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经济部长访中 为德企维权

发表:2016年11月09日
【记者黄兴义编译报导】德国联邦政府副总理兼经济部长,同时也是两大执政党之一的社民党(SPD)主席加布里尔(Sigmar Gabriel)10月31日率领60位德国企业界代表到中国访问6天,为在华投资的德国企业争取权益。此行主要停留北京、成都和香港,在北京他分别与商务部长高虎城、总理李克强闭门会谈,尽管事后加布里尔对德国媒体称谈话气氛十分友好,中国官媒对此却完全没有报导。中、德这两个世界最大出口国之间的利益冲突激化,德国媒体普遍不看好加布里尔能取得他想要的成果。

加布里尔(AFP/Getty Images)
加布里尔(AFP/Getty Images)
 
自从去年中国提出《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计划后,今年中国企业连续出手收购三家德国的高科技公司,引发德方担忧关键技术外流。加布里尔曾经试图阻止自动机械手臂制造商Kuka被中国家电制造商美的集团并购,但最终失败。而随后中国公司收购德国半导体设备企业爱思强(Aixtron)和欧司朗(Osram)旗下照明设备企业Ledvance的计划,目前都被德国政府挡下。此举引发中方强烈不满,为此中国外交部召见了德国驻华大使要求解释。
 
加布里尔显然已经预见了中国行的挑战,他的背后有德国工商界做后盾,访华前夕,他在《世界报》(Die Welt)发表署名文章,指出德国企业在中国投资所面临的困境,包括面对知识产权侵犯的公权力不张、各种市场障碍如申办许可歧视,强制性技术转让等问题。
 
《南德意志报》(Süddeutsche Zeitung)在10月31日的发表文章中,点出了两国利益冲突的关键原因。“德国人出口机械和技术、中国人出口廉价品的日子已成为过去”。这样一来,中国就从德企的合作伙伴,摇身变成了德企的竞争对手。”文章还写道,德国政府不乐意见到,一方面中国投资者飞速购买德国高科技企业,另一方面中国市场却没有对等向德方开放。
 
事实上,中国对于外国公司在华投资重点产业所提出的严苛条件,并不是只针对德国。歧视不是出发点,急于借助产业技术的提升来为中国低迷不振的经济或其它内政问题寻找出路,才是中方的主要考量,中国在高速铁路技术的急速发展就是一个成功案例。中国在一项关于电动汽车的新法律中规定,外国车厂如果要在中国贩售其电动汽车,不仅要在中国生产,还要在中国设置研发部门。利用广大市场逼迫外国公司为中国培养高端技术人才和创造工作岗位,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本无可厚非。但对经济极度依赖汽车出口的德国而言,这样的条件意味着要冒着向中方全面转让技术与积累百年的生产工艺的风险,等于是要斩断德国的生存命脉。双方的利益冲突如何解套,还有待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