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 “ 润 ” 待何时?这两个税逼近中国人 (图)

发表:2023年10月20日
记者:李正鑫综合报导

疫情三年重创经济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 “ 共同富裕 ” 政策等因素,令中国兴起 “ 润学 ” 的讨论,国务院下属机构提出尽快出台遗产税和赠与税,而房地产税也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遗赠税:遗产税和赠与税

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和文化发展研究部部长李建伟此前在出席公开活动时提出,要尽快研究出台遗赠税。

官方提出尽快出台遗产税和赠与税,而房地产税也是板上钉钉的事情。(图片来源:Getty Images)
官方提出尽快出台遗产税和赠与税,而房地产税也是板上钉钉的事情。(图片来源:Getty Images)

李建伟表示,城乡经济发展首先要解决农村居民收入问题,以此缩小城乡差距,这是最核心的。此外,应尽快研究出台遗赠税,弱化财富两极分化走势及其代际遗传对居民财产性收入差距的负面影响。

此提案一出,引发舆论热议。所谓遗赠税,其实是 “ 遗产税 ” 和 “ 赠与税 ” 的总称。

遗产税是以财产所有人死亡时其所留遗产为征税对象,通常向继承人和受遗赠人收取;赠与税适用于财产的转让,避免出现通过赠与方式规避遗产税的风险,通常与遗产税同时存在。

根据中国胡润研究院的数据,截至2022年末,中国拥有千万人民币资产的 “ 高净值家庭 ” 达211万户;拥有亿万人民币资产的 “ 超高净值家庭 ” 达13.8万户;拥有3000万美元的 “ 国际超高净值家庭 ” 数量达到9.2万户。在北京,拥有千万人民币资产的家庭达30.6万户,拥有过亿身家的家庭超过了2.04万户。

官方学者认为,遗赠税基于对社会主体经济利益的调节引导作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代际传承中财富的不断积累导致贫富差距越来越大,有利于促进再分配的公平性,整体而言也能改善政府的财政状况。

一旦开征遗赠税,势必会直接影响传承到下一代手中的财富的实际价值,如果没有提前做好税收规划,甚至会导致财产在传承过程中缩水。而且,一旦征收遗赠税,就会引发另一个问题,那就是遗赠税是否会影响继承人完成继承手续,若没有合理的规划,遗产税的征收反而会给继承者带来麻烦,给财富传承造成障碍。

世界范围内有100多个国家(地区)征收遗产税和赠与税,包含多数发达国家。征收要点如下:

遗产范围:包括银行存款、现金、股票、证券、古玩字画等动产、不动产、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等。同时给予特定资产以免税或税收优惠待遇,例如,人身保险、个人养老金等。

征税方式:主要有三种,总遗产税制、分遗产税制和两者的结合。总遗产税制是指先交税再分配税后遗产,分遗产税制是指先分配遗产再征税,两种税制综合下则一般会先征收总遗产税,再对继承人分得的遗产份额征收分遗产税。

遗产税税率:主要是超额累进制和比例制。

赠与税:通常情况下,赠与税作为遗产税的补充,在一些国家赠与税免税额度会和遗产税免税额度合并结算,赠与税也会适用和遗产税相同的税率。

也有不少国家和地区历史上曾经有过遗产税立法,后又先后废除,例如,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香港和新加坡等。而美国也曾在2010年暂停征收遗产税,但是一年后即恢复征收。

如果中国开征遗产税,法律和财税人士推测:遗产税的具体征收方式将采取超额累进的方式征收,具体的征收比例可能在30%左右。而与此对应,赠与税也会出于所得税的补充和防止规避遗产税的目的在接近的体系下开征。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中国正在进入财富传承的重要阶段,中国企业家的一代到二代之间的转接过程将在未来几年迎来一个高峰。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商学院院长牛华勇表示,上一代的财富积累到了一定程度,要面临第二代传承了。现在,上世纪80、90年代的一批企业家的企业,正在走向第二代传承,有二代传承才有征收遗赠税的可能性。

他建议可采取超额累进的方式征收,遗产税和赠与税的最高边际税可以比个人所得税更高,比如可以按从0到60%边际税率递增。

共同富裕下的遗产税和赠与税

中国目前并未开征遗产税和赠与税,也从未发布遗产税和赠与税相关的法律或立法草案。但是长期以来,关于遗产税和赠与税的讨论一直未间断过,尤其是从北京当局开始倡导 “ 共同富裕 ” 以来,人们对此的关注更加密切。

获得连任的习近平在作中共二十大报告时表示,要准备经受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修改后的中共党章,写入了 “ 公有制为主体 ”    “ 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 和 “ 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 ” 等内容。这或意味着中共将进一步放弃以市场为基础的改革,转而以政府为主导,提高自给自足的经济模式。

中国富人去年就对 “ 共同富裕 ” 政策感到担忧,他们正在美国和日本等国家,寻找海外私募股权和房地产投资机会。

《纽约时报》年初的文章指出,中国企业家们离开了中国,有的是因为政府对民营企业的监管打压,有的是为了躲避严厉的 “ 清零 ” 防疫政策,他们都在为自己的财富和家人寻找安全的避风港。他们去了新加坡、迪拜、马耳他、伦敦、东京和纽约,只要能出去,什么地方都行。在这,他们觉得自己的资产和人身安全越来越受到中国威权主义政府的摆布。

中国企业家们加入到一波移民潮中,成了去年最热门的网络流行语之一 “ 润学 ”(英文run的谐音词,意思是如何逃离中国)的践行者。

在新加坡的霍先生是咨询公司Lotusia的创办人,处理在新加坡注册公司、申请签证的业务。他对《纽约时报》说,他的中国客户名单在过去一年里迅速增长。不少来自中国教育、游戏、加密货币和金融科技行业的人都在寻求他的服务,这些行业都是政府过去几年打击的目标。

北京当局实施严厉的 “ 清零 ” 政策三年,然后无预警、无对策的放宽该政策后,混乱的政策引发中国经济动荡,大量外资出逃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