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青铜峡的一百零八塔 / 中国著名古佛塔之四
塔,是一种从印度传入中国的建筑形式,最初是用来供奉、收藏佛骨、佛像、佛经、僧人遗体的场所。现在留下来的中国古塔,经过千年的风雨,更是一种文化的沉淀和定格。
常言道:“有塔便有寺。”中国早期的佛教寺院多以“塔”为中心。孤高耸天的佛塔,是佛陀“涅槃”神圣的象征。
一百零八塔,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青铜峡市,是始建于西夏时期的喇嘛式实心塔群,是中国现存最大且排列最整齐的喇嘛塔群之一;总面积有6980平方米。
一百零八塔,坐西朝东,背山面水,山势由上而下,错落有序,塔群林立。是世上稀有的大型塔阵,以其独特的建筑格局、神秘的西夏历史和深远的佛教文化而闻名遐迩。
宁夏青铜峡一百零八塔(公有领域)
一百零八塔的历史
一百零八塔的确切建造时间以前没有明确的文献记载,在其相关的研究中一直有两种论断,一种是认为建造时间在宋朝至清朝之间,另一种则认为建造时间在元朝。直至在塔群内外发现的西夏、蒙元时期的遗迹、遗物,再根据史志文献的记载基本确认其建于西夏时期。
清顺治五年(1648年)时,该地对塔群进行过一次大的维修。中华民国时期有过专门的维护,塔林下原建有二座小喇嘛塔,二塔皆由塔基座、塔身和塔刹三部分组成,此外塔下还有一座古寺遗址。
1958年,修建青铜峡水库时,考虑构筑拦河坝将淹没塔区下河滩地,塔林下的古寺遗址和2座塔全部被拆除,并准备将108座喇嘛塔全部迁移,但在已经被拆除的2座塔当中发掘出了带有西夏文的千佛图帛画和佛经残页,整体迁移计划才就此作罢。
1963年,修建青铜峡水电厂时,考虑构筑拦河坝将淹没塔区下河滩地,便拆除原有的一座古寺遗址和二座覆钵式砖塔。
关于一百零八塔的建造有很多种传说,有传说称是北宋百姓为了纪念当年穆桂英点将所建;有传说称是明初当地百姓为纪念在此战死的108名将士所立;有传说称这里只是108座和尚的骨灰塔,也有说法认为这只是尊仰《金刚经毗卢遮那一百零八尊法身契印》而建造的。
建筑特点
塔群随山势凿石分阶而建,共分十二阶梯式平台,由下而上逐层增高,依山势自上而下,呈一、三、三、五、五、七、九······的奇数排列成十二行,形成总体平面呈等边三角形的巨大塔群,总计一百零八座,因塔数而得名。
建筑结构
一百零八塔的砖结构塔身仅有最外面一层,里面包裹着的是土坯塔,共有28×15×5、30×16×4、30×14×5厘米三种规格,所有规格的土坯塔正中心,都有一根木质立柱。
1987年开始维修时,塔内的土坯塔已经全部损毁,部分砖塔外面抹有白灰泥,部分在损毁后里面露出三层白灰皮,不同层的白灰皮上有用朱砂等颜料画出的不同图案,其中有些残塔的最外层所绘的是“用朱砂彩绘的莲瓣花纹图”。
一百零八塔的第一层仅有的1座、第十二层的全部19座共计20座塔,其基座呈十字折角形,塔身为覆钵形;第二层至第六层全部23座塔,基座为八角束腰须弥座,塔身呈葫芦型;第七层全部9座塔,塔基均为八角束腰须弥座,塔身呈圆筒状;第八层至第十一层全部56座塔,塔座为八角束腰须弥座,塔身为折腹式。
一百零八塔初建时塔心正中立一竖木,土坯砌筑,外施粉彩。后代重修时,在土坯塔体外另用砖包砌,并抹泥皮和粉妆。
建筑风格
一百零八塔的塔林随山势凿石分阶而建,共有阶梯式护坡平台12级,由下至上一层层逐渐收缩并抬高,整体形状呈等腰三角形。第一级平台高5米,长54米,宽5.67米,第一级护坡平台至第十二级护坡平台总高31.82米,总宽59.1米。
塔群中最上面一座形体较大,高5米,塔基呈方型,为过洞式喇嘛塔,面东壁有龛门。2~12层的塔高为2.5~3米,均为实心喇嘛塔。
