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 一不做 二不休
【解释】:指既然已经做了,就索性做到底。
【成语典故】:唐朝时,陕西人张光晟少年从军,为安西节度使哥舒翰部下的士兵。安史之乱时,哥舒翰兵败潼关,朝廷大将王思礼的坐骑被箭射中倒毙。就在他处境危急的时刻,张光晟将自己的战马让给他,不求答谢就走了。
张光晟将自己的战马让给王思礼,不求答谢就走了。
叛乱平定后,王思礼升为河东节度使,代州刺史辛云京遭到弹劾,王思礼要处罚辛云京。当时张光晟在辛云京的幕下当兵,就找到王思礼,为辛云京说情。
王思礼终于见到救命恩人,激动地拉着张光晟的手说:“我能有今天,全靠你啊,我找你很久了,没想到会在这里遇到,这是何等的欣慰啊!”遂与张光晟结拜为兄弟,并免除了辛云京之罪。王思礼还上报朝廷,封张光晟为特进、试太常少卿。后来辛云京升任河东节度使时,为报答张光晟,推荐他为代州(今山西代县)刺史。
大历十三年(778年),时任代州都督的张光晟率军在羊武谷(今山西原平市北)与回纥展开激战,张光晟大破敌军,回纥逃窜。张光晟升为单于都护、兼御史中丞、振武军使。
建中元年(779年),回纥使臣突董偷运中原人口,又长期停留并要求丰厚供给,激起众怒。张光晟屡次上书,请借回纥国内动荡、突董使团又生二心之时机将这一队人和物资等尽数拿下。
德宗虽对回纥不满,但在与回纥交好的大局势下没有应允。张光晟故意遣手下之人过其门而不行礼,激起突董不满,鞭打其副将。张光晟设宴款待千余名回纥及其他胡人,酒至半酣,引伏兵突入,大肆杀戮,只留下一人归国复命。唐回双方就事情起因各执一词,将罪责归咎于对方。唐德宗为平息回纥众怒,将张光晟降为睦王傅,回纥对这个结果仍不满意,不得已再次将张光晟降职为太仆卿。
建中四年(783年),泾州、原州地方士兵叛变,攻陷首都长安;唐德宗仓皇出逃至奉天(今陕西乾县),被叛军包围一月余,史称奉天之难。叛兵推立太尉朱酢为帝。张光晟以为唐朝气数已尽,便依附了朱酢,做了他手下的节度使。
次年,朱酢又改国号为汉,自称为汉元天皇,封张光晟为宰相。这时,唐军将领李晟等已迫近长安。朱酢把五千精兵交给张光晟,命令他驻扎在九曲一带抵御唐军。
张光晟见朱酢大势已去,便暗中派人与唐军将领李晟取得联系,希望归降朝廷。李晟表示欢迎,同时指挥军队猛攻长安。张光晟作为内应,劝朱酢赶快离开长安,并亲自护送他出城。待朱酢逃远后,再返回长安,率领残部向李晟投降。李晟答应奏告朝廷,减免他叛变投敌的罪行。张光晟对李晟感激涕零。
此后,李晟每次举行宴会,总要邀请张光晟参加,并且奉为上宾。宾客们对此非常反感,有的当众发作,表示不愿与反贼同席,李晟见众怒难犯,只得将张光晟看管起来,等待朝廷发落。不久,德宗颁下诏书,处死叛逆张光晟。李晟无法再为张光晟说情救命,只好执行。
临死前,张光晟悲哀地说:“把我的话传给后世的人:第一不要做,第二做了就不要罢休!”意思是要么不要叛变,既已叛变,索性干到底。这就是“一不做,二不休”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