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传汉字(二)

发表:2020年06月09日

3.“修”

修字,从彡攸声。本义是“饰”,就是使人穿衣整洁,仪表因此而雍容;彡有刷拭的含义,就是可以除尘垢、去污秽,所以修从彡。表达涵养、修为时用修字,如修行,修炼;建筑、整治也可用修字,如修建、修葺;形容长、高时也用修,如修长;学习、著述也叫修,如修学、修史;装饰、使完美时用修,如修饰。

“修”是一门重要的学问,从修身养性,开启了生命无穷无尽的力量,人生许多丰富的阅历与内涵,无不被一“修”字囊括其中。古圣先贤克己复礼,诚明合一,写了许多修身要道,如孔子的《论语》,将人生中所应秉持的修为态度,面面俱到地揭示出来,堪称为古代君子立身行事的行为准则。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诗人屈原在《楚辞》中,再三表达出人生短暂,行旅匆匆,要探求大道,修身立德,有所成就,惟恐时不我待,“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反复使用的一个“恐”字,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对时间的珍视及修身求道的迫切。

一个“修”字,内涵之深广,用言语道不尽。谨守一“修”字在心中,必能消融迷惑,将人生的困境化为通途,升华境界。

4.“智”

智,由日和知组成。知就是说通晓事理,通晓天地之道、深明人世之理,就是指智慧。

行事需智慧,识人需智慧……因此,很多人都希望拥有智慧,做个有智之士。然而,什么才是真正的智慧呢?古人云:“逢昏不昧,智也。”遇事不昏昧,是智慧。若固执己见,心量狭隘,就容易遇人不识,遇事不辨。心中有了智慧,自有明亮的慧眼,明辨是非,辨识善恶,趋吉而远离祸患。智慧,人人本有,一旦被欲望、习气、情绪等障碍,就无法显现。所以说“利令智昏,欲令智迷”,就是指利益令人失去了智慧,欲望使人迷失了心智。

人生的诸多不幸,多是由贪欲而起,一旦迷失自己就极易被境遇左右,随波逐流犯下错误,丧失理智,做出后悔莫及之事。因此,时时保持理智清醒的态度才是有智慧。

智者内心清澈明朗,通达事理,面对各种外在物欲的诱惑,严守道德的约束。智者,也有过人的勇气,敢于面对困境,在困苦艰难中,所思的不是退缩埋怨,而是奋发向上,冲破难关。“智者不妄为”,智慧之人不会胡作非为,因为知其后果,通晓因果报应的道理,所以不敢、不会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智者能了解他人,更能善解人意,智者也了解自己,所以明智而不惑。智者谦逊待人,深知广阔的胸襟,是和谐人际关系的基础,谦逊流露出的是智慧的言语,优雅的气质与风范,让人愿意与之亲近。

智者不惑,静者生慧。《论语》中说:“有求皆苦,无欲则刚”,做到无求不争,顺其自然,心就能静。静是一种安详平和,是一份圆融的心境,静中能领悟世界的神妙并与万物相契合,静中蕴含无限生机,可以获得智慧灵感,所得有所悟,所以才说“静思则通”。圣贤之道,无不充满智慧,使人看得更远。古人认为深入学习圣贤的教诲,并在生活中力行,是增长智慧的方法。

人生如果没有智慧的引导,也会跌入黑暗痛苦。遵循天理而向善,通达明了宇宙人生真谛,才是明理、智慧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