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白马寺齐云塔 / 中国著名古佛塔之二十二

发表:2023年04月30日

塔,是一种从印度传入中国的建筑形式,最初是用来供奉、收藏佛骨、佛像、佛经、僧人遗体的场所。现在留下来的中国古塔,经过千年的风雨,更是一种文化的沉淀和定格。

常言道:“有塔便有寺。”中国早期的佛教寺院多以“塔”为中心。孤高耸天的佛塔,是佛陀“涅槃”神圣的象征。

洛阳白马寺齐云塔(Gisling/Wikipedia/CC BY-SA 3.0)
洛阳白马寺齐云塔(Gisling/Wikipedia/CC BY-SA 3.0)

齐云塔本称释迦舍利塔、金方塔、白马寺塔,在洛阳白马寺山门外东南约250米处,始建于东汉永平年间,相传是在白马寺建寺的第二年,金代重修。

齐云塔是洛阳一带地面现存最早的古建筑,也是中原地区为数不多的金代建筑遗存之一。齐云塔与清凉台、腾兰墓、断文碑、夜半钟、焚经台合称“白马寺六景”。

齐云塔历史

据《释源大白马寺齐云塔灵异记》记载:“己巳年二月八日,汉明帝刘庄驾临白马寺,会见腾、兰二位印度高僧。据说很早以前,那里忽然涌起一个土阜,高丈余,人们把它铲平,接而复出。其上时放光明,百姓皆以为奇,故称‘圣冢’。”

齐云塔创建于东汉永平己巳年(69年),距今近两千年。

据传说,初建时塔九层,为木塔。“珠宫幽邃,遥瞻丈六之光;窣堵凌云,依稀尺五之上。发岩丘峙,号曰齐云。”寺成之后,多有毁建。北宋靖康元年(1126年),木塔再遭劫火,寺与浮图俱废,唯留遗址。

于金大定十五年(1175年),临济宗僧人栖岩彦公重新建造了一座砖塔,塔13层,高35米。今之齐云塔,即为此次所修。整个塔院座北面南,占地面积40余亩。重修后的齐云塔距今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

清代的如琇和尚,称此塔为齐云塔,这个名字被人们广泛接受。

齐云塔建筑特点

齐云塔在白马寺山门东约250米处,塔的外形具有唐代风格,轮廓采用抛物线设计,玲珑挺拔、古雅秀丽。这座塔是洛阳一带地面上现存最古老的建筑,与白马寺东西相望、交相辉映。

第一层塔檐之下饰砌以仿木构式斗拱,顶覆宝瓶式塔刹,外轮廓略作抛物线形,玲珑挺拔,古雅秀丽。每层南边开一拱门,可以登临眺望。

塔的底部为正方形的束腰须弥座,每边长约7.8米,其束腰处长、宽各为6.78米。塔身周长最大处在塔的中腰,塔顶覆以宝瓶式塔刹。外轮廓由下至上略呈抛物线状,造型别致,线条柔和流畅。

齐云塔平面为正方形,座北朝南,由基座、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为叠涩密檐式13层砖塔。

塔的外观为美观的抛物线形,内部结构采用走道、竖井、壁龛、心室、拱券等建筑造型,结构用材巧妙地将砖木石结合起来,形成了别具风格的古塔。

塔前还保存有金大定十五年和明重修碑记3通。塔的造型具有唐、宋时期密檐楼阁式塔的特点,并采用了仿木结构做法,对研究金代建筑特征、尤其是中原地区金代砖塔结构特点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实物例证。从塔的造型和内部结构来看,该塔都具有很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