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火下 百万人逃离乌克兰 欧盟启动临时保护计划
3月3日,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快满一周之际,逃离战火的民众已突破100万人大关,写下本世纪“最快破百万人”的难民危机记录。在乌克兰的华人逃难中,已有一人被报导自行撤离时遭枪击受伤。欧盟也在同一天达成共识,前所未有地启动一项针对乌克兰难民的临时保护计划。
联合国难民署发言人格蒂尼-威廉斯(Joung-ah Ghedini-Williams)表示,截至中欧时间2日午夜,各国政府的统计数字显示,离开乌克兰的人数已超过100万。
该机构称,这是本世纪迄今速度最快的大规模人口迁徙。远超于叙利亚内战、2015年欧洲移民危机以及1999年科索沃战争引发的人口外移速度。

2022年3月5日,在乌克兰西部的利沃夫火车站,乌克兰难民争相搭乘火车前往波兰。(DANIEL LEAL/AFP via Getty Images)
随着战争的持续,联合国难民署警告称,预计最后会有多达400万人离开乌克兰,或者更多。
根据统计数据,逃离乌克兰的民众半数以上入境邻国波兰,其余则逃至邻国匈牙利、摩尔多瓦、斯洛伐克等地。逃至乌克兰邻国的部分民众已继续转移至其它欧洲国家。
曾被苏联入侵的波兰在俄乌战争爆发后,对乌克兰逃亡者敞开大门,开放边界提供8个过境点,让乌克兰人可逃到波兰避难而无需签证,同时对乌克兰难民放宽COVID-19限制,无需检测和隔离等措施。
另一方面,波兰民众主动收集物资和粮食,帮助波乌边界因战争而粮食短缺的乌克兰人或已逃到波兰的难民。
波兰的医院也敞开大门,协助需要救援的乌克兰人。波兰政府则开放国家铁路,允许乌克兰人免费乘坐。在波兰边境有许多医疗列车,协助抵达边境的乌克兰人。
乌克兰华人逃亡时遭枪击 不少留学生仍滞留
在这波逃难大潮中也有不少国际人士,包括中国留学生以及在乌克兰生活和工作的华人。有不少中国留学生因为没有及时撤离被困在当地。
2月28日,第一批中国留学生搭乘巴士转至摩尔多瓦。中国使馆当日发布的通知,建议想要撤离乌克兰的中国人自行前往提供通关便利的乌克兰邻国。
中国官媒称,有华人在自行撤离的途中被流弹击中受伤。这名华人3月1日从乌克兰东部赶往利沃夫市(Lviv)的路上中弹受伤,随后被送去医院救治,目前已无生命危险。
据悉,利维夫市位于乌克兰西部,与波兰相邻,是平民躲避战火、逃难乌克兰的主要通道之一。
公开信息称,在驻乌大使馆进行撤侨登记的中国人至少有6000人,包括中资企业、留学生和华侨等。不少留学生因为没有及时撤离而被困在当地。
据BBC中文网3月3日报导,俄乌战争已经进入第8天,20多岁的中国留学生沈钰仍然滞留在危险的乌克兰东北部地区苏梅(Sumy),最近除了每天下楼买限购面包,就是花大量时间安慰年龄更小的留学生。
据沈钰了解,目前苏梅地区有三所大学约200名中国留学生仍困在当地无法离开,恐慌情绪正在蔓延。她几乎每天都能听到坦克轰炸声和机枪扫射声。
据报导,沈钰曾有机会在战争爆发前离开乌克兰,不过因沈钰看消息说中国驻乌大使馆并没有发出风险警告,便婉拒了在战争爆发前几个星期,朋友邀请她前往另一个国家避难的帮助。
据悉,早在1月底,欧美多个国家已对在乌克兰的本国国民发出预警,呼吁尽早撤离,并组织撤离。英美等国2月中旬再次敦促本国公民尽快离开乌克兰。
欧盟首次启动临时保护计划
欧盟各国3月3日通过了“临时保护指示”(Temporary Protection Directive)计划,为乌克兰难民提供至少一年的临时保护。由于该计划之前从未被真正启用,因此被认为是欧盟前所未有的举措。
欧盟内政事务专员约翰森(Ylva Johansson)表示,这是一项“历史性”的临时保护协议,但同时提醒欧盟“不应该天真”,“乌克兰的百万难民势必会给我们的社会带来挑战。”
欧盟启动该计划的目的是,让那些因俄罗斯入侵而逃至邻国的乌克兰难民,能免除成员国内冗长的庇护申请程序,尽快得到保护。
申请保护身份成功的乌克兰难民,将获得欧盟成员国的临时居留证,并获得就业、社会福利及其它福利。
难民临时保护身份的有效期限为一年,视俄乌战况还有欧盟成员国的决定,最多可再延长两年。
“临时保护指示”是因应1990年代南斯拉夫解体,在2001年通过的协议。其目的是为了处理当时抵达欧盟的大量难民。不过这项计划从未被使用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