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力最强的城市最惨 习近平视察上海的权宜之计 (图)

发表:2023年12月03日
记者: 李正鑫综合报导

中国经济一年来复苏乏力,曾经作为财力最强的城市上海更因去年的封城失去了往日的活力,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日前到上海视察,但专家指出,经济形势严峻,所谓 “ 改革开放维持不变 ” 只是习近平的权宜之计。

习近平视察上海    促发展长江经济带

据中国官方媒体新华社报道,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11月28日和29日在上海视察了上海期货交易所等单位和社区。

专家指出,经济形势严峻,所谓“改革开放维持不变”只是习近平的权宜之计。(图片来源:翻拍)
专家指出,经济形势严峻,所谓“改革开放维持不变”只是习近平的权宜之计。(图片来源:翻拍)

新华社称上海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并称习近平 “ 对上海这个我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寄予厚望 ” 。

从官媒发布的影像来看,陪同习近平的包括负责中共日常事务的中央办公厅主任蔡奇、副总理何立峰以及上海市委书记陈吉宁、市长龚正。

官媒发布的影像中,习近平参观了一个仿人机器人以及展示中国集成电路技术的展区。此外,影像还显示,习近平参观了上海闵行区一个保障性住房的居住点。近来数月,北京承诺加强保障性住房。在上海这样的大城市,住房价格居高不下。

11月30日,习近平在上海主持召开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他在座谈会上称,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要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这两个关键词,带动整个长江经济带和华东地区发展,形成高质量发展的区域集群。”

这是自2020年10月以来,习近平首次视察上海。一年多的这段时间,上海爆发了因疫情而封城及反 “ 清零 ” 政策的街头抗议。

上海是中国经济重镇    习近平的权宜之计

上海是中国经济重镇,也是中国最大的外商聚集地,特斯拉、迪士尼、欧莱雅都在此设址。不过,去年长达两个月的封城措施,让这座城市的经济和全球声誉备受打击。

习近平此次前往上海也正值外资撤退、投资者对中国经济信心减弱之际。原因在于,北京过去的 “ 清零 ” 新冠政策以及多年来对从科技到房地产各领域的监管打压。

据美国之音12月2日报道,在澳大利亚的中国金融学者司令认为,习近平踏足上海具有重要象征意义,“ 上海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桥头堡,也是中国的经济中心。外资在这个城市也一直发挥关键性的作用 ” 。

金融学者司令表示,这显然与中国经济不振有很大关系。而官媒宣传改革开放维持不变是习近平的权宜之计,“ 这个权宜之计有可能延续到中期,比如说中国会在 ‘ 十四五 ’    ‘ 十五五 ’ ,也就是在五年、六年的时间内延续开放 …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解决现在中国最为头疼的燃眉之急,也就是经济下行问题。”

在美国的财经评论人蔡慎坤接受美国之音专访时表示,即使中国能延续改革开放,也并不表示习近平真心拥护这项政策,习近平对改革开放心里是有抵触的,他不愿意把自己的定位定在接过了邓小平这一棒。

近年北京当局以反垄断为名,对科技和互联网巨头实施整顿。疫情期间,习近平要求中国不惜代价坚持 “ 清零 ” 。蔡慎坤说,有理由相信,习近平是迫于形势才表态支持改革开放。无论口号喊得多响亮,若不采取针对性措施,将难以恢复民众对经济及未来的信心。

蔡慎坤说,“ 今年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实际上都是对经济有很大危害的,包括反间谍法,包括在香港实施的《国安法》,都是对政治、经济有极大的危害和影响,也会动摇人们对未来的信心。”

财力最强的城市最惨

中国国家统计局1月17日公布的2022年全年GDP(国内生产总值)数据显示,GDP总量方面,广东在2021年成为中国首个GDP超12万亿元(人民币,下同)的省份后,2022年逼近13万亿,达129118.58亿元。广东连续34年成为全国第一。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广东去年GDP同比增速仅为1.9%。

江苏排名第二,2022年江苏省GDP突破12万亿元,为122875.6亿元。山东为87435亿元,排在第三位。

而作为中国财力第一强的城市,上海市的GDP增速为负数(— 0.2%)。

根据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2022年上半年31个省区市的财政盈余全部为负数。而在2021年同期,31个省区市财政收支数据显示,仅上海市出现财政盈余,其余30个省份均存在收不抵支问题。上海在封城结束后,2022年全年的财政盈余仍为负数。

