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专家解读你没想到的食品日期含义
【记者李思静编译报导】欧洲每年浪费食品几乎9千万吨,德国占超过10%。专家称,如果消费者不把“最佳食用期”当作“扔掉日期”,垃圾山会变小。
中国的食品包装上,经常写着生产日期和保质期。而德国的商品没有这些,大多只写“mindest haltbar bis”(最佳食用期)。许多人看着食物好好的,但以为已经“过期”,所以不得不扔掉。
(123RF)
(123RF)
据《法兰克福评论》(Frankfurt Rundschau)6月20日报导,德国技术监督联合会(莱茵TÜV)的食品专家Melanie Bauermann表示,许多人把最佳食用期(MHD)误认为是最后食用日期。其实,许多食品都可以在该日期之后享用。
首先了解一下,这个最佳食用期是如何确定的。报导中称,它是由德国技术监督联合会经过标准的微生物学研究以及味道测试确定出来的。许多产品,尤其那些含水分少的,在这个日期之后还能食用。在这前,食品处于最佳状态。
尤其那些耐用的食品,如米、面条、茶叶、咖啡,在超出最佳食用期很长时间之后还能食用。像罐头食品、袋装浓缩汤、饮料等,只要保存在阴凉干燥的地方,“过期”几个月之后也可享用。至于鲜肉,其包装上会给出食用日期。只要日期没过,从微生物学角度看,消费者都可以毫无疑问食用,不会有健康风险。当然,前提是保存方式恰当,以及包装保持完好。
报导中还特别提到,冷藏和冷冻的东西需要特别注意。专家建议,如果已经超出所标明的日期,而且质量又让你怀疑,那就应该将其处理掉。例如,家庭装冰激凌,往往一次吃不完,那就面临经常解冻又冷冻。如此一来,不仅容易有损口感和美观,还容易产生细菌,继而引发肠胃炎。
文章还提到,有些包装印有“zu verbrauchen bis (use by)”(在此之前食用)。一名专家称,有些食物因为它们的组成以及生产方式变得很敏感,容易产生病菌。这种食品就会印有这些字样。
尤其新鲜的家禽肉和肉糜,消费者必须注意其使用日期。一旦过期就不应该再吃。那对于那些不那么敏感的食品,超期还能食用,那直至什么时候呢?怎么辨别东西是不是还好呢?专家建议消费者,可以从多方面观察,看看颜色是不是变了,是不是长霉了,闻起来是不是怪怪的,真空的包装是不是有气了等。如果觉得怀疑,最好的做法是把其扔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