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方财政罕见 “ 内讧 ” 10万亿资金不解近渴 (图)
中国武汉市财政局罕见公开催债,涉及知名企业、多个区财政局。随着中国经济下滑、房地产市场低迷,地方政府财政捉襟见肘,而10万亿元中央转移支付资金难以缓解当下燃眉之急。
武汉市财政局、武汉长江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5月26日在地方官媒《长江日报》第10版刊发整版债务催收联合公告,要求259家企业和单位偿还截至2018年末尚未偿还的欠款。259家企业和单位欠款金额多寡不一,最高的为东风武汉轻型汽车有限公司欠款2353万元(人民币,下同),在欠款公司中不乏统一集团这样的知名企业。
10万亿元中央转移支付资金难以缓解当下燃眉之急。(图片来源:网络图片)
比较罕见的是,除了公示企业欠款,武汉市财政局还将下属的5个区级财政局也列入借款未还单位,要求它们偿还欠款 。
据中国官媒5月27日统计,259家企业和单位合计欠款本金超过3亿元,利息等权利则按相关合同约定和法律规定履行。其中,包括武汉市汉南区财政局、蔡甸区财政局、新洲区财证券国库科、黄陂区财政局、江夏区财政局5个区财政局单位,其中,江夏区财政局欠款最多,达到1252万元,欠款最低的为汉南区财政局,欠款50万元。
据悉,此次与武汉市财政局联合发公告的武汉长江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长江资产),是具有独立企业法人资格的国有独资企业,是负责武汉市各类不良资产处置的专业平台,此次武汉市发放的财政历史借款全部委托给长江资产全权处置。
税收和土地出让收入是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两项主要来源。中国近年经济增长乏力,再加上房地产市场长期下滑,打击了这两项收入来源,不仅削弱政府提供重大刺激的财力,还引发人们对地方政府债务可持续性的担忧。
财政捉襟见肘,“ 过紧日子 ” 是中国官方近年多次提及的高频词汇。
中国官媒《经济日报》此前发文称,虽然当前中国经济 “ 越来越强 ”,但面对 “ 各种风险挑战 ” 及保障民生的 “ 刚性支出需求 ” “ 钱袋子 ” 并不宽松,财政收支还会 “ 长时间处于紧平衡状态 ”。文章还称,“ 过紧日子 ” 必须常态化。
根据今年中央财政预算,2023年中央财政对地方转移支付预算数为100625亿元,相比去年执行数增长3.6%,首次突破10万亿元关口。近十年,中央财政对地方转移支付数不断攀升,从2013年不足5万亿元上涨至逾10万亿元。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公共财政与政策研究院院长乔宝云告诉官媒《中国新闻周刊》,转移支付的存在,由财政体制所决定,分税制后税收收入集中于中央,转移支付成为中央支持地方财力最重要的杠杆。“ 不过,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相当于 ‘ 输血 ’,终究需要提升地方 ‘ 造血 ’ 功能,药不能当饭吃。”
自2015年财政部公布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分地区情况以来,四川省、河南省获得的资金量一直排在前两位。排在第三至第六位的多为湖南省、湖北省、河北省、云南省这四省。
在地方政府收支矛盾加剧的背景下,地方财政自给率下降。今年2月,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发布的《2022年地方财政经济运行调研报告》提及,由于地方本级收入受到明显冲击,地方政府更加依赖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来维持基本运转。
海外智库 “ 天钧政经 ” 研究员任重道分析中国财政系统,撰文《“ 国家账本 ” 公布 习近平遇到一个大麻烦》指出,“ 清零 ” 防疫政策清空了财政,特别是地方政府在 “ 十个锅子九个盖子 ” 的游戏中,已经难以为继。目前,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只到省一级,过去三年由于疫情缘故,经济增速减缓,省级收入在减少,向地级市转移支付的能力也在减弱。过去地方政府财政对卖地收入的依赖程度很高,但从近年来的趋势看,土地财政收入持续下滑。2022年地方政府卖地收入约6.7万亿元,比上一年减少约2万亿元,降幅高达23%。
文章指出,地方政府债务35万亿元、负有担保责任的隐性债务40万亿元-50万亿元,这都是对经济伤害威力越来越大的 “ 炸弹 ”,但没有一个地方政府想还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