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怕习近平封杀? 彭博: 李嘉诚将如期出售港口 (图)

发表:2025年03月28日
记者: 卢乙欣综合报导

彭博报导,香港首富李嘉诚旗下的 “ 长江和记”实业集团,日前计划出售包括巴拿马运河港口在内的多个世界港口给美国贝莱德集团。尽管中共党魁习近平对这项交易“深感愤怒 ” ,但这项交易仍会如期进行。自由亚洲电台报导指,李嘉诚成功在中国经济危机及美中政治对垒等冲击下脱身且稳健增长。即使李嘉诚被禁绝中国市场,多项分析指,对其业务影响有限。

         香港首富李嘉诚   (图片来源:ANTHONY WALLACE/AFP/Getty Images)
         香港首富李嘉诚(图片来源:ANTHONY WALLACE/AFP/Getty Images)

星岛日报网站今天 (28日) 在报导中引述接近长和高层的消息人士表示,长和出售全球43个港口权益的最终协议本定于4月2日之前签定,但下周并不会签定任何协议。

关于不签定原因,报导转述消息人士说, “ 大家明啦! ”

南华早报今天报导,美国前亚太助卿康达 (Daniel Kritenbrink) 接受专访时直言, “ 尽管北京方面明确表达对这笔交易的担忧,我希望中国谨慎行事,因为这是一项私人交易 ” ,倘若中国政府采取更强硬的措施,将可能引起美国的反应,导致美中关系进一步复杂化,还可能会 “ 破坏人们对这座城市(香港)的信心 ” 。

康达表示,香港仍然至关重要的金融和经济中心,外界希望香港保留原有的重点领域。

南华早报今天还披露,要从长江和记手中收购43座港口资产的全球最大资产管理公司贝莱德,现正以购买价3分之2的价格,出售其在上海最后一项主要资产,退出中国房地产市场。

彭博社27日则报导,尽管习近平对李嘉诚家族这项交易 “ 深感愤怒 ” ,但这项交易仍然会如期进行。

彭博报导,长和集团拟出售巴拿马运河港口业务给美国 “ 贝莱德 ” (BlackRock) 为首的财团,惹怒中共,进而开始对李嘉诚施压。

彭博引述消息指,中共高层官员已经要求国有企业,暂停跟李嘉诚家族展开任何新合作,至于现有合作关系则不受影响。根据指令,国有企业跟李嘉诚相关的商业活动不会立刻获批,监管机构则在审查李嘉诚家族在中国及海外的投资,以利掌握其中的商业往来。

对此,财经评论员利世民认为,中共企图重新塑造李嘉诚形象,由爱国商人抹黑为卖港商人,也将商业交易政治化问题提升至另一个层次,相信对身处中国人士造成不小的影响,令人担忧 “ 连李嘉诚都岀事,还有谁不会出事? ”

利世民指出,过去 “ 地产党 ” 以为中共要靠他们,但李嘉诚出售港口一事,在中共眼中却是属于 “ 策略性部署 ” ,相信 “ 地产党 ” 跟中共不再是合作关系,而是各自为自身利益出发。他认为,大财团必须要好好思考在香港到底应如何部署。

有消息人士表示,目前相关各方正努力敲定税务、会计及其他交易条款,希望能按照计划,即4月2日之前签署交易协议。

由于有不少人士认为李嘉诚最终恐在习近平压力下,取消这项交易,但学者章天亮于美东时间3月27日的自媒体节目 “ 天亮时分 ” 上表示,他认为李嘉诚不太可能会让步,并以李嘉诚儿子曾遭绑架一事为例,认为在没有生命安全的情况下,李嘉诚应该还是视生意第一,除非中共拿李嘉诚的两个儿子来威胁他。

