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米再掀意大利基改作物论战
【中央社记者郑杰忆罗马特稿】菲律宾民众传出毁坏黄金米作物后,向来关切饮食议题和农业发展的意大利再度掀起基改论战,激辩基因改革生产的黄金米究竟是协助改善民众营养不良的妙方,还是高风险的农业技术。
根据媒体报导,8月初约有400名抗议者闯入位在菲律宾毕科尔区(Bicol Area)的农田,拔除即将收成的稻作。这些稻子的外观没什么特殊,但因为作物经基改技术植入了可以制造β-胡萝卜素的基因,谷粒成熟时呈现金黄色,因此被称为“黄金米”。
1982年科学家在洛克斐勒基金会赞助下开始研发黄金米,目的在解决贫困国家人民缺少维生素A的问题,根据统计这造成上百万菲律宾孩童失明或是免疫力不足等健康问题。
然而,抗议者担心黄金米将伤害健康和环境,农民也会沦为生技公司的依附者。1名参与抗议的民众告诉当地媒体,“我不希望我们的孩子成为实验品”。
意大利林赛学会(Lincei Academy)的生物学家摩瑞里(Giorgio Morelli)指出,和先前的基改作物不同,黄金米是对消费者有利的。
现在种植最广泛的基改作物多是被植入抗除草剂的基因,以减少农民耗时费力的除草工作为号召,但黄金米则是以基因工程改善了稻米的营养成分,藉此提升消费者的健康。根据研究,食用1碗黄金米约可以供应儿童每天所需的6成维生素A。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农业专家宋尼诺(Andrea Sonnino)表示,为了解决营养不良的问题,科学家致力研发在种植过程中置入特定的营养素,像是含铁质的香蕉,不过黄金米的研究进展最快,而且没有专利权的限制。
农业基因专家韦罗纳希(Fabio Veronesi)也说黄金米的养分比一般稻米高,但也坦承,“基改作物在欧洲几乎是哲学问题”。
绿色和平国际总部(Greenpeace International)说,营养不良是因为贫穷和缺少获取多元食物的管道,光靠黄金米无法解决。
营养专家布兰卡(Francesca Branca)指出,必须考量消费者和农民的接受度,而且价格要合理、种子容易取得。
基改争议大,可否透过传统杂交方式加入维生素A?植物基因专家皮昂内(Domenico Pignone)说,光在资料库里就有600万笔植物类别,排列组合出正确的配方非常复杂而且成本高昂。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