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库开始枯竭 “ 两会 ” 真正的焦点是财政 (图)

发表:2023年03月03日
记者:李正鑫综合报导

“ 两会 ” 期间将公布今年的GDP(国内生产总值)目标,能否达到5%增幅?但分析指,真正的焦点是财政,中国过半省市债务率越警戒线,账外金库也开始枯竭。

北京当局将在3月5日开始召开 “ 两会 ”,即人大和政协的会议,料将会有更多经济与金融政策公布,特别是今年的经济目标尤为引发外界关注,因为国务院将换届,即将卸任的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发表最后一份《政府工作报告》,未来经济政策是否有变?

中国官方学者认为,北京当局 “ 两会 ”上将宣布2023年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目标至少为5%。原因是中国的31个省份在地方 “ 两会 ” 期间宣布了至少5%的2023年经济增长目标,这凸显北京当局取消 “ 清零 ” 防疫政策后,地方政府力争推动经济快速反弹。

“ 两会 ” 真正的焦点是财政,中国过半省市债务率越警戒线。(图片来源:Pixabay)
“ 两会 ” 真正的焦点是财政,中国过半省市债务率越警戒线。(图片来源:Pixabay)

然而,除了经济方面受到关注,政府的债务和财政也是舆论焦点。“ 两会 ” 期间除了公布经济目标,也会公布包括财政赤字率和新增地方债限额等在内的政府财政相关目标。

彭博社认为,中国目前面临的最大经济风险之一,是各省市不断增加的债务。其根据中国官方数据计算,31个省份和直辖市中,在2022年至少17个省市正面临严重的财政困境,债务率超过120%,已经超过官方的警戒红线。其中,天津市的债务余额为自身的综合财力近三倍,位居首位。

债务率是年末债务余额与当年政府综合财力的比率,政府广义债务率=(地方政府对外有息负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总负债)/地方综合财力。

综合财力指的是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以及来自中央财政的转移支付等。中国财政部在2020年表示已对地方债建立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将省级政府的债务率预警设在120%。

粗略估算,截至去年底,中国地方政府未偿还债务超过35万亿元(人民币,下同)。经济学者则认为,这个数字可能被严重低估。

据自由亚洲电台3月1日报道,美国南卡罗莱纳大学艾肯商学院教授谢田说:“ 实际上有10个省(债务收入比)应该超过了200%,其中一个地方应该超过了300%。”

在美国的宏观经济学者李恒青分析,在三年疫情重创中国经济的背景下,地方政府不仅整体税收下滑,还要加大减免税额、提前退税的力度。同时,房地产行业下行,导致一度占地方财政收入40%的土地流转费锐减,加剧恶化地方财政赤字。

标普高级董事Susan Chu告诉彭博社,当一个地方政府的债务接近预警线时,中央政府的审视可能会变得更严格,而地方政府对关联国企的财政支持也将变得更有选择性。

高盛经济学家王立升说:“ 债务水平的上升意味着地方政府的偿债规模更大、偿债成本更高,在资本回报率下降的情况下,债务规模走升也会限制中国地方政府实施财政刺激政策的空间。”

国盛证券分析师杨业伟预计,今年全国各省平均债务率会上升到130%以上。他说,只有经济实现复苏,财政收入得到改善,才能减少对债务的依赖,也更有能力化解债务风险,因此当下政府对地方债务水平的容忍度或会高一些。

美国之音报道认为,由于防疫开支主要由地方财政承担,而地方政府能卖能开发的土地早已卖光,卖地收入大幅下跌,加上经济增长下滑,税费收入大减,以及防疫封控措施的压制,各省市区的地方财政早已捉襟见肘。

在美国的经济学者程晓农撰文指出,地方政府发行的债券以地方政府的税收作为还本付息的担保,但由于地方政府债券的发行量太大,靠税收不够还债,只能用卖地收入作为债券偿还的资金来源。在财政监管的层面,卖地收入相当于地方政府的帐外金库。如今,账外金库开始枯竭。地方政府的债务可能出现无法偿还到期债务的困难,是整个财政系统的潜在危机。

海外智库 “ 天钧政经 ” 的文章指出,“ 清零 ” 防疫政策造成的次生灾害已经显现,其中一个表现就是经济下滑、民众收入下降。“ 清零 ” 防疫政策清掉了中国经济,也清空了政府财政。民众对中共的财政和货币体系失去了信心,继而导致货币已完全不能完全进入生产经营性的实体经济,中共只能凭空刺激经济或者只是为了弥补财政的不足。

据路透社报道,信贷评级机构穆迪分析师预计,中国地方政府2023年将陷入负债困境,主因就是土地销售收入萎缩、财政赤字持续升高以及直接债务和或有债务不断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