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工艺美术

发表:2022年08月01日
文/戴东尼

满清入关以后,经顺治、康熙帝励精图治、发展生产,雍正帝肃整吏治,乾隆帝繁荣经济,出现了“康雍乾盛世”,中国传统工艺美术达到又一高潮。

陶瓷工艺

清代瓷器以景德镇为生产中心,技术上讲究精工细作、不惜工本、品种繁多,在康熙、雍正、乾隆三代达到顶峰。

清代的景德镇瓷器,不仅保留了明代的工艺和品种,而且还有许多发明创造。清代的青花瓷的色彩呈宝石蓝,比明代的更鲜艳纯净,别具风格。粉彩和珐琅彩瓷器为清代独有,均始于康熙、成于雍正而盛于乾隆。粉彩是将玻璃白调入彩料,呈不透明色,柔美鲜艳。珐琅彩是将珐琅料绘在瓷胎上,烘烧而成,其瓷胎是由景德镇窑烧成后,运抵北京,交造办处用珐琅作彩绘烧制。清代的单色釉瓷,品种繁多,如康熙时出现的郎窑红、豇豆红、胭脂红、珊瑚红、茶叶末等数十种新釉色,色彩丰富艳美,前所未有。

左上图:清康熙紫檀木盒;右上图:清黑漆嵌螺钿六足香几;中间图:清雍正铜胎画珐琅黄地牡丹纹瓶;左下图:清康熙珐琅彩红地牡丹浅碗;右下图:清康熙珐琅彩粉红地番莲碗。(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左上图:清康熙紫檀木盒;右上图:清黑漆嵌螺钿六足香几;中间图:清雍正铜胎画珐琅黄地牡丹纹瓶;左下图:清康熙珐琅彩红地牡丹浅碗;右下图:清康熙珐琅彩粉红地番莲碗。(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嘉庆以后,景德镇窑转入低潮,且每况愈下,康、雍、乾三朝瓷器的盛况,一去不返。

纺织工艺

缂丝在明代已有,在织造时,各色纬丝(竖丝)仅于图案花纹需要处与经丝(横丝)交织,故纬丝不贯穿全幅,而经丝则纵贯织品,被称为“通经断纬”,给人以雕琢缕刻的效果。清代缂丝生产的数量之多,前所未有,除有大量实用品外,还有大量以佛像、书画和诗文等为题材的上等制品。其中以乾隆时期的缂丝最为丰富和精美,用丝细匀、精巧牢固、紧密整齐、题材丰富,多为精品之作,有的整幅画面使用色丝多达三十余种,构图饱满,画面精美,是缂丝艺术中的无价之宝。

清代是苏绣的全盛时期,以“精细雅洁”而闻名。清代皇室专用的大量刺绣品,几乎全部出于苏绣艺人之手。湘绣在清代时成为长沙城乡的主要手工艺,繁荣昌盛,图案多借鉴于中国传统绘画,所绣多为山水、人物、花鸟、虫鱼、走兽,生动逼真。蜀绣在清朝也得到空前发展,除日常所用的绣品外,还生产各种如同绘画的作品。清朝乾隆年间,广州设立绣行,粤绣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清代粤绣构图饱满、繁而不乱、用色明快、对比强烈、讲究装饰效果,华丽夺目。

玉器工艺

乾隆时期平定回疆,打通了和田玉内运的路途,新疆年贡质地精良的玉材四千余斤,促进了玉器工艺的迅速发展,出现了中国古代玉器史上最为昌盛的时代。

清代重白玉,尤尚羊脂白玉,黄玉极少,也受到珍爱。清代宫廷用玉做工严谨,一丝不苟,器形规整,图案繁密。民间用玉以两江(江南和江西)地区产品最多也最精。清朝最负盛名的碾玉中心是苏州,其所产玉器精致秀美,内廷玉匠也多来自该地。扬州玉作发展也很快,大有后来居上之势,其玉作豪放劲健,特别善于碾琢几千斤甚至上万斤重的特大件玉器。清代玉器的用途比明代更加广泛,如:陈设、器皿、佩饰、祭器、人像、文玩、用具、镶嵌等等,品类齐全。具有阿拉伯风格的莫卧儿王朝玉器,在乾隆中、晚期时已大量进入内廷,得到乾隆的喜爱,被称为痕都斯坦玉器,其风格影响至北京、苏州、扬州等玉肆(作坊)。