海外智库 “ 天钧政经 ” 的研究员宋维骏指出,“ 清零 ” 防疫政策清掉了中国经济,也清空了政府财政。民众对中共的财政和货币体系失去了信心,继而导致货币已完全不能完全进入生产经营性的实体经济,中共只能凭空刺激经济或者只是为了弥补财政的不足。

中国经济正深陷困境

中国经济面临着严峻挑战,包括房地产行业下滑、政府债务负担沉重和失业率上升。专家认为,必须仔细研究中国的经济困境。

美国国会下属的美中经济与安全审查委员会(U.S.-China Economic and Security Review Commission, USCC)日前公布长达700多页的年度报告指出,中国当前面临年轻人失业率居高不下、重点领域缺乏高级人才、房地产市场疲软、内需不足等结构性问题。这些问题导致中国长期竞争力不佳、缺乏社会凝聚力,而为对上述诸多问题进行应对,北京当局则加大了对国际社会的侵略性力度。

据《华尔街日报》11月29日报道,阿肯色州共和党众议员French Hill在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 (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 举行的一次有关中国经济前景的活动上说:“ 在过去几个月里,对中国经济的看法越来越负面。”

Hill是众议院常设情报特别委员会 (House Permanent Select Committee on Intelligence) 成员、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 (House Financial Services Committee) 副主席,曾任美国财政部官员。

他主持了一个与中国问题专家进行的小组讨论,这些专家认为,美国决策者在处理台湾未来等复杂问题时,必须仔细研究中国的经济困境。

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中国问题专家Jude Blanchett说:“ 一年前,华盛顿这里的评价是,中国正走在主宰银河系的轨道上,中国经济是一个巨无霸,现在,我们讨论的情况有很大不同了。”

摩根大通 (J.P. Morgan) 首席中国经济学家Haibin Shu在发表的研究报告中称,近年来,房地产业一直是拖累中国经济的主要因素。

他写道,房地产业的 “ 长期疲软 ” 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消费者不愿买房,因为他们预期房价会继续下跌,另一方面,房地产开发商则受困于住房供给过剩。

Shu称,房地产基础设施的净投资现在是负值,这个曾经是中国经济增长最大驱动力的行业正在成为拖累。

“ 我们现在在中国看到的结构性放缓是一场前所未有的信贷和投资泡沫过后的副产品 ” ,荣鼎集团 (Rhodium Group) 中国市场研究主管Logan Wright在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的小组讨论会上说。

中国股市今年也走势不佳,沪深300指数今年迄今下跌9.1%。

市场观察人士日益认为,中国的经济困境正促使北京抑制其对台湾的野心。此前习近平在旧金山发表演讲,承诺中国永远不称霸、不扩张,不强加于人。

“ 中国经济正深陷困境 ” ,Yardeni Research的Ed Yardeni在11月28日给客户的一份报告中写道。

同样,美国华盛顿智库哈德逊研究所(Hudson Institute)对于美国与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也做出前瞻分析。据自由亚洲电台报道,在11月28日的研讨会上,哈德逊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杜斯特伯格(Thomas J. Duesterberg)指出,中国的经济发展已经到达极限:“ 中国经济在未来很可能会出现负成长或是面临严峻的经济危机,因为中国国内的经济压力正在不断增加。”

杜斯特伯格进一步指出,中国当前所面临的经济压力,如政府债务问题以及房地产市场供过于求等正导致经济疲软:“中国的银行及地方政府承担了全国85%以上的公共支出,他们现在过度杠杆导致无法再继续举债刺激经济。而基础建设是促进经济成长的另一个传统办法,但中国国企的投资缺乏效率,导致收回来的利润极少,地方政府也无法透过贩卖土地所有权鼓励房地产建设,来填平财政赤字。”

杜斯特伯格还谈到了中国的政府在特定产业领域的过度投资,以及市场内需不足的问题。他说:“ 中国过度投资在特定的工业领域,像是大家都知道的汽车、电动车、太阳能板,还有其它中国对外国倾销的产品。中国银行及地方政府面临的问题使得中国家庭累积预防性存款,这使得习近平想要以增加内需刺激经济发展的策略失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