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亿国债难救经济 中国地方政府借新还旧债 (图)

发表:2023年10月18日
记者:李正鑫综合报导

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愈发突出,只能借新还旧暂缓债务危机爆发。中国经济不断下滑,北京当局准备增发万亿规模国债,通过基建拉动经济的模式已经难以为继。

中央增发万亿国债在路上   地方政府再融资债券加速发行

截至目前,内蒙古、天津、辽宁、云南、重庆、广西先后宣布特殊再融资债发行计划,合计规模为3196.52亿元(人民币,下同),募集用途为偿还存量债务,即借新还旧。

由于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不足,近期市场对于增发国债的预期再起,对于 “ 特别国债 ” 的讨论升温,不乏学界、业界人士呼吁中国应提高2023年财政赤字率并增发国债以支持经济复苏。

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愈发突出。(图片来源:合成图/看中国)
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愈发突出。(图片来源:合成图/看中国)

综合中国大陆媒体报道,接受采访的券商机构的投行、研究人士表示,根据对地方政府进行的调研,增发国债的可能性较大,中国的债务结构有调整的必要性,中央加杠杆比地方加杠杆要更为稳健、更可持续。同时,今年的特殊再融资债或用到地方债的余额限额差,因此地方债的空间并不大。

彭博社也引述消息人士报道,北京当局为实现今年的全年经济增长目标,正推出新的刺激经济方案,其中包括由财政部和发改委牵头,发行至少1万亿元的额外主权债券(国债),以增加基础建设支出,拉动经济增长,但这样可能会推高预算赤字。

但是,通过基建拉动经济的模式已经难以为继。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10月10日发表最新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预计今年全球经济增长会比去年进一步放缓至3%,明年上半年下调至2.9%。同时也下调对中国今年和明年的经济增长预期,从上季预期今年的增长率能达到5.2%,下调至5%,并估计,明年中国的房地产危机有可能加剧,把增长率下调0.3个百分点至4.2%。报告指出,如果中国的消费信心和投资下调太快,对世界经济会带来重大风险,认为中国应该要摆脱依靠信贷驱动房地产的增长模式。

香港智易东方证卷有限公司行政总裁蔺常念此前对美国之音分析表示,从今年中国的季度经济增长数据来看,中国经济增长 “ 停滞 ”    “ 引擎熄火 ” 了,这是中共近几年打压平台经济等民企、过严的封城防疫措施等所带来的严重后果:“ 管得太多,把经济搞死了。”

蔺常念说:“ 保5%肯定是有难度,因为房地产不好,房地产这个问题还没有办法解决,消费现在也是放慢,再加上出口、制造业也不行,所以,保5%是有非常高的难度。”

地方政府被债务缠身

地方政府财政收入降低,债务危机迫在眉睫。在4月,贵州省率先表示无法化解债务。

贵州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在网站发文表示,债务问题已成 “ 重大而又极需解决的问题 ” ,但受限于 “ 财力水平有限 ” ,化债工作推进 “ 异常艰难 ”    “ 仅依靠自身能力已无法得到有效解决 ” 。

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朱海斌日前表示,地方政府关联的平台公司的债务问题不容忽视,虽然现在在公开市场的违约案例少见,但这主要因为地方政府强力地刚性兑付和隐性支持。“ 从本身的现金流来讲,其实相当一部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所对应的项目本身产生的现金流,已不具备充足的偿还付息能力。在政治局会议确定推出一揽子化债方案的前提下,下一步预计会看到更多的具体行动,地方政府特专项债、金融专项债是债务置换的思路,可能也需要一个大规模从中央推出的融资平台债务重组的方案。”

中共总书记习近平在7月底主持中共政治局会议时,承诺采取 “ 一揽子措施 ” 来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这些措施可能包括发行专项债券、债务置换、贷款展期,以及非常不情愿采取的一项措施,即动用中央预算。官方没有具体说明细节,这表明决策层都担心可能出现一系列债务违约,进而破坏金融业的稳定。

香港中文大学商学院亚太工商研究所名誉教研学人李兆波上周告诉自由亚洲电台,如果中国通过中央发债,暂缓房地产和地方债的危机,是可以有一定成效,但同时也有负面影响。“ 是有危也有机,机是可以解决目前的债务危机,但危是这种巨额的发债,会带动通胀上升,在经济低迷时拉高通胀,会对居民的生活水平,有相当负面的影响。”

台湾东华大学新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陈松兴表示,中央发债一向谨慎,不会轻易发债,若发逾万亿债券,可以达到两个主要目的,一是协助地方债务减压,以免因为无钱发工资和运作,影响民生和社会稳定,同时,也想尽快把经济增长率推高。

但旅美经济学者程晓农表示,继恒大后,碧桂园相继爆雷,发过万亿的主权债,无助从根本解决中国的房地产和地方债问题,相信发债只能够短暂协助无力发债的地方政府,暂时走出困局。

地方政府的隐性债务规模更庞大

隐性债务是中国各地政府可让其不出现在资产负债表上的融资项目,但是,金融市场仍将其视为地方政府负债。目前,中国财政部没有关于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规模的账目。

中国官媒曾发布文章称,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规模整体数据不明,但由于隐性债务的形成多与城投平台有关,后者有息负债余额常被用来估测隐性债务规模。

2022年,中国地方政府债务达到了92万亿元,占经济产出的76%,而2019年这一比例为62.2%。其中一部分是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城投公司)发行的债务,地方政府利用这些平台为基础设施项目筹集资金,这些被视为地方政府的隐性债务。

信贷评级机构穆迪分析师年初预计,中国地方政府2023年将陷入债务困境,主因就是土地销售收入萎缩、财政赤字持续升高以及直接债务和隐性债务不断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