教授认为,近年来中国金融系统腐败严重,仅仅2022年上半年就有60位官员落马。地方金融机构缺乏监管,导致去年发生了一些地方银行储户取款困难。中国上层现在更加担心发生更大的金融风险,影响经济安全。同时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并不信任。这些应该是这次金融机构改革的重要原因。就是进一步将权力向中共中央集中。

美国圣汤马斯大学国际研究和现代语言主任叶耀元教授表示:“ 中国金融市场,尤其是在所谓的跟美国脱钩的状况之下,其实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今天习近平是想要透过这个国家机器更能够掌握金融市场的稳定,我觉得这个程度当然一定是有的。”

在体制上,叶耀元教授认为,金融体制的改革是相对来说会让用人民币所进行的投资有更集中化的管理。之前有两个部门,讯息分散,导致机构之间需要进行协调。如今合并在一起,统一掌控所有讯息,在沟通上相对会比较迅速,也会比较容易掌握整体状况。当然,这样也可以把权力进一步集中。但是叶耀元教授认为,这次金融机构改革并没有把打击金融腐败作为主要考量,而是考虑金融官员是否和习近平同心同德。

叶耀元教授说:“ 腐败其实不见得是造成问题的一个核心点,而是说应该是说这些金融官员,他们可能他们基本上想要做的事情会跟中国共产党想要做的事或习近平家自己想要做的事情有点不大一样,因为习近平想要做的事情是把这些组织全部收归他的手上去做管理,所以他可以得到更大控制。”

但是叶耀元教授指出,在资本主义市场上,有一个很基本的原则,就是如果越分散,人们会为了自己越卖命,这样机会有机会把自己做大做强。他认为今天的官员,从他们自己的角度来说,当然都希望把自己的饼做的更大,因为饼更大,他们可以分到更多。但是习近平要做的其实不是让饼变大,而是让自己可以控制,让自己可以控制这些机构。

陈奎德博士也认为,中国的金融机构改革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因为习近平的所作所为违反了市场经济的规律。他指出,中国经济中毕竟还是有一部份市场经济,应该符合市场的规律。这种市场经济的规律不可抗拒,任何行政力量都阻挡不了。

陈奎德说:“ 努力地贯彻他的意志,只有两种结果。一个结果就是说这个股票市场,这个市场或者金融机构就等于没有效率,或者不和世界不能接轨的,或者是完全不能通行的。在这方面失败。或者就是完全你一管就死了,然后你如果是不管的话,过去的就说不还是照过去的管法,就是一般国家对金融机构的玩法来说,遵循国际市场的一般规律管理的话,他还是会有各种金融风暴。而且你这个体制本身会引发这种更大的,甚至比其它国家更厉害的金融风暴。”

科技机构改革:头疼医头,脚疼医脚

对于中国机构改革的第二个主要部份,科技机构的改革,陈奎德博士指出,这又是习近平执政中 “ 头疼医头,脚疼医脚 ” 的另一次行动。

陈奎德说:“ 他还有一个是重大的心理原因。你看他,他就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他看到了一些危机,或者说别人给他汇报了,他知道了。比如芯片问题,美国基本上卡了芯片这个领域,基本上中国的高端芯片都已经完全以后得不到了,而且整个市场总归,尤其是现代的科技的整个市场和芯片是息息相关的。他觉得别人该汇报说这个太重要了,否则中国的科技,中国的整个现代科技体系,整个的工业体系根本就无法和其它国家竞争,无法和西方竞争等等,所以他要把这个东西,他就知道,哦对,这个很重要,所以他要去建立一个科技委。”

陈奎德说,习近平还是使用了中共长期使用的统治方式,就是要直接控制。过去科技工作属于国务院系统管辖,习近平现在感觉中间隔了许多层,自己鞭长莫及,无法真正亲手控制。

陈奎德说:“ 一定要建立一个能自己直接能控制的,或者是自己完全彻底信任的亲信去控制,而且是自己可以随时直接下命令的这样一个部门。”

成效不重要,控制最重要

叶耀元教授认为,实际上习近平在意最多的是控制。他的控制其实是比进步更重要。

叶耀元教授说:“ 因为如果进步更重要的话,理论上资本主义市场就会让整个中国市场继续扩张。可是习近平过去这几年就是一直在把这一些自由市场的东西收归到国家去管理。他的重点核心可能还是在控制上面。当然进步是一回事,可是控制没做的好,他认为这些进步会带来共产党政权一定程度的担忧。”

然而陈奎德博士指出,以习近平的心态,这种控制的前景可能不会如他所愿。

陈奎德说:“ 习近平,你可以看到,他的执政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他发现了什么事情,他说这个不对,这个肯定是坏人在搞鬼或者是敌对势力在搞鬼,或者国外势力在搞我们。把他自己的人派进去,把它管起来。但是我刚才说的,他这个管起来恐怕前途非常糟糕。”

陈奎德博士说,习近平想要达到中国老话所讲的 “ 万无一失 ” 的境地。但是结果可能适得其反。

陈奎德说:“ 把这个话倒过来说,也可能就是一失万无。什么意思呢?就是说 ‘ 万无一失 ’ 就是所有的漏洞,所有的窟窿都填上。‘ 一失万无 ’ 就是你如果是失去了最核心的一点,你的基本的政治权威,在外交孤立等等情况下失掉这个基本的权威,一切就都没有了。”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