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开始流行“全职儿女” / 花百万学习找不到工作

发表:2023年04月13日
本报综合报导

中国3年疫情导致经济萧条、就业艰难,如今国内流行一种新型职业,就是“全职儿女”。

据大陆媒体报导,最近3年,中国高校毕业生规模持续攀升。2022年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1076万,创下历史新高。同时,由于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就业情况受到冲击,找一份专业匹配且待遇尚可的工作,变得越来越难。即使找到工作,也要为收入下降等不确定性焦虑。
在求职困境下,中国开始流行一种新型职业“全职儿女”,即全职在家照顾父母,由父母发工资。

中国某地一招聘会现场挤满大学生。(Getty Images)
中国某地一招聘会现场挤满大学生。(Getty Images)

据报导,中国人力资源服务商“前程无忧”发布的《2023“考公人”求职观察报告》显示,应届毕业生的身份似乎变成“隐形枷锁”,13.3%的受访者坦言自己是父母的“全职儿女”。

文章称,一群刚毕业的年轻人,回家备考,或因找不到工作,变成了“全职儿女”。

在大陆社交网站上一个“全职儿女工作交流中心”群组内,有2948人,多是高学历,因就业形势不好,成为“全职儿女”。

近日,一篇题为《花费百万留学找不到工作,我成了全职女儿⋯⋯》一文中述说,过去,人们普遍认为,海归留学生更有竞争力,能在求职中更胜一筹,然而情况早已改变。留学回来成“全职儿女”已经越来越成为常见现象。

文章还说一位父亲斥巨资供儿子出国留学,希望儿子能够学成归来有更好的发展。却没想到,儿子留学回来后,成为一名“全职儿子”。

这样舒服惬意的日子,让他萌生“一啃到底”的想法。往后十年里,他都没出去找工作,一直在家做“全职儿子”。

另有一位应届毕业生自述,他是一所211大学的23级应届毕业生,专业为市场营销。

他家在二线城市,父母都在体制内工作,家有3套房,一辆50万的车。但他连一个5000块钱的工作也找不到,之后和父母商量回家做了“全职儿子”。

上述网文中指出,“全职儿女”在享受父母提供的安稳生活的背后,却存在着许多问题与矛盾。因为毕竟儿女和父母有代沟,生活方式、价值观不同,但遇到矛盾也只能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吃人的嘴软,拿人的手短。”

体制内子女毕业找工作都难 

中国大陆经济严重下滑,许多大学生毕业即失业,不仅普通民众的子女就业难,甚至中共体制内的子女也找不到工作。内蒙古就有税务局和警察局员工的不少子女被迫窝家“啃老”。

大陆自媒体历史逆时针有一篇文章,“最近去了一趟内蒙古,无意中了解到一点就业信息”。文章称,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常住人口152万人,素有“塞外江南”之称,外贸稳居内蒙古各盟市之首。

巴彦淖尔市的一个税务局有百十来号员工,其中有20多名员工的子女大学毕业后一直找不到工作,“坐在家里啃老,时间长的已经啃了三、四年”。这些员工家长愁坏了,一起去找局长,要求领导出面把孩子们介绍到本地企业上班。

该税务局局长也为难啊!巴彦淖尔市企业本来就少,再加现在外贸不景气,“基本不招人”。何况这些孩子都想坐办公室,高不成低不就的,企业很难提供合适岗位。

而有“塞外煤都”、“塞外工业明珠”之称的内蒙古乌海市,常住人口约55万,该市的一个公安分局也有30多名警员的子女,“大学毕业后坐在家里啃老”,其中一名副局长的儿子大学毕业已两年,一直没找到工作。“税务、公安都是实权部门,连他们的子女就业都这么困难,何况普通人家的孩子呢?”

“全国就业市场哀嚎一片”   清华硕士扫大街  传媒大学毕业拧螺丝

3月22日,推特帐户“真相传媒”发布视频说,“CCP国处于生死存亡之际,成都富士康被清空,周边实体惨死。北京爆发农民工返乡潮,清华硕士找不到工作只配扫大街。”

视频中,疑似一名男子面对众多员工正在讲话,他说:“在河南想找一个不错的稳定的工作有多么不容易,郑州富士康这两天开始,无论正式工还是派遣工,那待遇就叫一个低,就这样,工作名额一出来,很快就被抢光!”

另一画面中,显示为武汉TCL工厂 。一名女子表示,武汉TCL真的搬走了,招牌都已经没了,空荡荡的。还有画面显示,疑似在一处火车站,“从北京回家的比春运还多”,一名男子说:“你看这人多不多,坐的满满的!都回家今年没活”。

另有画面中,曾冲上热搜的新闻“清华硕士在桂林当环卫工”,其本人回应:“这个不算是一个正式的工作”。

视频中,一名自称“985院校”中国传媒大学经济学毕业的男子表示,自己“在机械厂打螺丝”,30岁的他到一定年龄才发现,“背景和人脉者是最重要的”。一名女子说,“2023年开年状况愈发糟糕。近年以来从零售到家装、从服务到餐饮,全国市场哀嚎一片!”

根据中国教育部的统计资料,继2022年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1076万后,2023年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超过1150万人,但就业工作面临就业总量压力大和结构性矛盾突出双重挑战。而在2022年高校应届毕业生毕业时,就有约7成左右未找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