欺骗不了就明抢? 大陆多家银行出现 “ 偷偷开户 ” 乱象 (图)

发表:2024年12月24日
记者: 蔡思云综合报导

近期,中共在全国推行个人养老金账户,很多民众并不买账,一来是没钱,二来是不信任。但近日多地储户发现,在自己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被银行偷偷开了个人养老金账户。网民忍不住说: “ 这是骗不成开始明抢了! ”

中国个人养老金制度于2022年11月在36个城市 (地区) 先试行。2024年12月12日,中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五个部门宣布,该制度于12月15日起在全国实施。

中国工商银行。(图片来源:Getty Images)
中国工商银行。(图片来源:Getty Images)

新华社报导,中央财经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褚福灵表示,个人养老金是个人自愿参加市场化运作、政府进行政策性引导的一个补充养老保险制度。购买个人养老金会享有一定的税收优惠。目前,一个月缴费最高限额是1000元,一年最多可存1.2万元,这笔钱可以减免税。

被开户 ” 乱象频现

个人养老金是个人自愿参加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但近日,有许多网民在社交平台上称 “ 人在家中坐,户从天上来 ” 。他们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银行开通个人养老金账户,而被投诉的银行涉及多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

据新闻纵横报导,12月15日,山东济宁的刘先生收到一条短信: “ 中国银行已按您预约开户申请完成个人养老金账户开户 ” ,但他说自己从未预约开户。

刘先生说: “ 我打开手机银行,就多了一个账户。相当于在我不知情的情况下,直接给我开了个户。我之前用的银行卡是山东东营那边开的,但是我看开的个人养老金户,是山东济宁的。 ”

第一财经报导,在广东工作的李小姐向记者表示,自己和同事在12月15日收到银行发来的通知,称 “ 已经成功开立兴业银行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 ” ,并提醒 “ 按照提示操作即可登录 ” 。

然而,据李小姐回忆,此前并没有进行过直接预约登记开户或第三方平台点击预约等操作。她在该银行办理工资卡时,也并未签署过个人养老金开户的内容。

此外,也有部分客户被 “ 连环开通 ” 。一名客户在社交平台上分享称,自己先是在12月15日收到通知称被某家股份行开通了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在其投诉注销后,16日上午又收到通知称,在某国有行开通了个人养老金账户。

12月17日,上海一网民在社交媒体发文,称自己近期突然发现被民生银行偷偷开了个人养老金账户,而该账户使用的身份信息是他十年前的。他说: “ 中途我改过名字,我现在本人在民生银行人脸识别都通过不了,所以不存在我本人操作。 ”

在黑猫投诉平台,关于储户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开通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的信息有468条。当中涉及的银行包括了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兴业银行、交通银行等。

银行职员自掏腰包完成指标考核

《北京商报》 报导,储户在不知情的情况下 “ 被开户 ” 主要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客户完全不知情,在未与银行有任何接触的情况下被开通账户;另一种则是在办理其他业务时,银行职员未经同意,直接帮客户办理了个人养老金账户预约,多是为了完成上级压下来的缴存考核指标。

银行员工赵丽莉 (化名) 透露,12月15日开始,其所在的银行网点要求,每人每天须完成5户的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开户任务,若未完成就需要加班外出拓客。为顺利完成指标考核,她选择每户个人贴30元红包 “ 揽客 ” 。

网民对此纷纷评论: “ 银行员工被逼到这份上,客户遭殃了 ”    “ 这是骗不成开始明抢了 ”    “ 庞氏骗局 ”    “ 由此可见这个所谓的个人养老金就是个不靠谱的事情 ”    “ 历史告诉我们,但凡哪次说对大多数人好的事,都是有巨坑需要去填 ” 。也有人表示: “ 基本养老金都交不起了,还个人养老金。 ”

律师: 擅自替客户开户属侵权违法

广东众多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刘天军表示,银行为客户开立个人养老金账户应当征求客户同意。倘若擅自使用客户身份信息开通账户,显然违背了客户的真实意愿。如此则双方合约无效,且侵害了客户的公民的基本信息权利。 “ 这个行为不仅涉嫌违规,而且还涉及侵权违法。 ”

他认为,对于此类争议,开户是否符合客户的真实意愿,举证责任在于银行。银行有责任和义务证明帮助客户办理该项个人养老金账户业务时,已明确向客户介绍清楚并征得对方同意。

刘天军表示,银行或第三方未经客户允许,向账户内转入 “ 福利金 ” ,增加注销难度的行为,涉嫌违规操作。如有证据证明,银行是在违背客户真实意愿的情况下开通其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银行应当采取更加便捷的方式帮客户销户,不应增加对方的时间成本和精力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