不过,章天亮表示,这样中共也就成了绑匪,而中共也不至于走到那一步。毕竟中共这样做,会对自身造成伤害,不仅仅是国际观感很差,加上李嘉诚的背后有川普,若李嘉诚拒绝出售港口,届时川普会非常生气,造成的后果会很严重。所以,李嘉诚最后会让步的可能性就极小。

章天亮指出,虽然习近平会进行报复,但得到的反噬也会不小,因此习近平应该是看清楚形势,虽然对李嘉诚进行了相关政策报复,但这样的报复其实非常轻。因为仅是国有企业暂停跟李嘉诚家族展开新的合作,原有的合作并不受到影响。由此看来,习近平也不想把事情做绝。

根据了解,中共方面原本是希望以长和实业拥有的巴拿马港口营运权,作为跟川普政府谈判的筹码,却没想到竟被李嘉诚的出售计划,给杀个不知所措。

尽管中共官方近期接连发布文章,要求这项交易 “ 停止交割 ” ,但有分析认为,李嘉诚之所以不惧怕习近平发怒,底气全在于长和实业的财报中。截至2024年6月,长和实业的收入,有一半来自于欧洲,香港收入的部分仅占7%,中国更仅有5%。分析指,这可能是李嘉诚敢 “ 先斩后奏 ” 出售港口经营权的原因。

自由亚洲电台指出,李嘉诚过去在多个关键时刻 “ 自主走位 ” 以守住江山,而值得留意的是,早在习近平2012年上台后,李嘉诚就开始大举将中国资产业务减剩至10%,其中包括脱手上海东方汇经中心、南京国际金融中心大厦、北京盈科中心等。李嘉诚还另拆售多个香港基建业务的部分股权,包括港灯、HGC固网服务等。

与此同时,李嘉诚持续增强其外资定位,藉着扩展欧洲和澳洲基建、能源等业务,建立了最大的资产实力,在中国经济危机及美中政治对垒等冲击下成功脱身,并稳健增长。

李嘉诚也再加速国际化,于2015年合并 “ 长江实业 ” 及 “ 和记黄埔 ” ,并将这些公司注册地迁至开曼群岛,被视作巩固其国际地位,且以外资身分持续扩大国际版图。

正因李嘉诚出现大举撤资中国,转投向欧洲,中共早在10年前就已扬言 “ 别让李嘉诚跑了 ” 。尽管受到中共官方批评,李嘉诚的商业王国仍按照计划迈向国际,10年间资产总额从10329.4亿港元,增加至10645.5港元,提升逾3%。据长和年报,在过去10年,中、港资产总额已由占19.2跌至9.7%,仅有1036.9亿元,占整体资产9.7%。

虽然表面数字在多年间看起来增长轻微,但相较不少中资民企近几年的风风雨雨,连香港房地产商也面临的结构性衰退,李嘉诚的商业王国算得上是逃过一劫。究竟李嘉诚是如何守得江山?若被禁绝中国市场,对他的王国影响有多大?

目前李嘉诚的集团超过一半资产和收入来自欧洲;其次为 “ 亚洲、澳洲及其他地区 ” ,占比逾1成半,香港与中国大陆仅约1成。目前单计欧洲收益,就已达775亿港元,是中港业务总数 (225亿港元) 的3倍。

外界聚焦李嘉诚与北京关系持续恶化将会如何?其实,就以其中国业务而言,过去10年地产占比从逾30%,缩减至低于5%;港口及基建约占20%,降至目前低于10%;零售 (屈臣氏) 则维持增长,成为收入主力。至于李嘉诚次子李泽楷的 “ 盈科拓展集团 ” 旗下 “ 富卫保险 ” 正在计划拓展大业市场,而李泽楷本月23日受邀出席在北京举行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且跟中共总理李强同场大合照,展现其 “ 诚意 ” 。

然而,不少分析指,尽管李嘉诚的集团仍有意在个别项目投资中国,但因为过去早已部署削减大中华的投资,相信即使李嘉诚被北京封杀,真正遭受的影响仍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