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常识 塔里木盆地的今昔 (2)

发表:2019年03月29日
文/园丁 

(接上期)

塔里木周边曾经有它的繁荣昌盛时期,汉唐时是丝绸之路必经之地,有36国。唐太宗西征将边境扩展到西域时,为屯兵戍边,还曾经在塔里木盆地沙漠西边缘修建过唐王渠。

直到明清以后,这里还是森林茂密,芳草茵茵,牛马羊遍野。这里的气候并没有发生多么大的变化。怎么到了中共掌权以后,盆地内生态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究其原因,是人为过度开发造成的严重后果。一是人口繁衍和动迁,使人口密度增加,比如说中共在进驻新疆后,将十万军队转业为建设兵团,有不少被安置在塔里木盆地的内缘。

位于塔里木盆地的塔里木河(公有领域)
位于塔里木盆地的塔里木河(公有领域)

50年代以后,塔里木河流域被开发的耕地面积迅速扩张,种地需要引河水灌溉,上游用水量的增加,导致下游水量减少乃至断流。到七十年代,塔里木河上中游修建了大大小小水库200多座,导致通往罗布泊的塔里木河,孔雀河断流,致使罗布泊成为无补充水源的死湖。罗布泊在塔哈拉马干沙漠边缘,气温高达摄氏七十度,无降雨,湖水蒸发量大,致使湖面急剧缩小。 

胡杨树,维吾尔人管它叫做托克拉克,意思是美丽的树,它是活化石,是史前第三纪树种。有人形容它活着三千年不老,死了三千年不倒,倒了三千年不朽。原来这种树林在塔里木盆地冲积平原有很多,现在仅存的地域缩小到只有塔里木河上游的和田河叶尔羌河流域才有。 

自从塔里木人口剧增后,盆地周边山地和河流上游森林被大面积砍伐,天然植被破坏,降低了防风固沙,蓄水保土,涵养水源,净化空气保护生物等生态功能,人为的毁草毁林,过度开发破坏了生态平衡,加上不合理蓄水截流,不合理用地方式致使塔里木河下游耕地沙漠化。 

根据中科院樊自立研究员的论文资料,他测量过塔里木河断流后的罗布泊,从几千米范围测水深,只有3.1米,周围大批胡杨树林干旱而死。他还记录有塔里木河干流水流量数据,1957年为14.61亿立方米,到1993年仅为2.61亿立方米。这是多么令人吃惊的统计资料,40年塔里木河干流水流量竟下降85%。再看塔里木河上游人口,耕地统计,同期人口增加三倍,耕地增加四倍。这就充分证明了罗布泊成为死湖的原因是人为造成的。 

我曾看过天山电影制片厂华夏电影发行公司出的一个电影,名字叫《生死罗布泊》,这部影片是根据浓缩了的事实编写拍摄的故事片,也是科教片。影片中的人名是化名。影片表现的就是为到罗布泊寻找钾矿,人们付出的艰辛和自我牺牲精神。结局是发现了地下宝藏,并得到了开发利用。 

历史史实是:塔里木河,孔雀河,车尔臣河每年把几十万吨的钾盐带到罗布泊。罗布泊干枯后,这些钾盐哪里去了?1980年彭加木认为在罗布泊干枯的湖底下面。此后在1988年,1989年,1992年,1995年新疆曾多次派出地质考察队去罗布泊考察,都未果,但是积累了经验和地质资料,终于在1996年在罗北洼地打出第一口有开发价值的卤水井。1998年中国地质调查局展开大调查,将罗布泊列入国土资源调查重点科技项目,估计资源可开采100年。2000年开始建罗布泊钾盐工业基地。2002年为开发钾盐、纯碱等,新疆建立罗布泊镇,被人们称为天下第一镇,面积相当于宁夏回族自治区。2003年探明罗布泊钾盐储量是2.9亿吨,2008年国家建成罗布泊钾盐公司,年产钾肥120万吨,2012年二期工程建设已经开始,预计年产钾肥300万吨。这是世界上最大的钾盐生产基地。 

钾肥是粮食生产不可缺少的肥料。钾元素能促进植物光合作用,促进开花结果,增强植物抗旱、抗寒、抗倒伏、抗病虫害能力,所以农田施用钾肥可以使谷粒饱满,粮食产量增产。在2000年以前中国钾肥资源少,自产钾肥供不应求,每年需求量的85%靠进口。每年进口量达400万吨。 

在纽约,人们可以吃到新疆大枣,产地就有塔里木盆地的,也有北疆生产的。但是新疆香梨,就只有塔里木盆地库尔勒梨最甜。现在海外华人都不愿意吃大陆食品,担心食品被污染。新疆大枣和库尔勒梨绝对是未被环境污染的食品。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