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敬龙现象”意味着什么 农民贾敬龙杀村官被处死 引各界震惊

发表:2016年11月23日
【本报综合报导】河北石家庄市村民贾敬龙因婚房被强拆,愤而用钉枪射杀组织强拆的村官,被判死刑一案,虽然各界均呼吁“刀下留人”,但中国大陆最高法院仍然签发执行死刑的命令,并在11月15日上午,贾敬龙被执行死刑。而该案再一次引发了海内外舆论震荡。
 
贾敬龙,河北石家庄农村青年,在2015年大年初一,因为准备结婚的新房被当地官员带人强拆,未婚妻离他而去另嫁他人。事发两年间,贾敬龙曾多次写举报信给长安区检察院和区信访局,并没有得到任何答复;他多次找村主任何建华商谈拆迁补偿的事宜,但是何对此置之不理。

大图:尽管法律界人士呼吁“刀下留人”,但仍被执行死刑的贾敬龙。 小图:贾敬龙为结婚而准备的家当年被强拆的现场。(网络图片)
大图:尽管法律界人士呼吁“刀下留人”,但仍被执行死刑的贾敬龙。 小图:贾敬龙为结婚而准备的家当年被强拆的现场。(网络图片)
 
2015年2月19日,绝望中,贾敬龙一怒之下,用改装后的射钉枪当众射杀何建华,致对方不治身亡。贾敬龙在去自首的路上被何建华家人围殴受伤入院,随后被警方控制。此案一审、二审均判处贾敬龙死刑,至2016年8月31日,最高院核准死刑。
 
消息曝光后引起中国社会巨大反响,舆论普遍认为贾敬龙杀人有罪,但罪不至死。为此,刀下留人的呼声持续不断。有些法律专家称,贾敬龙无论怎么判都罪不至死。
 
法律专家给出的意见主要有二:一是事出有因。婚房被何建华率众强拆,且没有得到应有的补偿,婚姻化为泡影,个人流离失所,人生从此急转直下。被害人何建华对于激化矛盾负有直接责任,存在一定的过错。
 
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强拆必须通过法院执行,因此无论贾敬龙的诉求是否合理,村主任私自带队强拆,都是明目张胆的非法侵害。而历经两年,当地有关部门未能及时纠错,未对贾敬龙的举报上访给出任何回应,对贾敬龙的人生造成了叠加伤害。
 
二是自首情节。根据辩方律师透露,贾敬龙射杀村主任之后,驾车离开的路线并非逃亡,而是奔向派出所自首;作案后与女友的通话中也明确表示要自首;在其手机中存有未来得及发出的自首简讯……
 
在贾敬龙被行刑前一天,他的律师魏汝久及大陆法学界知名专家十余人仍坚持联署向最高法院院长周强发出呼吁书,要求立即停止对贾敬龙执行死刑。
 
然而,这些努力都无法阻止悲剧的发生。11月15日,贾敬龙仍被执行了死刑。
 
《华盛顿邮报》指出,贾敬龙被执行死刑意味着在中国,普通民众不可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与法律相关的问题,当局也不会因为民众的强烈诉求而改变其决定。
 
报道认为,贾敬龙是中国众多面临不公正对待的贫困人民的代表。他们无力抵抗贪婪的开发商和贪腐的地方政府。
 
《每日电讯报》评论说,强征土地和强拆房屋在中国非常普遍。与开发商做交易,已经成为贪腐的地方政府的一个主要收入来源。
 
而中国强拆已经引发民众愤怒。法新社称,中国是世界上执行死刑最多的国家,但中国每年执行多少死刑犯则是国家机密。
 
就在贾敬龙被处决的第二天,也就是11月16号,陕西省延长县又发生因为土地补偿款问题,村民杀死村官事件。由于事件发生在同类案件贾敬龙被执行死刑的第二天,因此引发舆论广泛关注。不少舆论将两者联系在了一起,被认为是“贾敬龙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