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妹十人年龄相加863岁 与人分享长寿秘诀 杭州桐庐十兄妹 个个长寿

发表:2015年06月30日

【本报综合报导】杭州桐庐桐君街道麻蓬村仇岭坞自然村,有户出了名的人家姓潘。潘家有十个兄弟姐妹,且个个都长寿。十兄妹各自的年龄相加,得到一个让人惊叹的数字:863,最大的姐姐今年98岁,最小的弟弟今年74岁,平均年龄86.3岁。十个老人不仅长寿,而且身体都十分健康,日子过得非常充实。谈到长寿秘诀,老人们觉得真正在于4个字:家和、孝顺。

一家人在一起吃饭,需要至少15张八仙桌。(网络图片)
一家人在一起吃饭,需要至少15张八仙桌。(网络图片)

潘家是个大家族,人口多,仅一家人吃饭,就要至少15张八仙桌。祖辈、父辈、哥嫂辈、子辈、孙辈,一一排下来,已经是五世同堂。由于人口太多,每年又会添丁添口,自家人出现互不认识的情况就不足为怪了。而且一个人往往有多重身份,有些年老的人还得喊年轻人叔叔或伯伯。总之,中国所有的家庭称谓在潘家都可以找到。

潘岩妹是十兄妹中的大姐,98岁的她依旧满面红光、精神矍铄。皮肤皱纹都很少,头发也没有全白,很难让人相信她已经快百岁了。

潘奶奶目前仍耳聪目明、行动敏捷,自己还能揉面包饺子,用电饭煲做饭、电水壶烧水更是不在话下,连茶杯盖盖歪了,老人都会很细心地把它给扶正。她还经常会要求小辈“给点活干干”,比如剥剥蚕豆,扫扫地,洗洗衣服,小辈们也会象征性地给她留一点活,让老人动一动身体。勤劳动给老人的身体加分不少。

不过,家里到底有多少人,潘奶奶是真的算不清了。她掰着指头算:她这一辈是姐弟十个,各自加上丈夫或妻子就成了20人;下一辈中,我是生了4个女儿1个儿子;老二,老二家是几个孩子来着……只能说“毛估估”超过200人,比一个加强连还多。

“去年元宵节我们兄妹聚了下,要求一个老人至少要有一个孩子陪着,结果摆了十几桌。桌子、凳子、盘子、碟子都得去借。”如果来全了,估计光烧菜就得雇四五个厨师。

潘岩妹认为,“七分饱才能活到老。”她回忆说,小的时候,条件不好,吃的东西本来就少,作为大姐,她还得省一口两口给弟弟妹妹。从那个时候开始,她就养成了喝粥吃杂粮、清淡饮食,并且只吃七分饱的习惯。后来条件好了,她的习惯也没有改变,每餐都以软糯、流质食物为主。她说弟弟妹妹的饮食习惯和自己差不多。

今年80岁的潘金元是八弟,他至今仍能上山砍柴,下地种菜。小辈们回老家看望老人,每次去都有收获,夏天的辣椒,冬天的青菜,都是老人自己在菜园里种的。小辈们吃不完,他还会割菜送给邻居。家里盖新房子时,从规划、雇人、做地基到买材料、搬东西,潘金元都要事事经手。
潘金元和其他几个兄妹的身体都很硬朗,平时连感冒咳嗽都很少,都没到需要小辈日日操心、服侍的地步。老人们自己在一起也会讨论自家人长寿的秘诀。

潘金元这样总结:“一是父母都长寿,遗传好,父亲活到90岁,母亲活到91岁;二是家庭团结和睦。”

92岁潘金奎还补充了三条:山好水好空气好;粗茶淡饭才养人;性格乐观、与人为善。

潘岩妹自己总结得最简短:家和、孝顺。

据说,在“孝顺”这事上,潘家是有家风的。

潘家祖籍温州青田,父亲9岁那年随人来到桐庐放牛,而后落户于此,并在这里成家育儿。孩子多,活得不容易,一件衣服也是“老大穿了老二穿,老三穿了老四穿……穿到最后缝缝补补已全不见原来模样”。冬天是衣服当棉被,夏天往往就是打一个地铺上,上面露出一溜排的五六个小脑袋……
穷人的孩子早懂事。生活的不易,往往会让孩子们更早体谅到父母的艰辛。二老去世前,这一群早已经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子女轮流在床前尽孝,直至送完老人最后一程。

言传身教之下,潘家的小辈们也学到了互敬互爱,团结友善。潘家十姐弟都被各自的儿孙照顾得很好。大姐潘岩妹说,只有生前多孝顺,才能死后少遗憾。同时,这样的孝和顺还能传递给下一代,而下一代无微不至的照顾才能换来老人们的更加长寿。

对于潘奶奶的这番话,她的外孙王丰平给了个简短的补充,那就是:“孩子孝顺,家庭和睦,老人心情就好,心情好,当然会长寿。”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