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失业者 “ 假装上班 ” 图书馆人满为患 (图)

发表:2024年07月17日
记者:蔡思云综合报导

中国失业率不断攀升,就业问题给年轻人造成巨大压力。许多失业者怕家人知道后担心,因此假装每天仍在工作。这些人通常都往各地的图书馆跑,把那里当成待业过程的避风港。

成天窝在图书管里的失业者

据《澎湃新闻》报导,许多被裁员的人每天都会躲在图书馆里,假装仍在上班。记者采访了一些人,请他们谈谈自己的心声。

中国深圳的图书馆   (图片来源:Getty Images)
中国深圳的图书馆   (图片来源:Getty Images)

40岁的莫莉透露,由于多家公司裁员,自己被迫换了很多份工作,直到目前还不能稳定下来。她表示,自己每周会花三、四天窝在图书馆里,阅读名人传记,用书中的故事来疗愈迷茫的自己,并获得努力生活下去的勇气。

她提到,自己原先在一家知名的外企工作好几年,没想到被裁员。随后,她换了好几份工作,结果却多次被裁。目前,就算她把薪水降到人民币6000元,还是没有面试的消息。

莫莉说,只有丈夫知道她失业,其他人她都没说。她表示:“ 家里老人也帮不上忙,何必让他们担心。所以每天我依旧早出晚归,卡着上班时间出门,第一个进去图书馆,下午5、6点走。”

易浩即使曾担任网络大厂的产品经理,依旧逃不过无情的裁员。他也是每天窝在图书馆里,将那里当作失业过渡期的庇护所。在投递无数履历和一次次面试的过程中,他深深体验到中国职场的不确定性。

另一名受访者唐婷则是从一线大城市回到老家贵州,每天泡在图书馆准备考公务员,希望能从此让职业生涯稳定下来,逃离不稳定工作的漩涡。

在这群成天泡图书馆的失业者中,也有少数翻转成功的例子。曾在国企工作的张漾选择脱离舒适圈,在图书馆努力钻研专业知识,最终成为一名商业讲师,重塑了个人价值。

深圳裁员潮主要集中在科技行业

日前,《联合早报》记者走访了位于龙华区红山的深圳图书馆,发现即便是工作日,馆内也是人满为患,而且以年轻人居多。他们带着一台电脑,有的在发简历,有的在看影片,有的则在抱头大睡。

在社交媒体上,有不少失业的深圳网民称,他们选择在图书馆、咖啡厅等公共场所 “ 伪装 ” 上班,以维持日常的生活节奏,避免家人担忧。

记者了解到,深圳的许多产业,特别是金融和科技行业,在国内经济环境不稳定的背景下,很多都以裁员或减少招聘来应对不确定性。

国际专业招聘咨询服务公司华德士中国副总监王莹受访时指出,今年第一季深圳的裁员主要集中在科技行业,延续了该行业自去年以来的裁员潮。

王莹研判,科技企业过去几年在经济形势好时扩张过快,但随着经济下滑、新政策法规限制、技术升级与研发的挑战等因素,科技企业的运营和发展可能受到冲击。

尽管科技行业整体面临裁员压力,但不同细分领域的情况有所不同。她举例,一些专注于新兴技术如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的企业仍然保持增长势头,而传统的硬件制造商或软件开发公司则面临挑战。

她说,许多科技公司在中国市场不佳的情况下,正寻求开拓海外市场。由于不同市场在法律、文化和市场竞争方面与中国存在差异,企业更需要这些领域的专才来应对挑战。

薪水低工时长    竞争激烈

35岁的郑敏(化名)是一名财务经理,去年底被一家咨询服务公司裁退后,一直处于失业状态。来自福建漳州的她告诉记者,过去半年她在厦门投了上百封简历,但不是石沉大海就是公司的条件不符合她的要求。

她说:“ 我已经做了10几年的财务,薪水已达到每月平均2万5000元的水平。但现在相同的管理岗位,很多企业只愿意开出8000元到1万2000元的薪资,而且工作时间更长,待遇比之前差很多。”

求职无果的她今年5月返回曾经离开过的深圳,希望在这座一线城市找到理想的工作岗位。她说:“ 我在三年前离开深圳到厦门工作,是为了离家乡近一些。但那里目前的工资水平已经不足以维持我的生活开支,我不得不回来(深圳)找工作。”

郑敏感叹,与2018年初她到深圳的时候相比,目前这里的就业市场已发生明显的变化,可选择的岗位少了,且竞争更加激烈。

“ 现在的市场是雇主挑雇员,不是雇员挑雇主。企业在挑选员工时,对职业空窗期更为敏感和排斥;女性在求职过程中还面临更多职场歧视,尤其是在婚姻状况和生育计划等私人问题上。”

官方数据与实际失业人数差距甚远

根据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公布的数据,深圳今年第一季新增登记失业人数同比增加40.1%,比上一季增加15%。这个数字还不包括没去登记或之前曾登记过的失业者,以及在失业后继续为自己缴纳社保公积金的人。其实,公开数据只占实际规模的一小部分,而目前这组数据已从深圳当局的官网撤下。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今年第一季内地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为5.2%,比上年同期下降0.3个百分点。就连失业率较高的青年群体在今年4月份也只录得14.7%,低于3月份的15.3%。很多人都认为这个数据与现实差距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