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画欣赏 名家笔下的羊画

发表:2015年04月22日

图 / 网路图片
图 / 网路图片

文 / 凯文


在中国古代“羊”和“祥”二字是相通的,“吉羊”即“吉祥”,“大吉祥”字样常铸刻于器物上,以求诸事如意,从商代的“三羊铜罍”,汉代的“羊型铜灯”、唐代的“三彩陶羊”,到现今的书画、剪纸等各种民间工艺品中,羊的各种活灵活现,清楚、分明的形象随处可见。

郎世宁原名朱塞佩•伽斯底里奥内,意大利人,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及中国宫廷画家,写实画风纪录了清朝初期的中国宫廷人物与景色。上面郎世宁的《开泰图》,取“三阳”的谐音,写生绵羊三只。画面左侧绘有秀石、竹子、梅花。秀石突兀耸立,颇具气势;竹子挺拔,竹叶翠绿清秀;梅花虬枝盘曲,花朵簇簇,疏密有致地点缀其上,一派生机景象。三只羊、一只母羊、两只小羊。母羊站立,一只小羊前腿跪地,向上仰头,正在吸吮母羊的乳汁;母羊一动不动,惟恐惊扰小羊吃奶。另一只小羊则在一旁专心的吃草。母羊与吃奶的小羊的毛色均为褐白相间,而吃草的小羊则为黑白相间毛色。

这样的匠心处理,母羊的慈爱、小羊的可爱,刻画得栩栩如生。整幅画面注重光线明暗和物象立体感的表现,生动活泼。

画家苏汉臣,北宋末南宋初画家,杭州人,专长于人物画,尤善描绘儿童生活,画风细腻,布局周密。他所画的《开泰图》,图画各色大小造型不一、矫健欢腾的羊群为底衬,中一富贵童子骑大羊于画面正中。羊并不是骑行的走兽,但图中的白羊却配有如神骏宝象般的鞍辔,尤有宫廷贵气。略后有长松梅花做背景,点有一双喜鹊,意取“喜上眉梢”。画面充盈着祥和、饱满、富丽、生发的意气,表述着新春伊始、万物复苏、蒸蒸日上的喜庆之象。

《四羊图》是南宋画家陈居中创作的一幅极为生动的动物画。采用南宋院体山水的边角式布局法。画面以斜对角式区分,左下部分为全部景物,右上部分则全部留白,将所要表现的物体加以集中,使狭小的尺幅产生一定的空间感,虚实对比更加鲜明,以此增强画面的吸引力。在很小的尺幅上,画家选取了一个日常的景象,在村郊野外的小土坡上,牧羊人正在小憩,两只白色的小山羊打闹嬉戏,一只似是占到了便宜,惹得另一只发火地低头撞来,另一只毛色略重的老羊似欲走来制止,又一只则立于土坡之上,沉静地俯视着下面所发生的一切。

画家将动物之间的情爱描写得十分真实,又富有人世的生活意趣。在置景上力求简单明快,土坡只以墨笔勾出轮廓,略加擦染,几株小草与荆棘也安排得很疏阔,画面左上角画一株老干,侧生一棵新枝。画家亦注重细节的刻画,如立于树干上的两只小山雀,俯首观看,形态生动。全图无论是写物、写景,皆突出了一个“动”字,生活气息极为浓厚。

图中山羊的形态描绘准确,体现了画家深厚的写生功底,如小山羊跳跃、抵撞的姿态,老山羊前蹄收缩、双耳上竖的细部动作,甚至翻转的双角,均表现得一丝不苟,体现了宋代院体绘画精工细致、刻划入微的风格特征。全图毫无板滞之气,画家抓住表现对象的主要特征,舍弃琐碎的细节,运用不多的笔墨和写意的手法追求完整而透彻的艺术效果。

乾隆帝所作《三阳开泰图》即是一幅仿古而来的花鸟画作。乾隆帝在画题立意上仿照明宣宗之作、造型画法上则参考郎世宁之作。

乾隆帝新年得遇“岁朝春”是仿画的契机,前一年遭受“畿南秋沴”则是仿画的动因。面对时常漫漶的河患,乾隆帝除去自省吾身,还通过于特定时间仿画特定题材的画作,表达对好天气的祈愿。新年的风调雨顺也使得《三阳开泰图》显示出持续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