湮没的历史:诸子百家

发表:2015年10月06日

(网络图片)

文/不名


约公元前500年,东方的中国正处于春秋末期,百家争鸣,各种学说、思想、主张争相出炉,风起云涌,蔚为大观。这一时期,中华文化、思想与智慧获得空前发展,其壮观的场面可与欧洲的文艺复兴相媲美。

道家

老子
老子

子是道家的鼻祖,他提出的基本思想范畴是“道”,所以后人称老子一派为道家。

老子写下了《道德经》。《道德经》共五千多字,后世研究这五千多字的著作,可说「汗牛充栋」。老子并没有给这五千言题书名,因为它所讲的是道与德的问题,所以后人称它为《道德经》。今人往往把“道德”视为一个事物,其实古文中一个字就代表一个事物,所以道是道,德是德,是指两个事物。老子既讲了道,又讲了德,合在一起就是《道德经》。

许多人将《道德经》看作一部伟大的哲学著作,但是真正有缘的人却将其视为得道修炼之法,并依此进行修炼,达到返本归真的人生目地。正如老子在开篇中讲:“道,可道,非常道。”老子的“道”不是“常道”。正因为不是一般的“道”,不是随随便便让人得的,所以才非常珍贵。而大道传出,身在人世迷中的人们态度也是不一样的,“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道德经》第四十一章)

为了让有缘人得道,让上士最终返本归真,老子在短短的五千言中告诉了人们这个“道”的含义,以及与其宇宙的形成、万物的本源的关系,如何做人并最终如何达到返本归真等一系列问题。而对其它问题的阐述恰恰是为了那个最终的目的做铺垫。老子为了让修道之人明白修道之法,还多次谈到了有“道”的圣人在面对各种问题时是如何做的,以此作为人们的榜样。

老子认为社会的发展导致人类对名、利的追逐,从而扰乱了人们的心性,失去了真。仁义、忠孝的出现正说明社会道德的败坏。正因为社会中存在不仁、不义、不忠,不孝的现象,人们才向往仁义、忠孝。

道是甚么?《道德经》开篇明义:“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这个称为宇宙本源的“道”是如何造化万物?老子告诉我们:“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整个宇宙的演变正是在“道”的作用下开始的。“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也是宇宙中所有生命产生和发展的总根源。

儒家

儒家说:“统治者要讲求王道、推行仁政,才能治理好天下;统治者还要在人民中间推崇仁、义、礼、智、信的儒家思想,才能教化万民。”

儒家尊崇仁义道德,因此几千年来始终是中华文化的主流。其几代佼佼者,始终为中华子孙所景仰。如孔子提出仁的学说,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后世历代君王都尊孔夫子为圣人。

法家

法家主张:“无教化,去仁爱,传任刑法而致治。”意思是不需要仁义道德的教化,只需要严明的刑罚就可以达到天下大治。

但法家夸大刑罚的作用,而无视道德教化的根本作用。其结果必然是百姓并非真心向善,只是慑于强威而不敢越轨。人们心中充满了反感,整个社会处于一种脆弱的平衡之中。因为人心的反感,所以这种平衡是很容易被打破。一旦这种平衡被打破,天下不能大治,人心亦不能趋善。

法家以商鞅、韩非子、李斯为代表人物。

墨家

墨子
墨子

在广大农村的田埂上,生活简朴,穿着短衣草鞋的墨子正向他的弟子们传播墨家学说:

“墨家主张贵俭、兼爱、非攻、上贤。贵俭是指生活要俭朴,兼爱是指人们要互相友爱,非攻是指不要打不义的战争,上贤是指要选拔贤能的人做官……”

墨子所主张的,皆是善行,后人应当遵从,不可废也。

名家

何为名家?名家者,实与近代西学东渐中从西方传来的逻辑学相近,名家人物站在哲学角度上对事物之间的关系进行逻辑上的辨析。

名家之学看似无用,实是先秦诸子中的一朵绚烂的奇葩。它实是儒、道、墨、法诸家所共有的辩证法。名家之学属纯理论范畴,不易对天下大势产生直接的作用,但它却在思想上指导着人们的言行。因此,很难明确指出哪几个人是名家代表人物。

勉强要指出几个来,看来只有惠施和公孙龙了,但他们的书已经佚失了。

阴阳家

阴阳家之学以阴阳、五行、天文、星象、历法、占卜等为主。阴阳之说源于《周易》,五行之说源于《洪范》,两者均为阴阳家之理论基础。
此类学说不易为人所理解。阴阳学说是中国上古传下的文明,是中国古代的物理学、天文学、历法学、预测学。

纵横家

何谓纵横?纵指合纵,横指连横,是战国时期苏秦、张仪等政客一时的外交策略。此家以苏秦、张仪为代表人物,后来又有苏秦的弟弟苏代、苏厉等人继之。

苏秦一开始前往秦国游说秦王行王霸之道,但未被采纳。回到家中,苏秦发奋钻研姜太公(吕尚)所传《阴符经》数年,苦苦思索自己的主张不被采纳的原因。他勤奋读书,每当读到夜里想睡觉时,便拿起锥子刺自己的大腿,以警醒自己。“锥刺股”的典故,就出自苏秦。经过数年的用功,又进一步研究了当时的天下大势,苏秦的脑海中产生了一套新的谋略构想,自信能够说动当世之君。他改变策略,转而游说燕、赵、韩、魏、齐、楚六国之君,使其合纵以拒秦。策略被采纳,遂六国大封相,苏秦被拜为六国联盟纵约长,即六国联盟之相。合纵策略一出,秦兵不敢东出函谷关者十五年。可惜,苏秦在风光了十几年之后,在齐国被人刺杀。

纵横家之言相当于现在的外交谋略,重视现实,可视作我国古代的政治外交学。并且,合纵连横之策,确实避免了多年的战争,史书上说,“天下不交兵者,二十有九年。”维持二十九年大体上还算和平安定的局面,对于天下百姓是有益的。

杂家

所谓杂家,实是杂取诸家之言而成。杂家并录儒、道、墨、名、法诸家之言,自身并无宗旨。然其所录诸家之说,有原书已佚者,仍可藉以参考,窥见一二。如战国时秦相吕不韦的《吕氏春秋》,即是杂家之说。

农家

农家则“播百谷,劝耕桑,以足衣食。”其学术著作多为农技之书,对于促进农业发展,满足百姓衣食,甚有贡献。农家代表人物当推许行。

小说家

至于小说家,可不是指现在写小说的人,而是指用很浅近的说法,如譬喻,寓言之类去传播自己的思想主张,使君民乐于听受。但其学说主张,仍出于其它学派。所以,小说家指的是表达言论所采用的形式,而非指言论的实质。

故十家之中,其可观者九家而已。这九家又称九流。中国民间有“三教九流”的说法。三教自是指儒、释、道三教,九流则是指除去小说家以外的道、儒、法、墨、名、阴阳、纵横、杂、农九家。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