道光、咸丰时期,战端又起,内忧外患,国家经济严重受挫,新疆玉贡完全停止,宫廷玉器日渐衰落,有时甚至停止碾制。从此之后,清代玉作就再也没有振作起来了。

玻璃工艺

清宫于康熙三十五年成立了皇家玻璃厂,初期从广州召募玻璃匠进内廷烧造玻璃器,雍正以后,以博山县吹玻璃匠取代广州匠人。乾隆初年,欧洲传教士进入宫廷烧造玻璃器,完成了圆明园西洋楼吊灯等巨大工程。清代民间玻璃产于颜神镇和广州、苏州等地,行销全国。道光年间,玻璃烧造技术下降,从咸丰起,宫廷仅制素玻璃器,一九一一年随着清朝灭亡而告终。

雕漆工艺

由于宫廷的喜爱,清嘉庆以前的雕漆多出自皇家造办处。这一时期的雕漆作品风格与明代不同,构图严谨细腻、雕工精致、工艺复杂、雍容华贵。清代雕漆工匠们还常刻出两色锦地,以增加色彩的变化,称为剔彩。从题材上看,清代的雕漆在花卉、蔬果题材的基础上,又增加了许多寓意吉祥、歌颂太平盛世的作品。乾隆之后,随着国力的衰退,雕漆的制作日益萎缩。到了清末,由于社会动荡、经济衰退,宫廷对漆器需求锐减,致使雕漆制造一度衰落,技艺几乎失传。

金属工艺

清代宫廷金、银器由养心殿造办处制造。康熙五十四年造双龙钮金编钟一套十六件,共重四百六十余公斤。现存的弘历(乾隆)皇帝母亲崇庆皇太后金发塔,通高一点四七公尺,用金三千余两,工艺精湛,举世无双。银器作为金器的代用品,在清代制成首饰、器皿,通行全国城乡。

珐琅器工艺

清代景泰蓝(掐丝珐琅),宫廷与民间均极盛行,产地有北京、扬州、九江与广州等地,风格不同,各有千秋。画珐琅又称广东珐琅,它的工艺是在金属胎胚上先烧上一层不透明的珐琅釉作底层,而后绘画,再入窑烧制而成。十五世纪初欧洲人发明了这种工艺,清康熙年间,西方的传教士与商人将其带来中国。中国人最早烧制这种珐琅器是在广州,以外销为主,后因清代宫廷的喜好与需要,清代朝廷分别在广州和北京宫廷专门设立了珐琅器制造作坊,借鉴掐丝珐琅器、瓷器和料器(玻璃器)的生产,并吸收欧洲画珐琅工艺制作方法,成功地烧制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画珐琅器,艳而不俗,堪称一绝。

竹木牙雕工艺

清初嘉定派竹雕盛行。清中期竹刻工艺出现了贴簧技法,也称竹簧,色洁净无瑕、嫩簧娇润,宛如象牙。清代广州硬木雕刻居全国之首,苏州虽以精工过人而取胜,但规制气势不及前者。清代象牙雕刻,作品种类繁多。当时象牙、犀角雕刻和竹木、金石雕刻并没有严格的分工,许多工艺家对加工各种质地的材料都得心应手。

镶嵌工艺

清代百宝嵌工艺日趋繁缛,镶嵌材料品种丰富,图案构图饱满、形象生动、色彩斑斓、益臻妙境。金属镶嵌有铜胎错金银、铁金等工艺,特点鲜明、别有韵致。清代广州用金属或象牙做骨架的镶嵌工艺较为发达,苏州则擅长以紫檀、红木为底,并用金银丝或玉石嵌成各种图案和画面。

家具工艺

清代康熙以前,仍沿用明式家具,以髹漆或螺钿家具为主。清代家具形成于乾隆年间,京式、苏式、扬式和广式并存,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此时家具特有的典雅华贵。晚清苏式、扬式家具在战乱中日趋衰落。京式、广式家具也失去了十八世纪那种工精料实、繁华富丽的时代气息。

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各个类别在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代更加完善,其品种之繁多、技艺之精湛、手法之丰富都远远超过前代,呈现出集各历史时期之大成的局面。但清代工艺美术风格过于矫饰雕琢、精致繁缛,与前朝工艺美术作品之大气相差甚远矣!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