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做梦” 李克强“拆梦”

发表:2020年08月04日
本报综合报导

7月31日,港媒《苹果日报》评论节目提到,近期总理李克强不断发表言论,提到国家经济面临的种种困境,李克强与习近平对阵上演“习做梦,李拆梦”奇景。综合媒体报导,近一段时间以来,李克强与习近平被指暗中唱对台戏,大约有以下几幕场景:

5月28日,在全国两会闭幕日的记者会上,李克强提及“6亿人收入千元”,鼓励地摊经济。外界多认为这是直接凸显中国贫穷实况。有媒体以《李克强为什么要戳穿一个巨大华丽的泡沫?》为题分析说,李克强此言如同丢下一颗超级核弹,戳穿了习近平的中国梦。

李克强在记者会上还赞地方搞流动商贩摊位,6月初又在山东表态支持个体商贩,亲自与街头流动摊贩对话,随后中央各大官媒,包括地方官媒都跟进了中国政府网有关“地摊经济”的表述。

但从6月4日晚间起,宣传口突然开始封杀“地摊经济”表述,中央文明办也收回了之前发布的有关地摊经济的正式文件,各媒体都统一口径斥地摊经济的不好,特别是习近平的亲信蔡奇控制的北京市官方,也称“游商满街”不利于树立首都和国家的良好形象,要求加强对摆摊设点、占道经营等违法行为的整治。

台湾《上报》报导说,李克强有关中国有“6亿人月均收入在1千元以下”的大实话和力推“地摊经济”的倡议惨遭封杀,是因经济衰退而起的路线争议,这让一心想在“十三五”(第13个五年计划)收尾之年树立政绩的习近平颜面无光。

7月6日,李克强在贵州铜仁视察时表示,看见很多闲置厂房,呼吁多征用一些农民工。有媒体解读认为,李克强又说了大实话,公开透露了疫情下中国经济恢复情况并不理想,又与习近平相逆。

在7月1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在讲话中提及,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做什么事情要尽力而为,这被外界媒体认为是李克强意有所指,因为习近平上台以来到处大撒币,在全世界大手大脚,于是不少分析认为他们之间的矛盾已经公开化了。

李克强在当天的讲话中还称,要优化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投向,决不允许搞形象工程、面子工程。不能对老旧小区说拆就拆。

自由亚洲“夜话中南海”专栏刊文说,仅从李克强毫不留情地强力指责地方上的“面子工程”和“形象工程”的角度分析,很容易令人联想到是在不点名地批判掌管北京市的习近平亲信蔡奇的所作所为。蔡奇以在北京驱赶“低端人口”和强拆建筑而闻名。 

悉尼科技大学的中国问题专家冯崇义教授在接受海外媒体采访时表示,其实中南海最高层的习近平、李克强的矛盾早就已经公开化了。

据冯崇义分析,习近平在十九大上废除任期制就是要终身制,现在要想二十大的事情,所以到处讲他经济上实现了小康。但李克强是直接主导经济的,他对数字很敏感,他知道这个任务根本完不成,做假也完不成。因为在政府报告里面不给他写这些东西,李克强就用记者会的机会去打习近平的脸,称还有六亿人月收入不到一千元,这里就跟习近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整体目标,今年要实现GDP(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这样硬性的指标不一致了,这相当于李克强在党内就把这样的一个底给揭开了。

冯崇义还认为,李克强此举令习近平非常不高兴,于是通过《求是》杂志立刻写文章,称小康社会我们已经基本实现了,但不提具体的数据了。这样你一拳、我一脚,互相之间已经把两个人的矛盾公开化,公开到上层和民众都看得很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