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人工智能法案 欧盟达成初步协议

发表:2023年05月03日
记者陈亦然报导

欧盟近日就人工智能(AI)监管法案达成初步协议,拥有例如ChatGPT等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的公司将必须披露用于开发其系统的任何受版权保护的资料。该法案预计在6月中旬进行全体投票,如果届时通过,将是全世界第一部综合性的人工智能法律。

自从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ChatGPT近期走红网络以来,如何处理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使用受版权保护资料的问题一直备受争议。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综合大量作品以生成内容,促使作家、视觉艺术家等投诉并要求赔偿。

欧盟AI法案近期提出了有关ChatGPT等生成式AI工具的监管规定。(LIONEL BONAVENTURE/AFP/Getty Images)
欧盟AI法案近期提出了有关ChatGPT等生成式AI工具的监管规定。
(LIONEL BONAVENTURE/AFP/Getty Images)

最近图片发行商Getty Images起诉Stable Diffusion使用有版权的照片来训练其系统。开发ChatGPT的OpenAI公司也因拒绝分享用于训练其软件的数据集的细节而面临批评。

就在欧盟的这项人工智能监管法案达成初步协议之前,42家德国协会和联盟代表14万名作者和表演者敦促欧盟加快起草人工智能规则草案,他们认为ChatGPT对其版权构成了威胁。

这份发给欧盟委员会、欧洲理事会和欧盟立法者的公开信担忧地称,“这些人工智能工具可以模仿人类,并根据提示创建文本和图像”,同时,未经授权使用受保护的资料训练模型,其处理过程的不透明,以及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输出本身成为替代(劳动者的)来源,引发了责任、报酬等一系列基本问题,这些问题需要在不可逆转的损害发生之前解决。

版权问题是法案的核心

根据欧盟达成的这份监管法规草案的新条款,生成式人工智能模型的开发人员在收集资料训练自家人工智能产品前,必须向当局提供有关资料版权的详细信息,不论是文字、图片、音乐还是影像都包含其中。若人工智能产品因应用户需求产出成果期间,引述了有版权的资料,也需列出相关资料的版权来源。

《华尔街日报》的报导称,这一规则将给出版商和内容创作者一个新的武器,当他们的作品被ChatGPT等工具用作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原始材料时,他们可以要求利润分成。
这份《人工智能法案》还计划将人工智能工具依照可侦测的风险程度,从低到高分为“最低”、“有限”、“较高”和“无法接受”4个等级。涉及监控人体生物特征、散播虚假信息及发表歧视性言论的人工智能工具都属于风险较高等级,这些工具不会被禁用,但使用者操作期间必须保持高透明度。

欧盟委员会在近两年前提出有关监管草案,寻求规管新兴人工智能技术,以保障民众免受新兴科技的危害。媒体报导引述知情人士的消息称,关于版权问题的新条款是最近两周才拟订的,部分欧盟委员会成员最初提议全面封杀,即禁止使用任何受版权保护的材料来训练生成式人工智能模型,但后来放弃,改为要求披露资料来源。

据日本共同社的报导,近日七国集团的数字与科技部长们在日本讨论了人工智能的监管问题,G7部长们希望拟定一份行动计划,以推动负责任地利用AI,呼吁利益相关方参与探索国际标准。今年3月29日,英国政府发布了第一份人工智能白皮书,提出了人工智能使用的监管原则。

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如ChatGPT的兴起,在全球引发了一股科技热潮,不过也引起了一系列的从法律到道德层面的担忧。专家和机构称这种技术具备影响国家安全、就业及教育的潜力,也可能被滥用于网络钓鱼、散步虚假信息和网络犯罪等。