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工罢工与抗争增加 中共社会开始动荡 (图)

发表:2023年06月21日
来源: 上报/作者:方琮嬿

虽然中国自今(2023)年两会结束之后就没有出现大型社会抗争事件的消息,但有报导指出,中国近期的罢工抗议事件频传,事件数量激增,报导引用了位于香港的非政府组织 “ 中国劳工通讯 ”(CLB)的统计资料。“ 中国劳工通讯 ” 自2011年起追踪媒体与微博等自媒体,定期搜集与汇整工人罢工与抗议消息,并将结果以《工人集体行动地图》的动态数据库形式公布于组织官网上。《工人集体行动地图》的资料虽不齐全,极有可能低估了实际发生的劳工抗议与罢工事件数量,但因中共法律并无赋予劳工罢工的权利,因此中共官方文件中并没有 “ 罢工 ” 一词,再加上官方没有公布类似的数据,所以《工人集体行动地图》是少数较有系统并公开的数据数据库,对于了解中国劳工状况与国家与社会关系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以下将透过2022年6月至今年5月的劳工抗争与罢工资料初探近期中国国家与社会动态的变化。

上海罢工(图片来源:网络图片)
上海罢工    (图片来源:网络图片)

后疫情时代劳工矛盾增加

根据《工人集体行动地图》的资料,2022下半年的劳工罢工与抗争事件从26到86件不等,每个月不超过100件,但2023年以来则逐渐攀升,5月份共计164件,为前一年5月的2.1倍(图一)。抗争或罢工事件所属的行业别则显示,制造业的比例则由2022年的4.36%增长至28.55%,代表了工厂自中国去年清零政策解封后重启运作,不过因为工厂的资金不足,使得企业主以欠薪、减薪甚至倒闭等手段因应工人,求助无门的制造业工人因而转向劳工抗争与罢工。此现象突显出近期中国制造业PMI萎缩,5月份的数字为48.8,比四月份少0.4,低于经济专家的预估值49.5,代表制造业市场需求仍显不足。由于中国今年5月出口比去年同期降7.5%,远超过原先预估,而5月中国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只有些微上升,但生产者物价指数(PPI)连续8个月衰退,年减4.6%,在出口降温、国内消费持续疲软的情形下,复工后的工厂营运持续面临挑战,导致劳工冲突与相关矛盾事件发生。总体而言,2023年劳工抗争与罢工事件的增加反映出中国经济正面临困境。

面对劳工 “ 维权 ” 而抗争,官方以 “ 维稳 ” 因应

《工人集体行动地图》的数据可看出集体行动的类型。与2022年的数据相比,2023年的劳工静坐的比例增加,由2022年的2.66%增加为11.49%,而抗议游行的比例则减少,从2022年的72.64%降为66.39%(表一)。初步推断,后疫情时代的中国工人选择以较柔性的方式来表达其诉求,而这样的选择恐怕与官方日渐强硬与高压的治理路线有关。

上述的数据亦可看出官方回应的类型。在中国,罢工等劳工行动鲜少由劳资双方自行解决,通常会引发政府部门的介入。劳工议题牵涉到不同的地方部门,因此一起事件可能会由地方的劳动部门、工会或者是公安(警察)等介入,而后者的介入通常导致对示威工人的驱逐与逮捕。在各种官方回应中,“ 警察出动 ”    “ 工人被打 ” 及 “ 未知 ” 这三种回应的比例于2023年增加,分别比2022年多出了2.6%、0.21%及13.45%(表二)。从前两种回应的增长可看出,官方对于劳工罢工与抗议行动的回应有更加强硬与暴力的倾向。由此可推断,地方强调 “ 维稳 ” 大于 “ 维权 ”。中国身为国际劳工组织(ILO)的会员国,2008年以来更成为其理事会成员,应当以身作则遵守国际劳工组织的公约,保障中国工人的劳工权益。但诸多迹象显示,中国的劳工状况长年恶劣,而近年来地方维稳力道加大,在此情况下中国工人的权益更加受损。此状况亦再次证明中共由上至下对于社会深化其强硬治理。

劳工罢工与抗争将增加,维稳力道将扩大

当今中共面临诸多挑战 — — 对外有美中的对抗,特别是科技方面的围堵,而对内则有经济放缓所引发的各种冲击、而长期拉动中国经济的三辆马车 “ 消费、投资、出口 ” 暂无复苏的迹象,预料工厂的营运将持续受影响,导致更多不满的工人被迫以罢工抗争等行为争取其权益。而现今的中共已高压控制社会,在内部经济与社会问题恶化下非常可能持续其强硬态度。对中共而言,以硬碰硬将引发后续更多的治理挑战。

(本文为《上报》独家授权《看中国》,请勿任意转载、抄袭。原文链接)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