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疫死亡人数被官方压制 新冠死亡证明需国务院审批

发表:2023年02月10日
本报综合报导

大陆取消“清零”政策后,新冠重症人数及死亡人数暴涨,医院和殡仪馆不堪重负,而官方公布的死亡数字被世卫组织指为“严重低估”。有外媒报导,中国各地医院收到指示,不鼓励医生将死亡归因于新冠病毒感染。不少死者家属透露,医院开的死亡证明不准写染疫致死,否则尸体无法火化。近日,再有文件显示,医院注明新冠患者死亡,需要最高层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医疗救治组同意,对外通报的疫情死亡数字被严格控制。

广西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编号为SJSX223577号的文件
广西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编号为SJSX223577号的文件

官方压制开具新冠死亡证明

政府从去年12月份开始,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突然开放,导致农村的疫情相当严峻,医疗资源严重匮乏。官僚化等因素,致使许多老年人得不到药物和及时救治,相继过世。在全球关注的压力下,今年1月14日,卫健委突然通报,2022年12月8日至2023年1月12日,全国在院感染相关死亡病例59,938例。1月21日,官方再发布,1月13日至19日在院感染相关死亡病例为12,658例,但这与中国当下医院人满为患,以及火葬场不堪负荷的现况不符。

近期有海外媒体曝出官方内部文件,显示医生被严格限制出具因新冠感染引起的死亡证明。

据海外中文媒体获得的中共内部文件显示,黑龙江卫健委2022年12月15日发布《规范做好新冠病毒感染者死亡病例信息填报工作》的通知,将在院染疫死亡分两类:一类是以新冠肺炎为首要死因的病例;另一类是以其它疾病为首要死因的病例。判定新冠死亡病例的要求相当严格:在患者死亡后24小时内要先完成院级死亡病例讨论,报医疗管理部门审核同意后,才能将新冠写入病历和死亡证明。

河北省卫健委发于1月6日的文件将染疫病例分为三种:一是病毒性肺炎病例;二是新冠病毒感染导致的重症病例;三是基础疾病导致的重症病例(以其它疾病为重症首要诊断,而新冠病毒感染未达到重症标准的病例)。

文件也提及新冠染疫死亡判定程序:对初诊为新冠肺炎导致的死亡病例,在患者死亡后24小时内完成院级死亡病例讨论,由本机构医疗管理部门和主管负责人审核后,再逐级报市级、省级医疗救治组审核后,方可注明是新冠死亡病例。河北省卫健委的文件,还要求各医疗机构“组建信息报告专班”,确保“口径一致”。

据路透社1月17日报导,中国各地公立医院的六名医生向其记者表示,他们收到口头指示,“不鼓励”他们将死亡归因于新冠疾病,死者若患有其它潜在疾病,应将其列为主要死因;有医院发通知说明,若医生认为死亡完全是由新冠肺炎造成的,他们必须向上级报告,上级将安排两级“专家会诊”确定死因。路透社看到了该通知的副本。

有因新冠去世者的家属表示,他们收到的死亡证明对新冠只字未提,另有患者回报,尽管自己到达医院时有呼吸道症状,却从未受到冠状病毒检测。上海一家大型公立医院的一名医生表示:“这样做毫无意义,因为几乎每个人都是阳的。”

有不少微博网友发微博反应此事,有网友说:“填了新冠不能开死亡证明,没想到吧,更别提火化了。”还有的说:“别的国家是报了新冠有钱拿,咱们是报了新冠没地火化。”

医生写新冠死亡证明需报国务院审核

近日,有海外媒体新获得一份广西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编号:SJSX223577)发于2022年12月25日的“通知”文件,说是根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要求,加强“新冠病毒感染重型及以上病例的会诊、救治以及相关死亡病例报告工作”。

其中,就新冠死亡病例诊断和报告,文件要求,对于新冠患者或因其它疾病合并新冠病毒感染的患者在院期间出现死亡,要在24小时内完成院内讨论,“经所在市级专家组讨论同意,报自治区卫生健康委指定电子邮箱,并按程序报送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医疗救治组审核同意后,再由死亡病例所在医疗机构按要求上报传染病疫情直报网。”“未经国家审核”的死亡病例不得作为新冠肺炎死亡病例进行网络直报。

另外一份来自广西自治区贺州市新冠病毒感染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发于2023年1月20日的文件,对有关感染死亡病例确认程序和保密工作的内容表述也基本一致。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