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财政紧张 黑龙江烧桔秆罚1.78亿

发表:2023年04月26日
本报综合报导

近日,网络热传“黑龙江185人因违规焚烧秸秆被处罚1.782亿元”的新闻。官方回应称该罚款跟焚烧秸秆的农民本人无关。分析认为,省财政罚没收入的增长反映了政府财政太紧张。还有人认为,不让烧荒的政策违背常识,是瞎折腾。

3月3日,据黑龙江省生态环境厅新闻发布会通报,2022年11月1日至12月15日,全省发现桔秆及根茬余物露天焚烧火点共计594处,问责党政干部414人,行政拘留露天焚烧桔秆及根茬残余物人员185人,拟移交省财政厅扣拨资金(罚款)1.782亿元。

耕种前,中国农民在地里烧荒。
耕种前,中国农民在地里烧荒。

针对天价罚款带来的疑问,黑龙江省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局局长王凤华4月19日向国内媒体回应:“1.782亿是直接扣拨地方财政资金,跟焚烧秸秆的农民本人无关。”

官方资料显示,黑龙江省每年两次的禁烧期位于9月15日至次年5月15日之间,时长分别为3个月和2个月。禁烧期间,全省范围内的桔秆“全域全时段全面禁烧”,并借助卫星组实行24小时监控,利用无人机、高清摄像头等科技力量进行无盲区监管,并持续督查巡查。

对此,网友纷纷表示:“自古至今,烧桔秆及烧禾秆都是杀越冬虫和钾肥返田的好农耕方法。”“还秆于田,利于土壤,草木灰也利土地。”“小时候到处烧秸秆稻草,可天是蓝的水是清的。”“秸秆放在地里开春拉不出去,影响来年耕种,在地里引起病虫害,政府官员官僚作风,害苦了农民。”

京都大学农学博士王先生向海外媒体表示,从农业上来讲,草木灰里边含有钾,所以它对土地的改良可以起到一种肥料的作用。至于说它污染环境,如果小面积地分散烧,根本也不会污染到环境。真正污染环境的是化工厂那些有毒的东西。焚烧秸秆这都是天然的,怎么烧它只能增加土地肥料的含量,实际是没害的。“比如日本,土地是你自己的土地,你烧秸秆他没人管的。东南亚也有。烧了以后都变成肥了,单从务农这方面是好的,只要不酿成火灾就没有问题。这是从务实的观点来讲。”

黑龙江农民栗女士告诉记者,当地现在统一烧荒,村里头没权力决定,是上面下的命令,两天内必须都烧完。如果私自焚烧秸秆不按照上面的规定日期,就会被罚款。

栗女士表示,村民自己分开烧其实没什么污染。但如果大家统一在两天内一起烧的,“走到外面都呛”。“有巡逻队,看哪个地方冒烟了不行,等到统一烧的时候你再烧。”

栗女士还表示:也有的地方不让烧。“那他(农民)自己处理,拉到哪个沟里,拉到哪个荒地方,堆那儿慢慢烂了。烧桔秆像肥料似的,烧荒这个地方(庄稼)长得还好,桔秆烧到地里有好处没有坏处。不让烧也没办法,费事,扎成一片一片的捆上,然后就往出拉。烧不了就扔。”

据黑龙江政府官网显示,2019至2020年禁烧期间,黑龙江省共扣拨资金(罚款)4070万元,省内各地、市共问责党政干部340人,拘留焚烧秸秆人员601人。

而2022年秋冬时节仅11月1日至12月15日一个半月的时间,罚款金额就高达1.782亿。这天价罚单是怎么开出来的呢?

据黑龙江省2018年9月1日起实施的《禁止秸秆露天焚烧工作奖惩暂行规定》,每年9月15日至12月10日、翌年3月10日至5月15日,两段期间内分别出现第一个火点的,省财政直接扣拨相关县(市、区)和省农垦总局、省森工总局、省监狱局50万元;再出现火点,按照每个火点30万元扣拨资金。同时,在禁止秸秆露天焚烧期间,市、县级政府可根据实际情况安排资金对三级、四级网格员给予一定补贴。

网友表示:“最后的罚款还是农民的。”“地方财政没钱不还是从老百姓那里收?”“搞了半天,不让烧秸秆是为了‘套’国家补贴。”还有网友指出,财政实在太紧张了,黑龙江不可能不罚款。

政府财政收入包括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值得注意的是,非税收入中,黑龙江的罚没收入在成倍增长。

根据黑龙江省财政厅公开信息,2021年1至2月,全省非税收入完成50.5亿元,受疫情导致同期收入较低等因素影响,环比下降11.9个百分点。其中,罚没收入增长了128.4%。

一名不方便具名的大陆作家表示,这是省政府找借口把发出去的钱要回来,因为省政府现在没钱了。“现在各级政府财政非常困难……三年疫情,外资离开,许多企业关门,税务下降。”

江苏宜兴时事评论人士张建平表示,不让烧荒并不能真正解决环保问题。“又是个违反常识的政策,增加农民的负担。农民烧这个秸秆是为了增加土地的肥力的。你统一一下子在一天、两天内烧,环境能承受得了吗?(时间)长一点呢,影响力就更小一点嘛。(当局)没有这方面的常识,但官员们有这方面的权力,那他就可以瞎折腾,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