彩绘土坯(公有领域)
塔座平面有八角或亚字形的须弥座,上建塔身,刹顶施相轮伞盖宝珠。塔体分为四种类型:第一层塔身覆钵式,二至四层为八角鼓腹锥顶状,五至六层呈葫芦状,七至十二层呈宝瓶状。
塔中位于最高处的塔最为高大,1987年时残高为5.04米,塔底直径为3.08米,有塔心室,其它的107座塔的大小基本相近,均为实心塔,残高在2至2.5米之间,塔底直径在1.9米至2.1米之间。塔身多使用半块残砖,而基座多使用整砖。
出土文物
宁夏当地的文物局在一百零八塔的塔群中,出土了陶质天宫、佛像、塔刹等西夏文物,证明一百零八塔始建于西夏,历经元、明、清等朝代。
千佛图
1962年,为配合青铜峡水电站的兴建,宁夏博物馆对水库淹没区内的两座小塔进行了发掘和清理。
在一百零八塔下面的河滩地上,有两座小型覆钵塔,其中1号塔位于塔群下方东南面约20米;2号塔位于塔群下方正中,距塔群约15米。在2号塔距地面高20厘米处的塔基座内,发现彩绘绢质佛画两幅,各自成卷,夹于麦草之间。
千佛图(公有领域)
两幅画的画面均严重污染,且多处破损。两幅作品是藏密风格的卷轴画《千佛图》,两幅作品的布局、尺寸及装裱方法完全相同。其中一幅画面较为清晰,另一幅画面漫漶不清。
画面中部的主尊为大日如来佛及两尊菩萨。一幅画的背面右下角墨书几行西夏文字,这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出土的最早的西夏文字。
因自治区无修复保管条件,画卷送往北京故宫博物院修复,并长期寄存在故宫博物院库内。
彩绘土坯
古塔始建时的彩绘土坯塔大都坍残,有些还有残身和塔座,有些仅剩塔座,塔刹宝顶全已坍毁无存。
这些包砌在砖塔之中的早期土坯残塔大部分外露出三层白灰泥皮,白灰泥皮上有用朱砂彩绘的莲瓣花纹图案残迹,有些残塔身上还有墨书梵文,其形制、色调、纹饰与河西地区西夏至蒙元时期的土塔遗迹十分相似,也与后来在1999年整修拜寺口双塔塔院时,在西塔后面山坡上发现的彩绘土塔群如出一辙。
彩绘土坯(公有领域)
在加固维修前清理塔群坍塌堆积物时,考古人员在001号、009号、017号、041号、085号塔的堆积物中,发掘出砖雕佛像8尊、彩绘泥塑像4尊、彩绘泥塑卧象1尊、泥塔模103件、陶塔刹顶3件和建筑残件瓦当、龙首等遗物。
西夏文经书残卷
在塔群北侧的山水沟北坡上,考古人员发现了一座砖塔。这座塔的上部坍塌,仅存了30厘米高的基座,平面为八角形。经过清理,在塔基内发掘出陶钵一件、泥塔模十多件、西夏文经书残卷。经书已朽烂粘连,经过清理,可见有两种纸色。
一种纸色泛白,保存页数较多,已腐烂粘连成为一叠。此书页有上下边线,在一部分书页的上下边线内,各印一横排坐佛,在上下佛像之间,印有西夏文字,每个字有2厘米见方,每竖行有五个字。
另一种纸色泛黄,仅存一张残页。残页上印有西夏文字及一位贵妇及众侍从的图像,此位贵妇发髻高盘,头戴花钩,容颜秀丽,她身着交领长裙,双手在胸前合十,有圆形头光,贵妇身后侍立三人,其右侧侍从头戴幞头,面相方颐,年龄较大,身着圆领衫,双手握一长把器物,另外两位侍从仅存头部,塔基下面曾出土有西夏文题记的帛书。
在塔群北侧的山坡上,还有一处高30厘米的八角形喇嘛砖塔基,具体的建造时间不详。
一百零八塔的这类形制,不但在西藏、青海、甘肃、内蒙古、河北、山西等地多处可见,在宁夏多处也有发现。
这些具有藏传佛教建筑特色的宗教建筑的广布,说明西夏时期藏传佛教之繁盛。一百零八塔区发现的遗迹和出土文物,也更有力地证明自西夏以来,藏传佛教在西夏故地的普及和影响是何等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