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兰人的“西苏”精神

发表:2018年05月25日
【记者闻天清报导】“西苏”(Sisu)是芬兰人的一种文化精神概念,代表着一种面临严峻挑战而坚忍不拔的勇气。也正是凭借着这种“西苏”精神,芬兰人抵挡住了前苏联军队的进攻,维护了国家主权的独立。
 
据英国BBC新闻报导,在芬兰语中,“西苏”代表着力量,以坚持不懈的意志力去完成一项看似疯狂而又几乎无法达成的任务。

处于欧洲大陆上的芬兰3D地图(绿色部分)和国旗(123RF)
处于欧洲大陆上的芬兰3D地图(绿色部分)和国旗(123RF)

 
芬兰首都赫尔辛基的阿尔托大学(University of Aalto)西苏研究学者艾米莉亚•拉赫蒂(Emilia Lahti)认为:“这是特指一种准备迎接极具挑战性时刻的精神,是我们觉得必须破釜沉舟的气概。你可以说西苏是面对更需要勇气的逆境时的能量和决心。”
 
拉赫蒂说:“我们都会有这样的时刻,需要超越自身能力,做力所不能及的事情。在达到肉体、情感和心理上的极限时,然后我们又有了某种力量让我们能够继续前进,即使我们以为我们做不到。”
 
在体育运动中有一个术语叫“第二次呼吸”,是指人在长跑中或马拉松运动中,会突然感觉呼吸困难、胸闷、四肢无力以及难以继续的感觉,但坚持一段时间之后,这些症状都会消失。芬兰人认为,催生“第二次呼吸”内在的力量就是“西苏”。
 
因此,有些年纪大的芬兰人认为,“西苏精神甚至会带你穿透花岗岩”。而自从冰河时代开始,芬兰的花岗岩就已经遍布乡村、森林了。漫长的岁月尚不能风化、粉碎花岗岩,人要穿透它,其难度可想而知。
 
1917年,芬兰摆脱了俄罗斯的统治,再次成为独立国家。“西苏”精神理念被视为芬兰民族的一种特别品质,并帮助定义了芬兰的国家概念。
 
芬兰图尔库大学(University of Turku)文化历史学家劳诺•拉蒂宁(Rauno Lahtinen)指出,“上世纪20年代,他们需要为芬兰找到一些作为独立国家的特征。所以西苏是一个很好的正面进取的东西。它给我们的感觉是,我们芬兰人有一种积极的精神。它解释了为什么我们这个国家可以在寒冷中得以幸存。这是一个年轻的国家在寻找积极的自我形象。所有这些都强化了一点:芬兰人有一种特别的品质。”
 
对于“西苏”精神,最现实的历史事例就是发生在1939年至1940年的“冬季战争”(Winter War)。芬兰军队以绝对劣势的20万人兵力成功地抵抗住了前苏联120万大军的进攻,保护了独立国家的地位,从而赢得了国际声誉和尊敬。
 
而前苏联在付出了伤亡37.5万人的惨重代价后,仍然没有完成征服整个芬兰的计划,其国家声誉也受到了很大的损害。
 
当然,“西苏”精神也有其缺点,它也体现出了芬兰一种固执己见的元素。此外,“西苏”会令人很难去承认自己本身的弱点,因为这样一来就可能会有失颜面。过分坚持和强调“西苏”,也可能会伤害其他人。
 
拉赫蒂认为,将“西苏”精神和同情心结合在一起是非常重要的。
 
随着外来文化输入和影响,以及芬兰人生活方式的变化,“西苏”对年轻人的吸引力现在已经呈现下降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